当前位置: 首页 > 心得体会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五篇

来源:网友投稿 | 发布时间:2023-01-06 15:40:07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1  在接触心理学以前,总以为它很深奥也很虚幻,但是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为它的科学性和真实性所折服。心理学是十分客观的一种存在,但同样不乏应用性。也许心理学理论有些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五篇,供大家参考。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五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1

  在接触心理学以前,总以为它很深奥也很虚幻,但是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为它的科学性和真实性所折服。心理学是十分客观的一种存在,但同样不乏应用性。也许心理学理论有些枯燥,但辅以实例,不但不乏味,反而让人有一种深入体悟生活的感觉,所以说心理学给我的整体感觉就是——来源于生活,又指导于生活。

  在科技进步,知识爆炸的今天,人类也进入了“情绪负重”的时代。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自身也就存在着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对专业的选择和态度,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人际关系的处理以及对未来职业的规划等等。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我们避免出现或有效应对由上述种.种问题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现象,以积极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环境,是非常必要的。

  对于我个人而言,心理学教会我的是,正确地认识自己。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考虑,我的智力正常,人格完整,尊重自己与他人,人际关系良好,与心理年龄特点相适应,所追求的目标现实可取,情绪基本稳定,意志健全。

  从自我意识特点考虑,我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一定主见,不随波逐流,但遇到大事偶尔会犹豫摇摆,受他人暗示影响。我逆反心理和依赖心理偏强,但已经开始尝试着以*的角度审视社会,以自己的道德标准分析社会现象,有一定理想和生活目标。虽然自我控制愿望强烈,但自我控制能力仍然不足。

  从情绪特点考虑,我的情绪体验较为丰富,并且随着知识水*的提高和知识经验的积累,情绪的自控能力加强,但还存在明显的波动性。在外界刺激下,虽能克制自我,但有时仍易冲动,不能够十分冷静客观地分析问题,有时容易感情用事。从性格特点考虑,我能够面对和接纳现实,客观评价和接受自己、他人和社会,有较广阔的视野。较为热爱自己周围的事物,有独立自主的性格,能分辨目的和手段,对善恶的区分态度较为明朗,有适度的幽默感和创造性。这就是我对自身的认识。虽然可能会有些偏颇,但这也是调整自己以适应不断前进的生活的基点。从不同角度正确地认识自己,这就是我的最大收获。

  每个人都渴望更清楚地看清自己,也渴望了解别人。心理学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把自己清晰地呈现在里面。有人说心理学是神秘的,我想神秘的只是我们所不够了解的人和事物。其实很高兴学习心理学这门课程,也很高兴看到了镜子里的自己,相信从其中得到的东西,会让我更加自信地面对未来。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2

  通过此次班会,贯彻了学校、学院精神,加强班级建设,提高了本班同学心理健康知识水*,增强了心理保健意识,进一步增进了他们对自我了解与探索,在紧张的学习中舒缓他们的情绪,解决了他们在成长、学习中遇到的诸多困惑,使他们形成了关注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健康、重视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保障他们能度过愉快的大学生活,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树立好奋斗目标,进而为以后的生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主持人介绍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日的相关内容,同学们对于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日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而且,通过主持人介绍学生常见的几种心理疾病,同学们了解了自己的心理健康状态。

  情景剧带大家进入主题班会;通过心理情景剧—雨过天会晴学会了同学之间应友好相处、互相帮助。通过心理情景剧—坠落的星子得到心理压力应及时通过寻求老师或同学帮助来消除、而不是做出其他损害他人利益的事来消除压力。

  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试以及心理测试快乐自己的快乐是源于哪里让同学们了解自己的心理。

  通过小游戏口传悄悄话了解真相是如何变成假象的;了解传播的途径越长,失真就越大。所以与人交往是,如果想知道真情。一定不要道听途说;传播和接收信息的人都有责任保证准确。通过小游戏绑腿游戏提高了同学之间的团体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同时在游戏中的个人环节,让他们更深刻的认识自我,了解自我。

  总之,整个班会活动加强了同学们对心理健康知识的了解,增强了同学们的自我保护意识,进一步扩展了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凝聚了我班的凝聚力,加强了我们的社交能力,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帮助了同学们体验各种情绪,学会正确的处理生活中的消极情绪;正确感知他人的情绪,帮助同学们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帮助同学们做一个快乐幸福的人,在大学的旅程上留下美好的记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3

  在科学技术飞速进步,知识爆炸的今天,人类也随之进入了情绪负重的年代。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的组成部分,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自然就十分敏感。但是,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本身存在着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

  种.种心理压力积压在一起,久而久之,会造成心理上的障碍。作为天子娇子,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因此,在大学校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件迫在眉急的事,具有预防精神疾患和身心疾病的发生,及时为学生疏通心里,排解压力,指引方向的作用。

  那么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员,我们如何来判断自己或者是周围人的心理是否正常呢,以下有三项基本原则:其一,心理与社会环境是否趋于一致。其二,心理与行为行动是否趋于一致。其三、人的情绪在一个阶段内是否稳定。

  如果一个人出现了与以上违背较大的情绪,那么他就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那么什么叫心理障碍呢?它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它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如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以上的情绪状态,显然不利于大学生的发展,因此大学生有必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做到心理健康。我们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3、主动与学校的心理咨询师沟通。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所以当我们心中感到压抑时,就应该及时主动的与心理咨询师进行沟通。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全面提高自己的身心素质,才能迎合二十一世纪这个竞争激烈的世界,才能在其中搏击翱翔,走向成熟,迎接挑战。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4

  通过上了这么多节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我深深的体会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作为一名大学生更要了解心理健康的含义与标准,研究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的特点与影响因素,明确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理论与原则,把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而心理健康的人应该具备比较正确的认知、良好的情绪情感、坚强的意志品质与健康的个性心理。 以下是我的学习心得:

  一、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

  我们都是从高中升到大学,面对新的环境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例如烦躁、压抑、苦闷等,当面对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千万不要独自一人承受,更不要钻牛角尖,要积极主动调试自己的心理,知道适应环境;要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困苦;要学会改变学习方式,使学习轻松愉快,然后确定一个切乎实际的目标;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知而求止,知而行之。要学会从心里去接受现实中的一切,既来之,则安之,使自己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

  二、人际关系的处理

  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人获得安全感与归属感,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促进身心健康;不良的人际关系使人感到压抑和紧张,承受孤独与寂寞,身心健康受到伤害。因此,我们大学生更要培养良好的交际能力。要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与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宽容、友谊、信任和尊重的态度与人和睦相处。通过人际交往,认识到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培养遵守纪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的`习惯。增强心理适应能力,能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与集体保持协调的关系,保证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三、恋爱中的矛盾问题

  在现代大学生中恋爱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大学生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在恋爱中应遵循:以爱为基础,以高尚情趣为恋爱发展的动力,在恋爱中相互尊重各自的选择、自由与权利以及人格,同时信守责任,忠贞专一,以诚相待。要以理解为前提,以奉献为内容,以被爱为结果。大学生要避免恋爱的消极影响,学会运用爱的技巧要学会澄清爱情价值观,做出爱的决定,注重爱的交流,并履行爱的责任。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保证,有了良好的心态,不仅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而且有益于终身的发展。大学生要做到心理健康,争取身心健康,可以阅读相关的心理辅导书籍,有需要的可以进行心理咨询,定期进行体育锻炼,好自己的时间,增强自己的心理素质,以良好的心理素质去迎接挑战。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5

  在科学技术飞速进步,知识爆炸的今天,人类也随之进入了情绪负重的年代。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的`组成部分,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自然就十分敏感。但是,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本身存在着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

  种种心理压力积压在一起,久而久之,会造成心理上的障碍。作为天子娇子,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因此,在大学校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件迫在眉急的事,具有预防精神疾患和身心疾病的发生,及时为学生疏通心里,排解压力,指引方向的作用。

  那么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员,我们如何来判断自己或者是周围人的心理是否正常呢,以下有三项基本原则:其一,心理与社会环境是否趋于一致。其二,心理与行为行动是否趋于一致。其三、人的情绪在一个阶段内是否稳定。

  如果一个人出现了与以上违背较大的情绪,那么他就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那么什么叫心理障碍呢?它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它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如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以上的情绪状态,显然不利于大学生的发展,因此大学生有必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做到心理健康。我们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3、主动与学校的心理咨询师沟通。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所以当我们心中感到压抑时,就应该及时主动的与心理咨询师进行沟通。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全面提高自己的身心素质,才能迎合二十一世纪这个竞争激烈的世界,才能在其中搏击翱翔,走向成熟,迎接挑战。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5篇扩展阅读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5篇(扩展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10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1

  大学生要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成长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力军,接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力棒,就必须既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品德修养,又具有健康的生理、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

  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容易引发较多的心理冲突,而一些大学生又不能科学对待,且心理冲突调适能力较差,对心理咨询难以启齿,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产生心理烦恼和困惑,甚至出现心理障碍。产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是对心理冲突调适不当。大学生正处于知识储备、潜能开发、就职择业、交友恋爱的人生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很容易引发较多的心理冲突。由于一些大学生无法对产生的心理冲突进行调适或调适的方法不当,很容易产生心理障碍,严重地影响身心的健康发展。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系统地向我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解析心理异常现象,传授心理调适方法,介绍提高心理健康水*的方法和途径,从而促进我们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课程在对我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还指导我们加强对心理冲突调适能力的提高,使我们学会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有效消除心理困惑,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课上老师指导我们建立真实的自信;由学会知识到学会学习;学会健康地去“爱”;学会与他人相处;做好成功走向社会的准备。

  结合生活实际,引导我们树立“健康”新观念,增强我们的心理保健意识。“观念”是人的思想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心理和行为起着重要的影响和指导作用。“健康”是我们所熟悉的概念,也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人们非常注意自己的健康状况,但一提到“健康”,总把它与“疾病”相联系,认为身体无“疾病”就是“健康”。其实就人的躯体而言,“健康”并不难定义。现代医学已足能鉴定和验证:只要任何器官都没有实质上的细胞病变,就可以说是健康的。但我们所讲的“健康”,并不单纯指的是生理上的健康:“而是除此之外,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这说明,人作为一个整体,身体和心理是相互依附、彼此制约的,只有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都属于正常状态,并对社会有良好的适应能力,才能鉴定为“健康”。

  因此,老师引导我们树立“健康”新观念,增强我们心理保健意识。在课堂讲授中,特别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加强体育锻炼,注意饮食卫生,保证自己的生理健康外,还要努力学习、加强交往、注重个人修养,确保自己的心理健康。

  因为:(1)心理健康是保证生理健康的重要条件。

  (2)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前提,是大学生进行正常学习、交往、生活各方面得到发展的保证。从现实情况和社会发展需要来看,作为新世纪的一代大学生,除了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外,还必须具有相应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现代社会的特征是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意识增强,原有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择业观念以及道德规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要想尽快适应社会,重要的一条是提高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

  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实际,培养学生健全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人我关系的认识和评价,他在人格形成、发展和人格结构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个体的认识、情感、意志都受其影响和支配。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状况既是以往心理发展和健康状况的反应,也是现阶段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的新起点。因此,老师帮助我们正确地认识自我,了解自身的心理健康实际,培养我们健全的自我意识。

  辩证唯物主义指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在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诸因素中,自我意识不健全既是构成心理疾患的重要因素,又是心里不健康的重要标志。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最重要的是必须解除学生自身存在的不正确的“自我观”,培养其健全的自我意识。

  为此,在教学中,老师引导我们:

  (1)正确认识自我,即对自己的优点、缺点要心中有数,对自己的能力能充分估计,做到自知之明。

  (2)积极地悦纳自我,即积极地喜欢自己、肯定自己、无条件地接受自己,包括好的、坏的、成功的和失败的。

  (3)有效地控制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即有效地约束自己的言行、调节和支配自己的情绪和意志。只要一个人能正确地认识自我、积极地悦纳自我,战胜和去掉自身存在的一些不利自己发展的弱点,以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的一切,就会在生活和学习中避免心理疾患的出现,成为人格健全、各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的未来的建设者。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2

  本学期,我选择了“大学生心理健康”这一门选修课。起初选这门课也没其它原因,因为选这门课的同学特多而且听说老师您不是特别严格。所以就上了这门课。后来,通过老师细致入微,生动活泼的教导,我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同时也学到了很多新知识与重新认识自我。

  首先,我认识到真正的健康是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臻于完满的状态。这是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所下的定义。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现在对心理健康的标准是这样定义的:一、具有充分的适应力;二、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三、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四、不脱离现实环境;五、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六、善于从经验中学习;七、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八、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九、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十、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会,与社会保持同步。而,我们大学生,可塑性很强又正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所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心理课上,我们做了很多心理测试让我们清楚的认识自我。我们采用七八人一个小团体,便于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与老师交流。记得第一节课是同学之间相互自我介绍,相互了解。我们还对各自的性格进行了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进行在情境中关于各自犯罪心理和报复心理测评。还有“我的小小动(植)物园”、“洞口余生”、“评钟表匠和药剂师的故事”等活动,既有趣生动,又富含哲理。既加深了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有更清晰认识自我。

  心理健康课让我学到了很多,老师针对高校学生在校期间可能会遇到的一些心理问题进行了相应的阐述,比如适应心理、自我意识、学习心理、人际交往心理、情绪管理、个性心理、爱情及性心理、网络心理、职业心理等。在课堂上进行分析讲解以及讨论互动,让作为大学生之一的我更加全面系统的了解了心理知识,进而能对自己的心理波动进行初级的评断,让自己正确的面对心理波动,加深自我认识。老师还给我们介绍了现代的“微表情”知识。微表情是指人在极短的时间内所作出的表情,这个表情反映了人的真实情绪,但是一般人不容易捕捉,通过微表情我们也能够知晓对方的真实情绪,有利于双方的沟通和真实的交流。

  最后,我们要意识到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现代人士追求成功的首要建构要素,它不仅仅是健康人生的基础,也是成功人生的起点。优秀的心理素质意味着需要把自己培养成一个高情商的人,具有稳定的情绪,越来越奋的毅力,良好的心态和进取心。优秀的心理素质不仅包括气质等个性因素,还包括自己的修养和思维等后天磨练的因素。然而,在当今时代的要求下,只有真正心理上健康的人,才能一步步登上成功的顶峰。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铭记:年轻时多一分磨砺,少一分安逸,在今后的岁月里就会少一分懦弱与无能,多一点坚强与自信,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将自己的潜力发挥到极致,令自己的人生更精彩、更富有成就!人生不会总是一帆风顺、事事顺心,但如果始终以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人生,怀着一份感激的心情去面对这个世界,就一定会使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快乐!因此,我们当代大学生应

  大学心里课心得5

  通过这学期对大学心理(二)的学习,我对心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首先是对心理学的发展史有了一定了解,然后是学习了一些团体活动的知识,并且在参加活动课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很多人生的知识,在团体活动中大家彼此敞开了自己的心扉,积极的参与到了集体的活动中,在此中再一次体现了集体的力量…

  在心理咨询的活动课中,我认识到了人心中脆弱一面,有时心灵事多么的需要他人的呵护,那种心与心的交流才能让人体会到交流得喜悦,我们的心理咨询的模仿有时会让人感觉像节目表演,但是大家真诚的心却又不能不让感动,初次它让我体会到了那种帮助别人的喜悦。

  活动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形式,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它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活跃课堂气氛,真正达到育人效果。学生在实实在在的活跃的生动的并且有一定新意的活动中受到教益和启迪,促进知行的结合。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激发了感情,明白了道理,情理凝结,形成了信念之后,进而需要在行动中表现自己。此时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把健康高尚的情感向外投射,为他们提供展现自己行为的机会和场所。

  这学期我还参加了我们学校的心理协会---沁心港湾,这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大家在一起共同努力,不仅学到了很多心理方面的知识,还为其他同学提供心理方面的服务。特别是今年的5.25活动更是深深的感动了我,老师与同学们的亲密交谈让同学们,还有我有懂得了很多很多……而且在这里我可以把在心理课上学到的知识付诸与实践,让我学而致用!

  完成了大学心理学(二)的学习,我对自己大学四年的生活有了初步的规划,对以后的路,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了一个初步的规划。

  可见,心理学对我们大学生的帮助之大是显而易见的。我们无论在生活、还是学习、交际方面都可以用到这方面的知识。

  这门选修课我很感兴趣的一门,我有种不用逼自己去专心听课,而是那种不由自主被老师所吸引的感觉。可见心理学真的有它的魅力所在啊!

  虽然我选修的心理课结束了,但我对心理知识的学习却还没有结束,或许心理学跟我以后的职业没有什么很大的联系,但是心理学知识对于我的帮助却是长远的,甚至是一生的。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3

  健康是人类生存极为重要的内容,那么,一个人怎样才算健康呢?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明确规定:健康不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而且应当重视心理健康,只有身心健康、体魄健全,才是完整的健康。一个人如果有再健壮的体格,可心理不健康也只能是行尸走肉。可见心理健康是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心理健康是什么?心理健康的标准应包括人际交往、自我意识、情绪、个性、工作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

  人们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需要人人的沟通和交流,这也是我们人生的主要内容。在学校里天天和同学在一起学习,与舍友之间一起生活。学习上的问题,我们可以在一起探讨和研究,同时这也促进了学习的进步;生活中遇到的磕磕碰碰在所难免,开心的时候有人分享,难过的同时也有同学一起分担。所以良好的人际交往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学业进步、以及情感的分享等等;如果我们学校很少跟同学说话遇到不懂得问题也不能够及时的解决,日积月累问题越来越多,这也会使我们产生厌学,导致学习退步。但我们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也只能憋在心里,这也不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所以人际交往不良可能会引起我们心理失衡,产生心理问题,影响学业。同学之间的交流也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对自己的认识,才能让我们自我完善。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是心理健康者与外界正常交往的结果,是我们对自己和对他人以及两者之间关系正确认识和评价的结果。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面对不一样的"事物和环境会使我们产生不一样的情绪。就像刚入大学的时候,生活环境的变化,使我产生了焦虑、烦躁的不良情绪。第一,在高中,每个班都是固定,学的课程是固定的科目。而在大学是不一样的的课大都要换教室,有专业课、有必修课、还有选修课;每学期开设的课程不同,每门课考试的方式不同,每门课的学分也不同,这些变化令我摸不着头脑,很是焦虑、烦躁。第二,大学里再也没有人跟在后面督促你干这干那了,而是有大量的“自由时间”。真是不知道如何利用这些时间;不知图书馆、机房、自习室去哪,往往一个学期就荒废了感到很迷茫、恐惧、失落。第三,觉得进入大学这个目标已经实现了,经过高考的激烈竞争,已感到筋疲力尽,认为进入大学可以好好放松一下,以补偿十几年的寒窗苦读,于是失去了奋斗目标,没有了学习的动力,内心却无比的空虚和失落。总总的不良情绪不仅仅影响学习和新的生活,这就需要我们学会及时的调整。当进入新的学习环境后,我们应保持乐观的心态,及时排解内心的焦虑、烦躁、郁闷或其他不好的情绪。一旦出现焦虑、烦躁、情绪不安等症状,要学会向朋友、同学倾诉,或者转移关注点。我们也可以选择一种自己感觉比较舒适的方式,或坐或卧,慢慢地通过调节呼吸或放松使心情*静。积极乐观的情绪使我们充满信心,精神充沛,能够良好地适应周围新的环境。反之不良的情绪使我们焦虑、烦躁、郁闷、易怒、从而导致不良心理问题。所以我们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避免不良情绪产生。善于到生活中去发现新意,和同学去操场散步,聆听鸟儿的歌唱,感受大自然的生机,为生活增添活力。一个真诚的微笑,一段温馨的音乐,也足以让你新的生活充满惬意和浪漫。

  人与人需要交流,有好朋友才有好健康。人类本来就是群居性的。亲密的朋友会使我们生活充实,让我们在孤独和脆弱的时候找到精神的依靠。友情是我们坚强的后盾,让我们不会被困难击垮,勇敢面对挑战和考验。另外要确定适当的目标。过高的要求会使自己丧失前进的动力,屡次失败会打击自己的信心和激情。建立适当的目标,让自己取得一定的成功,使自己从中发现自己的价值,从而建立良好的情绪。

  总的来说人要有健康的心理,才会有健康的生活.故让我们为了明天的美好,让我们拥有一颗健康的心吧。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4

  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优良的心理素质在大学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21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作为大学生,首先应该具备这种优良健康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己。上大学前,在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生活的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都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等方式,择业的竞争必然会使大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和不安定感。

  心理健康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他们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通常表现为气质和性格两个主要方面。气质主要是指情绪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气质所包含的特征外,还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现为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参与意识较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等等,这些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我认为,心理健康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的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妥善处理同学、师生间关系,积极融入集体,热爱并勤奋学习,更好的适应新环境。

  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有着很大的不同,然而在大学中仍需要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职欲望。学习是大学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拼命地汲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同时也应该积极参加各种创新大赛,这样及开发思维的多向性又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更值得重视的是英语方面,现代社会中英语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也可以说是每个人必备的素养之一,这样看来口语更显得尤为重要。

  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积极加入学生会、分团委等,如此既丰富了大学生活又锻炼了自己能力。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一个自我展示的"*台,让自己成为一个闪光点。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然而,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时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的表达和控制情绪。

  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应该不断加强对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训练,使自己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使我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5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都能作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知之明,并且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由于所定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责、自怨、自卑;由于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却又总是无法做到完美无缺,于是就总是同自己过不去;结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衡,也无法摆脱自己感到将已面临的心理危机。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情绪状态、正确的自我观念、恰当的自我评价、完整的个性结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择业心理,应该符合社会的要求,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对环境有适应能力。倘若具备了以上素质,则我们的心理健康不成问题,则一定能在学业和事业上取得一定的成功。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6

  今年8月23日“有幸”参加了20xx年江苏省高校新任辅导员岗前培训班,“走运”聆听了江苏省委教育纪工委蒋*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报告。受益匪浅,体会颇多。

  一、重新认识了“健康”、“心理健康”

  蒋*在报告开始前问了大家一个问题:“你觉得什么是健康?”培训班的老师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我也思量着健康的标准:应该是一种积极且持续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表现为身心无恙、品行端正,情绪稳定,意志坚强,人际和谐……但是听了蒋*转述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健康的定义: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还是让我自惭形秽。这也让我觉得在以后的工作中不能仅停留在关心学生的“身”“心”方面,还应该在大学生活中力所能及的去引导、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当然在关心学生“身”“心”健康的基础上,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显然是一门庞大复杂的系统学问,不可能紧靠辅导员一人之力就能解决,它需要学生本人、学生家庭、任课老师、辅导员老师……各方的合力才有可能解决。作为学生的引路人之一,在倍感荣幸之余也有些许压力,担心自己能力有限,误人子弟,虽然这份担心有点夸张,但是作为辅导员老师还是应该力求尽善尽美,严格要求自己,在辅导学生前扪心问一下,自己凭什么去辅导学生,这样才会更加有责任使命。让学生接受高质量的辅导同时,自己也快快的成长起来。当然短时间内成长的快,也就意味着成长伴随的“痛苦”来的也越加猛烈,因此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应该做好吃苦的准备,多学习,多锻炼,争取让自己有能力、有方法去为学生做些有意义的事情,与学生共同成长和进步。

  我在做兼职辅导员老师前,在学生工作岗位历经班长、协会*、学工处助理,加起来已经4年多了,也一直认为自己是个积极肯干、身心健康的人,却一直没能有机会系统的学习过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遗憾之余多了一份庆幸,庆幸的是接下来我将担任学院心理自助中心的指导老师,对于这份熟悉但并不擅长的工作,相信我还有很长的学习之路要走,因此肩负重任,所以更需加倍努力,在这里也悄悄许下一个愿望,争取在未来的时间里通过三级心理咨询师的资质,能够更加专业的去解决学生遇到的心理方面的困难之余也多学习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回到报告来,其实听了蒋*的报告,我还是体会颇多,辅导员老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之一,想要成为一名成功的心理健康方面的老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育人技能外,更需要的是辅导员老师本身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辅导员老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在刚刚入学的新生同学们眼中,辅导员老师是智者--什么都懂;是能者--什么都会;是权威者--甚至比父母还高的权威力量,因此辅导员老师的言谈风度、待人接物……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所以,辅导员老师更需要有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这也是不久的将来和新生同学们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同时也是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出发点,包括我在内,期许每一位辅导员老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身的人格,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更好的去“辅导”学生。假如有一天学生和辅导员老师在一起有如沐春风,轻松愉快的感觉,而不是一种紧张、如坐针毡的感觉,我想这应该是一名合格的辅导员老师了。

  二、诱发学生心理波动的原因

  正如报告中蒋*所说,我们的学生目前正处于一个“高压”社会,来自竞争、评奖、评优、升学、就业,甚至是家庭、恋爱……各方面的压力,学生在大学校园里面会遇到各种不可测的变数,引发了学生心理问题的上升,也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是啊,我也是亲身经历过的人,身边也有一些这样、那样的同学让我意识到这一点,在大学校园里面正是这些不可测的变数是诱发学生心理波动的主要原因,在报告现场淮海工学院的辅导员老师分享的两个案例也恰恰说明了这一点。审视我们目前学校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我个人也是存在着些许不足,还是刚才说的那句话,让自己快快成长起来,吃点苦、受点累不要紧,不能因为个人原因“误人子弟”。所以辅导员老师们,我们应该更加努力了。

  三、辅导员要有“品”:谦虚、随和、公*……

  不管是处理好辅导员老师与学生的师生关系,还是处理好学校事务、学生之间的关系来说,都必须谦虚、随和、公*又不失严格……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其他问题时,要有*等、共同学习的意识,遇事多一些商量、多一些沟通,或者和学生经常性的多一些交流思想、交换意见。辅导员老师更需要心胸宽广一些,要有一种容人、容事的胸怀,甚至要听取不同的意见和学生的批评,宽以待人,多一些理解、关怀和友爱之心。这样在给学生做好示范的同时也会使做人做事的效果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育人同时自己也要学会减压

  辅导员老师在大学校园里面似乎是一个超级忙碌的角色,正如一位老师举得一个例子:“千根线下面只有一根针。”学生党建工作,学校的组织部要给辅导员安排工作;学生团建、校园活动,学校的校团委要给辅导员安排工作;学生资助、学生日常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就业……学校的学生处要给辅导员安排工作;甚至学生在课堂上迟到、早退、旷课,学校的任课老师也会找辅导员老师;每年的新生入学就更是忙上加忙了。辅导员的工作苦、累、压力大。尽管如此,我们周围还是有很多辅导员老师爱着这份职业,因为辅导员老师这个职业赋予了我们太多的赞美,但同时也给辅导员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正是如此有时会感觉有些许的的压力,因此辅导员老师在育人的同时也要学会自己减压的方式,心情郁闷的时候,打个球,出身汗,吃点零食,看个电影。找个知心的领导也好、朋友也好、家人也好聊聊天,心情自然会好了。正如报告中蒋*所说郁闷的时候谁都会遇到,这也是很正常的现象,郁闷和抑郁症的最大区别就是,郁闷找个合适的方式让自己的"心情变好,抑郁症就是郁闷的持续了,当然说这些并不是说我或者辅导员容易出现郁闷,同时也是号召大家生活中多一些观察、多一些细致,很多同学、朋友诱发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往往是缺乏早期的关注、关心和正确的疏导。

  最后想说的是,高校的最大功能就是教书育人、为社会培养“健康”(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的人才。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辅导员老师更需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风趣的谈吐、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品德将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育。希望每一名辅导员老师都能够真正作到为人师表,将来桃李满天下。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7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都能作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

  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知之明,并且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由于所定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责、自怨、自卑;由于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却又总是无法做到完美无缺,于是就总是同自己过不去;结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衡,也无法摆脱自己感到将已面临的心理危机。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

  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

  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

  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

  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

  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8

  大学生心理问题存在着年级差异,不同年级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心理问题特点。一年级学生在高校生活适应方面的心理问题居多;二年级学生是各类心理问题较多产生期;三年级较多表现在个人发展与情感的冲突;四年级则以择业求职而产生心理上的困惑为主。文章主要根据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年级特点,提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及有针对性的相应对策,以不断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

  处于大学阶段的学生们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人生课题的挑战,由于大学生在智力和人格发展上尚未成熟和完善,遇到问题和困惑常产生苦闷、烦恼、情绪不稳定等,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心理障碍的发生率一直保持较高水*,是心理障碍乃至心理疾病发生的高峰时期,因此,认真分析和把握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对策,按学生年级特点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实处,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方法。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存在着年级差异

  通过调查发现,不同年级大学生在心理问题方面存在着年级差异,不同年级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心理问题特点和发展趋势差异

  1、高校生活不适应是新生主要心理问题

  大学新生带着美好的理想和憧憬,从中学迈进高校,由于角色的变化,环境的改变,在入学后普遍存在适应方面问题:一是生活环境与角色变化的不适应。新生由原来依赖父母的小家庭生活到相对对立的集体生活,一部分学生入学后表现出对生活环境及角色变化的不适应,心理上产生孤独感,大学特殊的生活环境使得他律失去,自律尚未建立,喜悦感和失落感、新鲜感和无意义感和盲目感的交织,产生了矛盾和冲突、忧郁和焦虑。二是高校要求与学习规律不适应。一些新生入学后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采取应付的态度;在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上仍沿袭中学的思维模式和学习习惯;有些新生不喜欢所学专业,学习不努力;还有些学生频繁地参加各种活动,热衷于社会工作,学习受到较大的影响,并因此引发自卑等心理困惑。三是人际关系与交往沟通的不适应。很多新生对高校全新的人际关系不适应,入学后,因缺乏经验、技巧而不善交往;因怕闲言碎语与异性而不敢与异*往;因性格内向孤僻而不会交往等等,因此造成与他人难以沟通。人际关系的不适应不仅直接影响新生入学后的学习、生活,也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2、各类心理问题较多集中在大学二年级产生

  大学二年级是学生心理问题较多的年级,也是心理问题发生率较高阶段。

  一是学习压力造成心理焦虑。大学课程设置满,各教学环节涉及面广、难度大、要求高,学习压力大。学习方法不佳,学习效率不高,学习产生疲劳,考试造成焦虑,使他们产生情绪浮躁、忧郁、厌烦、易怒等心理问题。二是个性差异造*际关系冲突。由于不同的家庭、生活习惯和个体性格,导致了人际关系不和谐。三是异*往产生心理困惑。大二学生的心身发展逐渐成熟,渴望与异*往,往往在与异*往过程中会产生心理困惑

  3、个人发展与情感的冲突较多表现在三年级

  随着年级的增长,大三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而不断成熟,但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稳定。其心理问题表现较突出的有:一是自我发展与能力培养的问题。大学生自我定位高,成才的欲望强烈,作为承载社会、家庭、学校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过高的期望与高校现实条件使他们感到自我发展与能力培养和他们期望与理想相差甚远,他们感到困惑、迷惘,产生失望感,导致情绪消极低落。二是恋爱情感带来的心理冲突。学生恋爱在大一、大二时一般比较单纯,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到了大三,就会出现要分手的、失恋的、是否要重新选择等问题,一些学生往往不能自拔,陷入无法解脱的境地,情感冲突在大三表现得比较突出

  4、择业求职的心理困惑是毕业生的突出问题

  四年级学生以择业求职而产生的心理困惑是突出问题,兼有个人未来发展和社会需要的问题以及因恋爱而产生的问题等。严峻的就业形势使莘莘学子早早就开始了择业求职,他们奔波在学校、社会组织的各种供需见面会上,期望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不少毕业生择业时受社会上一些舆论的左右,盲目从众,追逐热门,不考虑自身条件及职业特点和社会整体需求,择业观念、传统束缚、爱慕虚荣、自我封闭、消极怠慢等心理极大地影响了毕业生的择业和求职,使择业范围和发展空间大大缩小,易导致挫败感和消极情绪并因此引发心理问题。

  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以及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教育更多的是着重智力培养,大学生群体暴露出的心理问题实质上是长期的教育中积累和潜伏下来的,因此,对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应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对策。

  1、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身心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必须协调发展的理念逐步深入。高校应开展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谈心等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紧密配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

  2、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学工作体系。在教学工作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或选修课程;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开设有助于学生心理素质提高的各种讲座,创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刊物,介绍国内外先进的心理调适方法,普及提高心理素质能力知识。

  3、健全学校、院系、班级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组织体系。在加强校级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建设的同时,着力加强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建设,及时反映学生中的心理异常情况,协助学校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4、健全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预案,并将其列入维护学校安全稳定和公共应急管理工作预案之中,一旦大学生遇到重大心理创伤事件时,能提供高效的危机干预服务。认真开展大学生健康状况摸排工作,做好心理问题高危人群的预防和干预。

  5、加大心理健康教育人力投入。坚持按需、精干的原则,根据学校的规模,按1∶3000—5000的比例,配备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专职教师,着力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队伍。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心理素质是人才素质的基础,只有心理健康,大学生的德、智、体、美才能得到全面发展;只有心理健康,才能不断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承担未来建设祖国的重任。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9

  通过对心理学的深入学习,让我深刻的体会到学习心理学的重要性,心理学的发展正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能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业余心理学家。从四岁的宝宝开始,已经能揣摩别人的心思了,他知道怎样把玩具藏起来让其他小朋友找不到,还会提供错误的线索去误导小朋友;孩子会从妈妈的神情和语气上判断她在生气。所以乖乖的不敢胡闹,等妈妈高兴时,就会乘机提出要求;父母知道怎样正确地运用奖励和处罚来帮助孩子纠正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些都是建立在对他人心理进行观察和推论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每个人都能对他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所感、所思和所为进行预测。这也正是心理学家想要努力说明的问题的一部分。心理学的开设,不是为了让人类去研究别人到底是怎么回事。而是为了让人类更了解自己,了解别人,理解别人,通过不断的心理调整,让人生达到更好的生活境界。社会进步,生产发展以及文化的缔造,关键在于人本身。社会首先应该关注的是人心的向往和需求的发展。社会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要把人的愿望与渴求引导到社会总目标的规范之下,这就需要认识人、了解人、认识人的心理活动。从这个角度来说,心理学研究的成果既可以直接服务于个人的成长发展,同时也是社会整体发展的需要,使人不断的自我完善,从而更好的适应这个社会,也是一种生活本能的方式。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学。犹如人们如影随形的朋友一样,心理学已不仅仅是生活的调味品,而是生活的必需品,它渗入了每个人的生活和工作中,对我们每一位开放教育学生来说,在职学习都是一段难以忘怀的人生体验,在学校里或工作中,当开放教育学生以极大的热情去追寻自己的理想之梦时,会发现生活之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此时,以积极的心态、精心的准备去迎接新生活的挑战,将会成就新的美好人生。现代社会,职业已不再是简单的个人维持生计、养家糊口的手段,而是个人寻求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重要途径。尤其是伴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分工的日益精细、用工体制的变革,人们不再向往那种稳定而无创造性的职业,不再固执于那种从一而终的工作方式。岗位、职业的变动,不仅是人们实现工作理想的整个过程,更是人们不断调整、不断适应、不断提高、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最终找到适合自己发展位置的过程。身在职场,要想获得更多的成功,尽管会受到态度、细节的左右,但心理健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没有对未来的规划,没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与角色认同,怨天尤人,成就不了职业发展。

  因此,开放教育学生应当保持健康的心理,以积极的生活态度去适应社会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阔步前进,做一个健康的、自知的、快乐的人!

  有人说:生活就是一团麻,不理自乱,理还乱。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精神压力、心理疾病和亚健康正成为现代人最大的困扰。

  如何快乐健康的生活、如何提升生活的品质也前所未有地成为更多现代人的迫切心理需求。

  积极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塞利格曼认为,除了减少人们的消极情绪,心理学还应该增加人们的积极情绪;除了帮助病患过上正常生活,还应该帮助正常人过上更好的生活。这一理论生动诠释了心理学和生活的关系,探寻了个人心理的正能量对其积极人生的重要作用。

  对于开放教育学生来说,紧张的学习、忙碌的工作、生活的重担,身心俱疲在所难免,关键是要获取开启生活的金钥匙,全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增强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

  人生就像一次旅行,不在乎出发地,也不在乎目的地,在乎的只是欣赏与体会沿途的风景。

  要在生活中保持心理健康,处理好人际关系,让沟通更加和谐;要管好自己的情绪,让内心更清澈;要处理好恋爱、婚姻、家庭,让生活变得充实、温馨;要做到健康的休闲,让生活更加精彩;要灵活应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将压力变成动力,让人生更加精彩!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通过对心理学的学习,我对自己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了自身在为人处世方面存在的许多缺点与不足,今后,我将努力改掉自己身上的这些陋习,提高自己!我相信,我的人生之路将更加精彩!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10

  学习了心里健康这门课程,使我对“健康”有了重新的认识,在日常的生活我们往只关注身体健康,事实上除了身体的健康,更应该关注心理的健康。

  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素质,能帮助我们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我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

  在通过这门心理课的学习中,让我对一个问题的认识有了转变。以前总觉得在心理方面上遇到问题时,去咨询老师就觉得会把自己当做一个心里不健康的人,说的通俗点就是会在心理上把自己当做一个病态人,所以排斥去心理咨询,但是现在,老师的讲解,让我认识到,去咨询心理老师真的是件很普通的事情,只是跟老师的一次心理交流而已。同时,老师的正确引导也使自己想问题不再很一根筋,明白了当你越是往一处钻牛角尖,就会无端给自己增加了更多的烦恼和郁闷。不管遇到什么事情,想开点,笑一笑没什么事情大不了的。不能死抓着一点不放。就像手里的沙子,你攥的越紧,就失去的越多。看开了,好了点压力和烦恼,或许会有意外的收获。

  同时,要消除子心理障碍,首先是自己这关要做好。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生活要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我们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亿能力减退。让自己永远保持一个轻松的心。另外要加强自我心理调节,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

  “恋爱心理健康”从健康的心理行为,如何正确处理恋爱与学业的关系和如何对待困扰大学生的恋爱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精彩分析。恋爱给人带来美妙的感觉,我们需要培养健康的恋爱心理行为。第一,加速自我的心理成熟。培养独立的人格,能体贴、关怀、尊重他人。第二,培养与异*往的能力。异性间的交往需要注意的是:注意交往的范围、间距、场合、分寸。第三,选择与自己心理特点相配的恋人。要使恋爱生活和谐,减轻恋爱对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选择与自己心理特点相配合的恋人是有必要的。第四,学习掌握性生理和性心理卫生知识。作为大学生,一定要摆正学业与爱情的关系,学业永远是第一位的,如果学业没了,爱情也不会长久。也提出了一些女生保护自己小技巧,借用身上的物品当武器,如尖头鞋、高跟鞋、发卡甚至钥匙,来攻击“色狼”,另外,最好在自己的小包包里准备一个小别针,以便不时之需。

  人们都说恋爱是大学的必修课,也是一堂考试,这样的考试会让我们增强我们的责任意识。总而言之,在恋爱中要学会培养健康的心理行为,要把握好度、学会正确对待和处理恋爱和学业问题

  所以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保证,有了良好的心态,不仅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而且有益于终身的发展。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生理素质相结合,加之

  其他积极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学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内在条件。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刚进入大学时,我和很多同学一样有着很多心理问题。首先是目标失落与确立的冲突。中学阶段,我有一个具体目标:考大学。随着“上大学”这个直接、实在、确定的目标实现,我开始寻找新的目标作为自己学习的动力。但是由于对大学生活缺乏了解,所以,确立目标时产生了许多心理冲突。首先,“理想的大学”同“现实的大学”之间的矛盾使我产生了深深的目标失落感。以前在我心中大学是一座充满诗情画意的殿堂,刚入大学时也十分兴奋、愉快。但兴奋和激动之后,却发现现实中的大学原来是如此的*淡、枯燥,“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日复一日无限循环。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带来心理上的不*衡,引起心理冲突。面对目标失落与确立的冲突,它教会我要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生活在当今社会的人,不能单靠被动地顺应环境,须主动地去适应环境,保持个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首先,一个人要能对自己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然后,客观认识个人能力的优势和劣势,确定适合自己的追求目标,既不轻易否定自己,也不过高的估计自己,尽量保持适中的自我期望水*。在处理理想与现实、自尊与自卑的心理矛盾上,它教会我在全面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对影响自己成长的主要心理压力进行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找准自己的主要问题,然后有针对性的学习、努力提高,适时调整。它鼓励我积极投身实践活动,走进外面那个纷繁复杂的“课堂”,经风雨,见世面,在实践中受到磨练和考验,从而变得更加成熟和坚强。并从中获得社会经验,正视人生舞台后面的许多真实情景,领悟人生的哲理。这门课程帮助我培养健全的人格。它教会我要勇敢的剖析自己,通过自我剖析我发现自己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人格偏差。我性格上太过于执着近乎偏执,在这门课程的指导下我避免了走向偏执型人格障碍的误区。以前我处理问题我总是比较武断,很难听取别人的意见,更听不进任何批判意见,对别人也缺乏信任感。通过学习我掌握了一些人际交往的技巧,并通过这些技巧的灵活运用我的人缘又慢慢好起来。我知道良好的人际关系有赖于相互的了解,相互了解有赖于彼此思想上的沟通。因此要注意常与人交谈,交换看法,讨论感兴趣的事情。沟通时,语言表达要清楚、准确、简练、生动。要学会有效聆听,做到耐心、虚心、会心,把握谈话技巧,吸引和抓住对方。我也克服了我的依赖心理。以前我总是缺乏独立性,经常感到自己无助,无能和缺乏精力,害怕被人遗弃,将自己的需求依附于他人,过分顺从他人的意志,要求和容忍他人安排自己的生活。

  人的灵魂是思想,而思想的基础是心理。这门课程帮助我塑造了一个自由高尚的灵魂,为我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指导,为我的未来照亮了道路。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5篇(扩展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10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1

  大学生要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成长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力军,接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力棒,就必须既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品德修养,又具有健康的生理、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

  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容易引发较多的心理冲突,而一些大学生又不能科学对待,且心理冲突调适能力较差,对心理咨询难以启齿,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产生心理烦恼和困惑,甚至出现心理障碍。产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是对心理冲突调适不当。大学生正处于知识储备、潜能开发、就职择业、交友恋爱的人生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很容易引发较多的心理冲突。由于一些大学生无法对产生的心理冲突进行调适或调适的方法不当,很容易产生心理障碍,严重地影响身心的健康发展。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系统地向我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解析心理异常现象,传授心理调适方法,介绍提高心理健康水*的方法和途径,从而促进我们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课程在对我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还指导我们加强对心理冲突调适能力的提高,使我们学会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有效消除心理困惑,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课上老师指导我们建立真实的自信;由学会知识到学会学习;学会健康地去“爱”;学会与他人相处;做好成功走向社会的准备。

  结合生活实际,引导我们树立“健康”新观念,增强我们的心理保健意识。“观念”是人的思想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心理和行为起着重要的影响和指导作用。“健康”是我们所熟悉的概念,也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人们非常注意自己的健康状况,但一提到“健康”,总把它与“疾病”相联系,认为身体无“疾病”就是“健康”。其实就人的躯体而言,“健康”并不难定义。现代医学已足能鉴定和验证:只要任何器官都没有实质上的细胞病变,就可以说是健康的。但我们所讲的“健康”,并不单纯指的是生理上的健康:“而是除此之外,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这说明,人作为一个整体,身体和心理是相互依附、彼此制约的,只有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都属于正常状态,并对社会有良好的适应能力,才能鉴定为“健康”。

  因此,老师引导我们树立“健康”新观念,增强我们心理保健意识。在课堂讲授中,特别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加强体育锻炼,注意饮食卫生,保证自己的生理健康外,还要努力学习、加强交往、注重个人修养,确保自己的心理健康。

  因为心理健康是保证生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前提,是大学生进行正常学习、交往、生活各方面得到发展的保证。从现实情况和社会发展需要来看,作为新世纪的一代大学生,除了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外,还必须具有相应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现代社会的特征是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意识增强,原有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择业观念以及道德规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要想尽快适应社会,重要的一条是提高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

  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实际,培养学生健全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人我关系的认识和评价,他在人格形成、发展和人格结构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个体的认识、情感、意志都受其影响和支配。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状况既是以往心理发展和健康状况的反应,也是现阶段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的新起点。因此,老师帮助我们正确地认识自我,了解自身的心理健康实际,培养我们健全的自我意识。

  辩证唯物主义指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在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诸因素中,自我意识不健全既是构成心理疾患的重要因素,又是心里不健康的重要标志。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最重要的是必须解除学生自身存在的不正确的“自我观”,培养其健全的自我意识。

  为此,在教学中,老师引导我们:

  (1)正确认识自我,即对自己的优点、缺点要心中有数,对自己的能力能充分估计,做到自知之明。

  (2)积极地悦纳自我,即积极地喜欢自己、肯定自己、无条件地接受自己,包括好的、坏的、成功的和失败的。

  (3)有效地控制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即有效地约束自己

  的言行、调节和支配自己的情绪和意志。只要一个人能正确地认识自我、积极地悦纳自我,战胜和去掉自身存在的一些不利自己发展的弱点,以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的一切,就会在生活和学习中避免心理疾患的出现,成为人格健全、各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的未来的建设者。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2

  大学生要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成长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力军,接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力棒,就必须既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品德修养,又具有健康的生理、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

  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容易引发较多的心理冲突,而一些大学生又不能科学对待,且心理冲突调适能力较差,对心理咨询难以启齿,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产生心理烦恼和困惑,甚至出现心理障碍。产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是对心理冲突调适不当。大学生正处于知识储备、潜能开发、就职择业、交友恋爱的人生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很容易引发较多的心理冲突。由于一些大学生无法对产生的心理冲突进行调适或调适的方法不当,很容易产生心理障碍,严重地影响身心的健康发展。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系统地向我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解析心理异常现象,传授心理调适方法,介绍提高心理健康水*的方法和途径,从而促进我们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课程在对我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还指导我们加强对心理冲突调适能力的提高,使我们学会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有效消除心理困惑,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课上老师指导我们建立真实的自信;由学会知识到学会学习;学会健康地去“爱”;学会与他人相处;做好成功走向社会的准备。

  结合生活实际,引导我们树立“健康”新观念,增强我们的心理保健意识。“观念”是人的思想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心理和行为起着重要的影响和指导作用。“健康”是我们所熟悉的概念,也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人们非常注意自己的健康状况,但一提到“健康”,总把它与“疾病”相联系,认为身体无“疾病”就是“健康”。其实就人的躯体而言,“健康”并不难定义。现代医学已足能鉴定和验证:只要任何器官都没有实质上的细胞病变,就可以说是健康的。但我们所讲的“健康”,并不单纯指的是生理上的健康:“而是除此之外,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这说明,人作为一个整体,身体和心理是相互依附、彼此制约的,只有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都属于正常状态,并对社会有良好的适应能力,才能鉴定为“健康”。

  因此,老师引导我们树立“健康”新观念,增强我们心理保健意识。在课堂讲授中,特别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加强体育锻炼,注意饮食卫生,保证自己的生理健康外,还要努力学习、加强交往、注重个人修养,确保自己的心理健康。

  因为:(1)心理健康是保证生理健康的重要条件。

  (2)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前提,是大学生进行正常学习、交往、生活各方面得到发展的保证。从现实情况和社会发展需要来看,作为新世纪的一代大学生,除了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外,还必须具有相应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现代社会的特征是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意识增强,原有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择业观念以及道德规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要想尽快适应社会,重要的一条是提高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

  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实际,培养学生健全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人我关系的认识和评价,他在人格形成、发展和人格结构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个体的认识、情感、意志都受其影响和支配。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状况既是以往心理发展和健康状况的反应,也是现阶段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的新起点。因此,老师帮助我们正确地认识自我,了解自身的心理健康实际,培养我们健全的自我意识。

  辩证唯物主义指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在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诸因素中,自我意识不健全既是构成心理疾患的重要因素,又是心里不健康的重要标志。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最重要的是必须解除学生自身存在的不正确的“自我观”,培养其健全的自我意识。

  为此,在教学中,老师引导我们:

  (1)正确认识自我,即对自己的优点、缺点要心中有数,对自己的能力能充分估计,做到自知之明。

  (2)积极地悦纳自我,即积极地喜欢自己、肯定自己、无条件地接受自己,包括好的、坏的、成功的和失败的。

  (3)有效地控制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即有效地约束自己的言行、调节和支配自己的情绪和意志。只要一个人能正确地认识自我、积极地悦纳自我,战胜和去掉自身存在的一些不利自己发展的弱点,以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的一切,就会在生活和学习中避免心理疾患的出现,成为人格健全、各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的未来的建设者。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3

  师生关系、家长关系和同伴关系的不协调是导致当今中小学心理不健康的主要原因,其中师生关系是最主要的因素。而当前的应试教育导致了师生关系的异化,要克服这些我们应该做的措施就是调适好师生关系,按照人际关系中的互动的规律去做。其中,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是人际关系的适应,而人类的心理变态最主要的是人际关系的失调。

  我们可以从以下这几方面去入手:首先是人际互动的心理规律是人偏好正性刺激,就是说无论什么样的人,都喜欢听好听的话,即使心理明白是假的、虚的,还是喜欢听。所以我们教师就要抓住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做出相应的措施,比如赏识、赞赏。我们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就是因为赞赏可以改善机体气氛,有利于搞好儿童教育,提高教师的领导艺术,可以促进人的心理健康,但前提这些赞赏必须是真诚的、是被在意的,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就是自我性,通常情况下人都是在利益相关的时候为自己考虑的多一些,不过这也是人的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还有就是在某种情况下会出现嫉妒之心,这是很不好的心理不健康的表现,所以我们教师在*时的教育过程中,及时地观察了解学生,尽量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否则有的后果会很严重。还有一种就是就是羡慕之心,这是产生在一种美好基础之上的。

  还有就是心理归属感。无论是什么样的人都很惧怕孤独、希望能够远离孤独,尤其是差生,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及时地关心他们,让他们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自己也是这个班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从它的闪光点出发,逐步建立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不觉得孤独。我们每个人都一样都希望自己的情感被共享、被分担,同时也希望自己在不幸或遇到困难的时候能有人相信。

  之所以我们经常听到现在有很多学生跳楼自杀的、离家出走的、误入歧途的这些悲剧发生。我也在想如果我们这些教育者能够及时地去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去多关心他们、去教育他们,也许就会减少这些悲剧的发生了。

  通过今天上午李教授的讲解后,让我明白,学生出现逆反、任性等问题,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并非故意和老师作对。而且,出现问题的孩子正是需要我们的包容和帮助,我们老师不应该嫌弃他们,就像医生不能嫌弃病人一样,要真诚地帮助他们。当我们把问题学生当成一个个研究对象“对症下药”时,就会觉得有乐趣在其中了。我真得很庆幸能够有这么好的机会去学习,给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所以在最后几天的学习中,我一定会好好珍惜的!

  20xx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我在学习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后,我受益匪浅。它帮助我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它让我更好的认识了自己,也更有信心创造美好未来。

  以前在我心中大学是一座充满诗情画意的殿堂,刚入大学时也十分兴奋、愉快。但兴奋和激动之后,却发现现实中的大学原来是如此的*淡、枯燥,“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日复一日无限循环。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带来心理上的不*衡,引起心理冲突。其次,大学培养目标的“高”与“空”使我对目标难以把握,觉得很困惑和迷茫。大学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人才,可我却感觉目标的内容比较空洞,目标的阶段性也不明确,我完全不知道如何按照目标来设计和规划自己。刚开始面对这一切,我茫然不知所措,后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给了我很大的帮助。面对目标失落与确立的冲突,它教会我要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生活在当今社会的人,不能单靠被动地顺应环境,须主动地去适应环境,保持个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首先,一个人要能对自己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然后,客观认识个人能力的优势和劣势,确定适合自己的追求目标,既不轻易否定自己,也不过高的估计自己,尽量保持适中的自我期望水*。在处理理想与现实、自尊与自卑的`心理矛盾上,它教会我在全面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对影响自己成长的主要心理压力进行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找准自己的主要问题,然后有针对性的学习、努力提高,适时调整。它鼓励我积极投身实践活动,走进外面那个纷繁复杂的“课堂”,经风雨,见世面,在实践中受到磨练和考验,从而变得更加成熟和坚强。并从中获得社会经验,正视人生舞台后面的许多真实情景,领悟人生的哲理。

  人的灵魂是思想,而思想的基础是心理。这门课程帮助我塑造了一个自由高尚的灵魂,为我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指导,为我的未来照亮了道路。子曰:“有才无德,小人也;有德无才,君子也;然德才皆具者,圣人也。”大学生心理教育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成长,更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学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不仅关系着我们个人的德性,也与我们的前途惜惜相关。从现在开始,培养健康有益的心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4

  这个学期我有幸选上了学校开设的《大学生性健康教育》课程,说到体会,一个词,受益匪浅。学到了很多以前我从来都不知道的知识,以前总认为自己了解的很多,但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才知道我对这方面的知识还很浅薄。而我欣然地选择了这门选修课。

  课程确实很有意思,生动形象。以前从来没有在这样一个公共场所听人这样公开的讲“性”,而且也打破了我看见的大课堂的纪录,从来没有看见过这样大一个教室坐得满满的,而且每个人都还这么认真的在听,对老师都抱有很大的期望,我能看出她们眼中的求知欲有多么的强烈。

  说真的老师讲得很好,讲课也非常生动有趣,但绝对不会让你觉得低俗、下流。老师给我们讲起了关于“艾滋病”、“婚前性行为”、“安全套”等敏感话题等知识,在高校课堂上不再羞羞答答。我觉得在高校开设这门课的好处非常多。开设这门课程一方面是一件好事,说明我们正在进步,正在准确的认识我们的性教育;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的教育是存在问题,这样的性教育是不是太迟了些,对于已经成年人阶段的高校学子是否就像一个笑话。

  我们应该改变我们的观念和意识,我们常常说中学的“生物课”没有上好,是因为老师没有传道授业解惑,没错,这是老师的责任,但是我们也该改变我们的认识,抱着正确的认识态度,去学习,千万不要简单认识就是交我们如何爱爱,我认为我们的选择是完全正确的,对于自己有了一个交代。因为我学到了别人没有学到的,我在这方面的知识比别人多,我对这感到骄傲。

  通过学习我彻底认识了自己的身体的构造,认识了自己的性器官,认识男女对方的身体,同时从我自己的经历我能够非常清楚的明白性教育的必须性。我以后把学到的知识会传授给我的朋友以及更多的人让他们也少走弯路。

  其实,性教育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的一项内容,性健康教育不是只靠老师就能完成的,他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合力。进而促进性教育的开展。我们发现许多人谈论性教育都是在孩子身上做文章,很少强调对成年人的教育,其实在现在成年人也缺乏对性的了解和性的知识。很多家长对孩子是避而不谈,更有的是谈性色变。甚至有些老师也是谈性色变,好像只要一谈到性这个词就是下流的、羞耻的.。更不用说对学生进行性健康教育。头脑中还存在“无师自通论”、“教育诱发论”、“素质无关论”的错误观点。不同程度地阻碍了性教育,性教育的有效开展。所以家长和老师一定要转变性的观念,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了解孩子各阶段的身心发育规律和特点,理解孩子和尊重孩子,提高性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帮助懵懵懂懂的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在学校,不要认为一谈到性就很下流很色,只有很色的人才去上这门课,才去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我们的性教育应该从幼儿就开始,特别是初中的生理课一定要上好,不要避而不谈,这样这会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增加性的神秘感,反而会引起不良的影响。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5

  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优良的心理素质在大学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21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作为大学生,首先应该具备这种优良健康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己。上大学前,在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生活的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都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等方式,择业的竞争必然会使大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和不安定感。

  心理健康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他们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通常表现为气质和性格两个主要方面。气质主要是指情绪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气质所包含的特征外,还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现为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参与意识较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等等,这些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我认为,心理健康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的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妥善处理同学、师生间关系,积极融入集体,热爱并勤奋学习,更好的适应新环境。

  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有着很大的不同,然而在大学中仍需要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职欲望。学习是大学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拼命地汲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同时也应该积极参加各种创新大赛,这样及开发思维的多向性又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更值得重视的是英语方面,现代社会中英语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也可以说是每个人必备的素养之一,这样看来口语更显得尤为重要。

  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积极加入学生会、分团委等,如此既丰富了大学生活又锻炼了自己能力。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一个自我展示的"*台,让自己成为一个闪光点。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然而,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时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的表达和控制情绪。

  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应该不断加强对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训练,使自己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使我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6

  在学习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的实际,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借此机会将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做法和思考。

  一、学习《纲要》,统一认识,关注学生心灵成长

  我校充分利用每周一次的行政例会、年级组长和每两周一次的教师学习工作会议,组织学校行政、教师认真学习《纲要》,吃透精神,统一思想,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通过学习增强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我们认为,《纲要》明确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目标、对象,规划了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方法和途径,对于我们把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有序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依据,指明了方向。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高度的指导性、鲜明的针对性、切实的操作性。

  为了有效地做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们还结合学习对学校、教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状况进行了分析:学校多年来牢固树立“德育领先,五育并举”的办学理念,突出以“五爱”教育为重点,以养成教育为基础,以教学生做人为核心,确定了“播种、培育、收获、提高”的德育工作思路,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同时也造就了一支敬业爱岗、乐于奉献且热心德育工作的教师队伍,学校的“三风”建设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当然也应该承认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思想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多元文化思潮冲击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诸如独生子女问题、留守儿童问题,特别是在学生身上普遍存在的环境适应、同伴交往、情绪情感、行为表现、个性问题以及趋势越来越严重的学习困难综合症等诸多方面的问题,都深切地让家庭和学校感受到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迫切性。

  通过学习、分析,我们认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针对小学生身心发展及现状,确定符合学校实际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路——全面规划,分层推进,面向全体,点面结合,育心活动,贯穿始终,家校牵手,整体促进。在此基础上学校完善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将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心灵成长学校整体工作的列入议事议程,建立了校长室、教导处、德领组、医务室和年级组长组成的领导小组。每学期将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学校工作计划之中,年级组及班主任工作计划中也将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重要的内容和工作来抓落实,以确保该项教育落在实处。同时学校还加大了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以建立一支勤于钻研、乐于奉献的师资队伍。

  我校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注意充分发挥以班主任、辅导员、教师为主体的作用,不时派出教师参加省市县各级相关培训和交流,同时还将教师心理健康专业培训纳入到校本培训的范畴之中。我校从2019年开始先后邀请了徽州师范的金水老师来校做专题讲座,邀请“知心姐姐”报告团和南京大学心理研究课题组成员来校为教师和家长做报告;我校舒立新老师参加省陶研会归来为全体教师作了《全面把握当今学生特点,积极实施有效教育》的汇报辅导报告;从20xx学年度开始我校开始实行班主任月例会制度,以此来加强理论探讨,交流工作体会,探寻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二、从心开始,积极探索,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心灵成长。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上,而应该扎扎实实地落实行动上,学校要以师为根,以生为本,一切从“心”开始,让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学科教学、班主任工作、各项教育活动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同时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征,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基点,以趣味性、活动性为基本特色。

  1、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作为百年老校虽然空间狭小,但是近年来挤出资金努力打造小而精的校园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我校坚持两种环境的创设,一是创设心理健康教育的显性教育环境,充分体现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二是创设心理健康教育的隐性教育环境。学校的文化长廊及宣传橱窗,是学生们“露一手”的舞台;教学楼上的各式宣传标语,是学生们熏陶心灵窗口;教室里的黑板报,是学生们展示风采的基地;走廊上的名人名言,是学生们走近科学的殿堂;自来水龙头旁、垃圾箱前、楼梯口上的温馨提示,是学生们自己的心语;每学年开学学校门口的横幅,“欢迎新同学入学,欢迎同学返校”,让学生感受到学校“家”一般的温暖……

  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温謦的育人环境,让学生的心灵得到了美的陶冶,使他们的心理得到了和谐的发展。在实小这个乐园里,我们的孩子喊出了“同在蓝天下,雏鹰展翅飞”的快乐口号,发出了“在这里起步,让明天更美好”的呼声,并以此作为学校宣传橱窗的主题,每一期橱窗内容的更新,都成了学生们肯定自我,张扬个性,展现魅力的所在,引来了居民驻足观看。很多的家长和同行都说:你们的氛围真不错,做你们的学生幸福。学校努力创设符合学生心理健康要求的多元环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健康心理。

  2、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学生建立起和谐、*等、民主、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以实现教育的人性化。只有心理距离近了,才能让空间距离拉近。为此学校一方面积极开展和谐校园的创建,努力建立新型的师师、师生、生生关系,另一方面又积极开展诸如“师德师风建设系列教育活动”等,以提升全体教师都能在新课程背景下“以德修己,以德育人”的自觉性。老师应主动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给学生更多的理解和爱。如果发现学生有不良情绪,一定要及时个别谈心,弄清原因,采取恰当的方法来帮助解决。

  例如我校上学年六(1)班的学生汪同学,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爸爸妈妈都非常疼爱她,尤其是爸爸,对她视若掌上明珠。可就在她8岁时,爸爸被诊断出患了一种不治之症——肝癌。为了攒钱给爸爸治病,妈妈一边忍受着巨大的痛苦,一边忙打理着自己的店铺。爸爸在病情稳定的时候,也坚持给妈妈帮忙。汪同学对于这样的打击,她还是无法*静。上课时,汪同学变得神色游离,精神萎靡不振,班主任发现后就主动找到了她,向她了解了情况。经过班主任的悉心开导,了解了实情后,班主任通过耐心细致的开导,使学生紧皱的眉毛舒展开了,孩子放下了沉重的心理负担,拉近师生心理距离,教师只有成了让学生可以信任和依赖的朋友,就能使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这也就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吧。

  3、贴近实际开展特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是从现实生活中产生的。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只有贴近学生实际,谈论与学生关系密切、学生最想了解的话题,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起到良好的辅导作用。这就要求辅导教师密切注意学生的思想动态、生活情况,以选择恰当的内容,进行精心的设计。为此在建立*等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学校先后多次开展了学生心理调查活动,以较为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发现带有普遍性的心理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辅导,学生反映的以心理适应问题居多,如学习方面最突出,其次是生活、交友、认识自我问题等。

  从学生身边的事情出发,有的放矢地开展心理辅导,效果自然水到渠成。如二年级(1)班里有个姓张的同学,是个小姑娘腼腆、胆小。老师每次叫她回答问题,她站起来,总是低着头,脸涨得像块红布,说话的声音都打颤。一次主题班队会,同学们要演出,班主任老师就有意锻炼这个小姑娘的意志,在班上提议让她担任一个角色,演“小白兔”,她当时的第一反应是“不行,我不敢”。“试试吧,老师相信你准行,”班主任老师亲切地鼓励她,“大家帮助你多排练几遍,好不好?”最后演出成功了。从此,张同学变得大胆、开朗起来。还有的班主任老师结合学生的实际开展了以“知识越学越有趣”、“我不做小拖拉”、“同好书交朋友”为内容的心理辅导,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同时我校还经常开展丰富多彩且富有特色的活动,以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台。坚持开展以《守则》、《规范》为基础的养成教育系列活动,教育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终生受益;坚持开展路队、“两操”、卫生等“五项评比活动”,教育学生树立集体荣誉感,在学生幼小的心灵根植下“人人为我,我为大家”的种子;坚持开展多种综合实践活动,如“春秋游活动,参观爱国主义基地,寻访家乡巨变,走进街心公园清除垃圾、走上街头文明劝导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去认识,去锻炼,去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坚持暑期开展“走进军营,走进红色老区”和“勤奋努力,走进文化科技”夏令营活动,教育学生学会珍惜今天,磨练意志品格,感受民族传统文化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

  我校还注意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拓宽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以学校“红领巾广播站”、学校局域网、多媒体教室和学校网站等为物质基础,组织开展“每周一歌”、“英语每日一句”、“师生来稿每周一播”、“‘校园之星’每月一评”、“学生佳作网上登载”、“德育天地网上交流”、“大课间活动我来评说”等,以真正起到了沟通、咨询、宣传、解惑的作用,既解决了学生的心理疑难,又给学生指明了方向,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开发了学生的智慧潜能,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

  4、各科教学中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阵地。在学科教学中以学科知识为载体,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通过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使教学活动和学科知识成为有助于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载体。在教学内容中寻找,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如:教学《比金钱更重要》一课时,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较多地生活在亲情血缘关系中,过多地接受着别人主动的奉献,所以他们很难摆正自己在人群中的位置,为别人着想的意识不强,人际相容性差。同学之间的不和谐使他们产生许多心理问题。遇到问题进行换位思考,是培养学生的爱心,使他们能主动地理解、关心、帮助别人的有效方法。

  而该文讲述的是“我”深夜开车回家碰坏了一辆*汽车的反光镜,“我”在四下找不到人的情况下留了纸条希望车主和“我”联系,后来,车主致电表示感谢,并拒绝了“我”的赔偿,告诉“我”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课文要表达的中心是人与人之间那种“互相理解,互相信任”的可贵。教师课前假如布置学生了解身边同学间曾发生的小摩擦及解决情况,并思考这是否是最佳解决方法。鼓励学生将自己处理得好的事讲给大家听,对那些能站在他人立场思考、看待问题的学生加以赞赏,这样一来,孩子们以自我为中心的少了,班里互相体谅、互相信任、互相关心的气氛逐渐浓厚起来。

  再比如《落花生》一课,就可以通过课文对学生进行增强自信心的教育。结合花生虽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这样的实例,教育学生要正确看待自己及周围的同学。告诉学生一个人不漂亮,或不引人注意不要紧,只要他努力,勤劳,关心他人,那么他就会成为一个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他不但不该自卑,而且应该比别人更自信的生活。这样就利用课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一些有自卑心理的孩子恢复了自信。在教学方法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如:新课程标准就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采取小组讨论方式,让学生共同总结出答案。这种教学方式就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了合群教育。只是学生虽然和同学合作了,自己却可能并未意识到这样得出的`答案其实是群策群力的结果,所以教师要适时指出,个人做不到的事,凭借集体的力量有时轻松就可以完成。这就是集体的力量,我们每个同学都该使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当然还有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评价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近几年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吝啬语言评价,大多以商量的口吻,鼓励的语气,启发式的询问,而且多年来我校教师坚持在填写学生素质教育发展报告单时,只表扬优点、以极其委婉的方式指出学生的缺点,并鼓励学生改正,就避免了对学生的伤害,帮助学生树立了学习信心,这一点,就做到了在教学评价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5。家校牵手构建学生心灵成长有效*台。“关注孩子心理健康”是我校家校结合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步伐和家长学校向纵深发展步伐的一项新举措。为此,我校网站开辟了“网上家长学校”、“校长信箱、校长博客空间”*台,精心编印校刊——《家校园地》,开辟了“家校通”,利用这些途径重视加强对个别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一些特殊学生建立了心理档案,以便及时了解、跟踪、疏导、把握他们的内心世界,更好地挖掘他们的心理潜能。学校以创建现代家庭教育课题研究之成果——“快乐学习型家庭”为载体,提倡“大手牵小手,共同向前走”的理念,开展“亲子共同成长”活动,利用家长学校授课交流育儿经验,指导家长运用科学的育人方法,努力构建具有“优美的家庭环境、和谐的家庭氛围、健康的家庭心理、积极的家庭行为”特征的家庭教育新格局,提高家庭综合素质,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家庭与学校相结合,拓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研究的。把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家长学校培训内容,先后多次邀请心理辅导专业人士向家长传授心理辅导的理念、内容和方法,开展多种形式的家校联谊活动,走进彼此心灵,共育一代新人。

  三、心理健康教育,举步维艰,任重道远

  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才刚刚起步,却遇到了诸多的问题,诸如缺乏具备专业知识的教师,缺少应有的指导和培训,几句加强自我学习的口号式话语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现在学生难教已是普遍性问题,再加上留守学生、隔代教育、单亲家庭学生在迅速增长,而导致的问题学生数越来越多,班主任教师每天都要花大量的时间苦口婆心疏导教育,教师负担重、责任大,已到了难以承受之地步;加上良好的社会氛围尚未形成,出现了问题一股脑地责怪教育如何如何失职,学校、教师肩负的精神压力太重太重……其实在我们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同时,也要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关注心理健康,促进心灵成长,真可谓是任重道远啊!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7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键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

  在学习实践中,我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一是智力正常。这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与工作的基本心理条件,也是适应周围环境变化所必需的心理保证,因此衡量时,关键在于是否正常地、充分地发挥了效能:即有强烈的求知欲,乐于学习,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二是情绪健康。其标志是情绪稳定和心情愉快。包括的内容有,愉快情绪多于负性情绪,乐观开朗,富有朝气,对生活充满希望;情绪较稳定,善于控制与调节自己的情绪,既能克制又能合理宣泄;情绪反应与环境相适应。我们千万要杜绝马家爵事件的再次发生

  三是意志健全。意志是人在完成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时,所进行的选择、决定与执行的心理过程。意志健全者在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等方面都表现出较高的水*。意志健全的大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都有自觉的目的性,能适时地作出决定并运用切实有准备的方式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能采取合理的的反应方式,能在行动中控制情绪和言而有言行,而不是行动盲目、畏惧困难,顽固执拗。

  四是人格完整。人格指的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完善就是指有健全统一的人格,即个人的所想、所说、所做都是协调一致的。一是人格结构的各要素完整统一;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不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目标和行动统一起来。

  五是自我评价正确。了解自我悦纳自我,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能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有缺点都能做出恰当客,观的评价;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合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

  六是人际关系和谐。接受他人善于人处,心理健康的人乐于余人交往,不仅能接受我,也能接受他人,悦纳他人,能认可别人的存在和重要性。同时他也能为人所理解,为他人和集体所接受,能与他人沟通和交往,人际关系和谐。

  心理健康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他们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通常表现为气质和性格两个主要方面。气质主要是指情绪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气质所包含的特征外,还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现为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参与意识较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等等,这些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8

  大学生要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成长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力军,接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力棒,就必须既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品德修养,又具有健康的生理、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

  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容易引发较多的心理冲突,而一些大学生又不能科学对待,且心理冲突调适能力较差,对心理咨询难以启齿,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产生心理烦恼和困惑,甚至出现心理障碍。产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是对心理冲突调适不当。大学生正处于知识储备、潜能开发、就职择业、交友恋爱的人生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很容易引发较多的心理冲突。由于一些大学生无法对产生的心理冲突进行调适或调适的方法不当,很容易产生心理障碍,严重地影响身心的健康发展。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系统地向我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解析心理异常现象,传授心理调适方法,介绍提高心理健康水*的方法和途径,从而促进我们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课程在对我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还指导我们加强对心理冲突调适能力的提高,使我们学会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有效消除心理困惑,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课上老师指导我们建立真实的自信;由学会知识到学会学习;学会健康地去“爱”;学会与他人相处;做好成功走向社会的准备。

  结合生活实际,引导我们树立“健康”新观念,增强我们的心理保健意识。“观念”是人的思想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心理和行为起着重要的影响和指导作用。“健康”是我们所熟悉的概念,也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人们非常注意自己的健康状况,但一提到“健康”,总把它与“疾病”相联系,认为身体无“疾病”就是“健康”。其实就人的躯体而言,“健康”并不难定义。现代医学已足能鉴定和验证:只要任何器官都没有实质上的细胞病变,就可以说是健康的。但我们所讲的“健康”,并不单纯指的是生理上的健康:“而是除此之外,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这说明,人作为一个整体,身体和心理是相互依附、彼此制约的,只有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都属于正常状态,并对社会有良好的适应能力,才能鉴定为“健康”。

  因此,老师引导我们树立“健康”新观念,增强我们心理保健意识。在课堂讲授中,特别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加强体育锻炼,注意饮食卫生,保证自己的生理健康外,还要努力学习、加强交往、注重个人修养,确保自己的心理健康。

  因为:

  (1)心理健康是保证生理健康的重要条件。

  (2)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前提,是大学生进行正常学习、交往、生活各方面得到发展的保证。从现实情况和社会发展需要来看,作为新世纪的一代大学生,除了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外,还必须具有相应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现代社会的特征是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意识增强,原有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择业观念以及道德规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要想尽快适应社会,重要的一条是提高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

  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实际,培养学生健全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人我关系的认识和评价,他在人格形成、发展和人格结构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个体的认识、情感、意志都受其影响和支配。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状况既是以往心理发展和健康状况的反应,也是现阶段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的新起点。因此,老师帮助我们正确地认识自我,了解自身的心理健康实际,培养我们健全的自我意识。

  辩证唯物主义指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在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诸因素中,自我意识不健全既是构成心理疾患的重要因素,又是心里不健康的重要标志。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最重要的是必须解除学生自身存在的不正确的"“自我观”,培养其健全的自我意识。

  为此,在教学中,老师引导我们:

  (1)正确认识自我,即对自己的优点、缺点要心中有数,对自己的能力能充分估计,做到自知之明。

  (2)积极地悦纳自我,即积极地喜欢自己、肯定自己、无条件地接受自己,包括好的、坏的、成功的和失败的。

  (3)有效地控制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即有效地约束自己的言行、调节和支配自己的情绪和意志。只要一个人能正确地认识自我、积极地悦纳自我,战胜和去掉自身存在的一些不利自己发展的弱点,以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的一切,就会在生活和学习中避免心理疾患的出现,成为人格健全、各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的未来的建设者。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9

  一、忌娇惯溺爱。

  父母“爱子——溺子——误子”,这往往是现实生活中一些青少年步入歧途的三部曲,家人的无微不至的照顾、百依百顺的满足孩子的需要、更重要的是长辈对孩子的宠爱。

  二、忌袒护纵容。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当众做错了事,家长明知不对,却以种种理由加以庇护和掩盖,其结果必然使孩子不能正确对待缺点和错误。

  三、忌哄骗。

  有些家长图一时安宁,不惜编造假话欺骗孩子,这样耳懦目染,容易使孩子效仿父母,养成虚伪不诚实的品格。

  四、忌讽刺。

  对孩子讽刺挖苦,以为可以“激发”上进,结果适得其反。孩子心理尚不成熟,很多时候不明白家长的“反向激励”。

  五、忌打骂体罚。

  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信奉“不打不成器”的信条,不能以理服人,而是打骂、体罚,结果这样不但起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损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往往产生感情对立。

  六、忌注意力不集中。

  要让孩子自己选择适宜的游戏和运动,培养他们注意力集中,专心地完成一项工作的能力。

  七、忌缺乏适应能力。

  要训练儿童适应环境的能力,这样对孩子的发展是很有益的。

  八、忌无控制力。

  要训练儿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包括控制自己不合理的要求和愿望。

  九、忌忧郁沉默。

  要培养儿童乐观幽默的性格,切忌郁郁寡欢。

  十、忌依赖。

  要让儿童经受一定的困难,学会克服困难从身心性格和体格两方面进行磨练。从小培养儿童独立的能力,是儿童心理健康的关键。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10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往往面对着各种心理压力,种种心理压力积压在一起,久而久之,会造成心理上的障碍。作为天子娇子,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因此,在大学校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件迫在眉急的事,具有预防精神疾患和身心疾病的发生,及时为学生疏通心里,排解压力,指引方向的作用。

  那么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如何来判断自己或者是周围人的心理是否正常呢,以下有三项基本原则:首先,心理与社会环境是否趋于一致。其次,心理与行为行动是否趋于一致。最后,人的情绪在一个阶段内是否稳定。

  如果一个人出现了与以上违背较大的情绪,那么他就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那么什么叫心理障碍呢?它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它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如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以上的情绪状态,显然不利于大学生的发展,因此大学生有必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做到心理健康。我们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

  1、增强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心境的良好和乐观向上的情绪,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3、在有需要得时候主动进行心理咨询。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所以当我们心中感到压抑时,就应该及时主动的与心理咨询师进行沟通。

  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大学生有必要不断提高心理素质,全面健康的发展,以良好的心理素质来迎接未来的种种挑战,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5篇(扩展3)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心得体会5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心得体会1

  在这阳光灿烂的夏天,带着阵阵火热的心情我参加并仔细聆听了由学校举行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讲座,通过这次的心理知识健康讲座我受益匪浅。心理健康老师通过在学习生活等几个方面为我们讲解大学生常见遇到的心理问题,告诉我们如何正确的面对压力并解决它。 第一、在学习上。首先,“理想的大学”同“现实的大学”之间的矛盾使我产生了深深的目标失落感。以前在我心中大学是一座充满诗情画意的殿堂,刚入大学时也十分兴奋、愉快。但兴奋和激动之后,却发现现实中的大学原来是如此的*淡、枯燥,“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日复一日无限循环。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带来心理上的不*衡,引起心理冲突。其次,大学培养目标的“高”与“空”使我对目标难以把握,觉得很困惑和迷茫。大学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人才,可我却感觉目标的内容比较空洞,目标的阶段性也不明确,我完全不知道如何按照目标来设计和规划自己。通过这次老师的答疑解惑,我了解了上大学的意义——实现自我的价值。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努力奋斗当收获成功的时候我们会感到油然而生的成就感。

  第二、在生活上。在当今社会,我们不能单靠被动地顺应环境,须主动地去适应环境,保持个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在处理理想与现实、自尊与自卑的心理矛盾上,这次的讲座让我能在全面认识自己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学习、努力提高。因为之前的我性格上太过于执着近乎偏执,而且心里承受能力很差,面对挫折时往往不能正确解决它,只是采取消极的态度,在心理健康老师的指导下我避免了走向偏执型人格障碍的误区。现在的我慢慢的开始正视自己并且通过学习我掌握了一些人际交往的技巧。我知道良好有赖于相互的了解,相互了解有赖于彼此思想上的沟通。要学会有效聆听,做到耐心、虚心、会心,把握谈话技巧,吸引和抓住对方。我也克服了我的依赖心理。

  第三、在情上。每个人对爱情都充满幻想,我也不例外,以为某个人是我的全世界,但是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我所以在爱情中常常流泪,几乎不知道面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也许是习惯了依赖,失去的痛苦一直伴随着我。这次的讲座却从另一个的角度向我说明了爱情是一种相互独立相互尊重的关系,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会坚强,就像致橡树中的我们要做两两棵肩并肩的树,而不是一个人是另一个的藤蔓。在对待爱情的态度上要有一颗真诚的心,那种“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是一种不负责的爱情,爱情是神圣的,这种美好的情感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慢慢回忆,而不是因为一时的寂寞才紧紧相拥,只是为了生理上的需要更是要人唾弃的。

  最后,作为一位当代大学生,我们要明确身上肩负的责任,大学时光是美好的,在这样花一样的年华,面对着朝阳,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不懈奋斗,面对压力和挫折,积极地解决,不抛弃,不放弃,我相信,我们的青春永垂不朽!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心得体会2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都能作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知之明,并且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由于所定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责、自怨、自卑;由于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却又总是无法做到完美无缺,于是就总是同自己过不去;结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衡,也无法摆脱自己感到将已面临的心理危机。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情绪状态、正确的自我观念、恰当的自我评价、完整的个性结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择业心理,应该符合社会的要求,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对环境有适应能力。倘若具备了以上素质,则我们的心理健康不成问题,则一定能在学业和事业上取得一定的成功。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心得体会3

  10月28日,系组织的《心理健康讲座》,我有幸参加,受益颇多。

  进入大学,标志着人生开始了一个新的成长阶段。大学阶段是大学生走向成才的重要阶段,健康向上的心理是大学生成才的必备条件之一,大学生要科学认识自我发展,努力加强心理素质培养,逐步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不断增进心理健康水*。

  学习环境在改变,大学生要变积极适应新的环境,科学确定新的目标,逐步树立新的自我。保持正常的心态,稳定的情绪。有健康的心理的人能正确地审视自己、认识自己,坦然地接受自我。摆正自己的位置。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没有哪个人在每个方面都是最好的,也没有哪个人在每个方面都是差的。作为大学生,应该对此 有正确的认识,思想上要自立自强,以积极健康的态度对待客观现实,寻求对策,赢得主动。

  大学生面对陌生环境,相互之间特别需要沟通,需要理解,渴望建立一种和谐的人际氛围,以摆脱寂寞感和孤独感。为此,大学生首先要树立自信,大胆真诚地与他人进行交往,加深彼此间的了解;其次要主动参加集体活动,热情帮助他人,扩大自己的交往际圈。

  身心健康是成长成才的基础,因此,每一位大学生都应该重视自己的健康,这当代不仅此于身体健康,也都应该对自身的心理架空负责,大学生心理健康是一种理想尺度,它反映的是个体能很好地适应社会所必需的一种心理状况,但不是最完美或完善的境界。这就要求大学生一方面要调整和修正自己的心境,以达到心理健康的标准,更好地维持大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另一方面要不断增进自身的心理健康水*,追求心理发展的更高层次,以完善自我,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大学阶段是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成才的重要阶段,是大学生人生道路的一个里程碑。在大学期间,大学生要储备科学知识,开发智力潜能,优化个性品质,增强身体素质,协调人际关系,面临择业就职的思考等等。所有这些,都是建立在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基础。因此,大学生必须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发展特点,加强心理素质培养,不断增进心理健康状况。

  大学生只要正视现实,对社会和自身具有正确认识,对人生价值和生活意义付出正确评价,坚定实现理想百折不挠的信念和意志,不断追求远大的理想目标,才能理智地面对社会,科学的思考人生,从而积极向上,一步一步地向成才目标迈进。因此,我们必须保持健康的心理,这样才能更容易集中我们的精力,为实现自身的理想和自己走上成才的道路努力奋斗。

  健康是人的第一财富,是人生发展的基础。我们应该树立科学的健康意识,重视身心健康,更要维护和增进自身的心理健康,培养优良的心理素质,提高自我的心理调适能力,为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此,我们都要保持情绪正常,认知合理,正确把握自己,积极适应新的环境和主动与人沟通。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心得体会4

  今天下午听了两个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讲座,一个是点石老师的“企业发展与学生成长”专题辅导,另一个是佰鸿电子厂刘俊弟厂长和富崎塑胶厂林郁坤总经理助理两人一起讲的“到基层去,到企业去”毕业生就业创业专题报告会。讲座结束后,留给了我很多的思考……

  点石老师风趣幽默的讲话方式使课堂的气氛非常的热烈内容也很精彩,特别是他的案例让我听得很入神,非常有感触。老师主要讲述了一些大学生的思想误区;什么叫素养;工作态度怎样表现;*人执行力不够的原因;成为伟大具备的因素等等。每一个问题,每一个案例都让我感觉好像在讲我自己似的,因为他讲得非常的到位和贴切,让我知道了自己原来这样做是不好的,以后应该要怎么做。例如听了老师的课后我才知道工作时,不仅要按时按量地完成任务,还要按质地把它完成,同时还要自动地发现问题,自动地解决问题,这是非常重要的。一堂课下来真的获益匪浅、回味无穷。

  而刘俊弟厂长和林郁坤企业家的讲座,也别有一番滋味,他们主要结合自己的个人阅历和一些故事,对我们做出了很多忠告,告诉我们:要强化知识储备,积累工作经验,为成就梦想奠定基础;要用于应对挑战,善于抓住机遇,为成就理想而不懈努力。还提出了很多对大学生就业的建议,让我深切地体会到企业、农村的发展天地非常的广阔,我要大胆地迈出我就业创业的第一步,去探索与众不同的领域,在当今社会,自信自重必能成功,对于未来,我要一直充满信心!

  通过老师的讲解,我意识到未来不能只有天马行空的`虚无,更重要的是要从现在开始去行动,去亲手缔造自己的未来和人生。大千社会,无奇不有,作为大学生,我应做好心理准备,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念,从零做起,从基层做起,最终定能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听了今天的讲座后,觉得自己非常幸运,能有这样一个机会,来学习这么多东西,遇到那么多认真负责,满腹经纶的老师和企业家来指点我,我相信为期一周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培训指导班,在接下来的课程里将会更精彩,更让我有所顿悟,从而对自己有所改变,期待着……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心得体会5

  大学生健康问题是我们大学生目前所关注的重要话题之一,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大学生健康教育这门课程。经过了几个礼拜的学习,我学到了许多有关于大学生健康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的学习,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健康问题。

  老师首先用几个简单的心理测试开始这门特殊的课程,我的测试结果初步表明我自己的心理还是很健康的。不过近年来由于大学生不良心理问题而在校园中发生的事故层次不穷,如何正视并解决大学生因为人际关系、情感和就业压力等产生的不良心理问题成为当代大学生进入社会前的必修课程。之后老师又向我们大致的介绍了心理学的专业知识,例如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后又分为意识和无意识(包括被压抑的无意识和潜伏的无意识)。认为存在于无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的心理的基本动力,是支配个人命运、决定社会发展的力量;并把人格区分为自我、本我和超我三个部分。把人格发展分为口唇期、*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器这5个阶段。

  接下来的几堂课老师很用心的从几个诱发不良心理的原因跟我们详细的讲解。首先是在重大变故时人会出现自我封闭甚至性格巨变,并以电影《唐山大地震》为例,剧中的小女孩以为被妈妈抛弃而出现不愿说话的自闭行为。虽然我们在生活中不会天天经历天灾人祸,但是往往在一些挫折或不如意的事情堆积在一起后,只差那一根触发负面情绪的稻草,所以我们在生活中不能轻视每一件产生负能量的事,及时排解负面情绪才是正解。

  然而让我吃惊的是经调查最让大学生处理不好的不是就业压力或情感问题,而是人际关系。虽然我在大学生活中并没有这样的烦恼,但是也见过别人因为小矛盾或是言语不和而好友反目类似的事情。甚至近几年某些高校甚至出现同寝室室友投毒的事件,然而事件发生的原因往往都是些琐碎小事,嫉妒或是猜忌导致悲剧的发生。当代大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来到大学后都会不习惯寝室生活,不同的生活习惯和无法避免的交际问题肯定会困扰我们一段时间,但这又是无法逃避的,只能学着去适应环境。学会与他人分享空间,这也是大学生活一个重要的目的,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因为差异而导致的分歧更是以后我们走上社会必须解决的问题。所以,我觉得不管对象是谁,人际交际问题最重要的就是沟通,人与人之间能够沟通好的问题都不是问题,最不可取的就是都不听对方的解释,一味的指责或者一味的退让都是过于极端的做法,时间久了还是会暴露更严重的问题,所以培养自己的沟通能力又是一件重要的事情,这也是大学生进入社会后的必备技能,良好的沟通能让生活工作事半功倍。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那么,如何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呢?

  第一,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亿能力减退。

  第二,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让学生正视现实,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同现实的良好接触。进行自我调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

  第三,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通过社会交往才能实现思想交流和信息资料共享。发展社会交往可以不断地丰富和激活人们的内心世界,有利于心理保健。

  第四,求助心理老师或心理咨询机构,获得心理咨询知识。大学生在必要时求助于有丰富经验的心理咨询医生或长期从事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员和心理老师。心理咨询是指通过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方法和技巧,帮助来访者自强自立的过程。

  生活在当今社会的人,不能单靠被动地顺应环境,须主动地去适应环境,保持个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首先,一个人要能对自己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然后,客观认识个人能力的优势和劣势,确定适合自己的追求目标,既不轻易否定自己,也不过高的估计自己,尽量保持适中的自我期望水*。在处理理想与现实、自尊与自卑的心理矛盾上,它教会我在全面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对影响自己成长的主要心理压力进行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找准自己的主要问题,然后有针对性的学习、努力提高,适时调整。它鼓励我积极投身实践活动,走进外面那个纷繁复杂的“课堂”,经风雨,见世面,在实践中受到磨练和考验,从而变得更加成熟和坚强。并从中获得社会经验,正视人生舞台后面的许多真实情景,领悟人生的哲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5篇(扩展4)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学习心得体会5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学习心得体会1

  人际关系是维护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人际关系影响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状况,也影响大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变化,精神生活。

  另一方面,人际关系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证:一、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基础。社会不是抽象的,而是由具体的人及其相互之间的交往编织起,对于大学生来说,与周围的同学、辅导员融洽相处,使自己减少烦恼,身心愉快,为集中精力学习,顺利完成学业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二、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培育大学生健康的心理。心理健康是一个健康的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过去人们对心理健康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中产生孤独感、自卑感、或喜欢过孤独的生活,往往不会从心理不健康的角度去认识问题。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是一个乐于交往的人,既愿意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又能坦然接受别人的言谈举止,容易与周围的同学保持一种和谐的交往关系,而离群索居、喜欢孤独、乱离朋友、不愿交往的人往往不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因此,大学生健康的心理需要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未来事业成功的必备素质。一个人要在事业上获得成功的要素很多,其中良好的人际交往是不可忽视的前提条件。因为人际交往是青年人增长才学、开启心智;适应社会、准确定位;认识自我、完善自身;协调关系、攻克难关的有效途径,而这些又是青年人走向成功不可缺少的因素。四、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大学生未来家庭生活幸福美满。只有善于与他人交往,对他人才能于所了解,又了解才能有沟通,有处理好各种关系。在不久的将来,你们都会拥有自己的小家庭,家庭生活是否幸福美满,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取决于你们自身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

  但许多大学生在人际关系中有困惑:缺少知心朋友,与个别人难以相交,与他人交往*淡,感到交往有困难,社交恐惧症。原因有三:一、自私自利。如今像你们这样的大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望子成龙”的期盼,对自家“独苗”的呵护,成为培育“一切为我”的温床。当你们来到大学校园,独立地过集体生活,与同学相处时,一些同学自小养成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心理就暴露无余。二、素质教育的匮乏。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仍处于应试教育阶段,应试教育带来的负面效应就是一些家长、学生、老师更多关心的是学生的考试分数。却忽视了无法用分数衡量的内在素质的培养,这其中,就包括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这个作为社会人必须具备的素质。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学习心得体会2

  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在心中或多或少都有很多解不开的开的困惑,而这门课程很好的帮助我们如何去应对那些问题以及如何让我们适应大学生活。我想我们都一样,在刚进入大学时有很多的问题,比如目标的失落和确立的冲突。高中我一直以考大学为唯一的目标,我曾多次幻想我憧憬中的大学是什么样子,但我知道,这只是我理想中的大学。在进入大学后,更加验证了我之前的想法,“理想不能和现实混为一谈”。在我心中大学应该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殿堂,刚开学时,激动,愉快之情不能溢于言表,但兴奋过后,才发现现实中的大学原来是如此的*淡、枯燥,“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日复一日无限循环。我也曾感到迷茫,不知所措,但同学之间的相互竞争也让我明白,如果不改变,如果不努力,我就会被这个社会所淘汰,在这个强手如林的学校里,我只有更加的努力才能赶上时代日益紧凑得步伐。

  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带来心理上的不*衡,引起心理冲突。面对这一切,我茫然不知所措,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给了我很大的帮助。面对目标失落与确立的冲突,它教会我要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

  生活在当今社会的人,不能单靠被动地顺应环境,须主动地去适应环境,保持个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在处理理想与现实、自尊与自卑的心理矛盾上,它教会我在全面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对影响自己成长的主要心理压力进行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找准自己的`主要问题,然后有针对性的学习、努力提高,适时调整。它鼓励我积极投身实践活动,走进外面那个纷繁复杂的“课堂”,经风雨,见世面,在实践中受到磨练和考验,从而变得更加成熟和坚强。并从中获得社会经验,正视人生舞台后面的许多真实情景,领悟人生的哲理。

  虽然心理健康教育课已经结束了,虽然二十多节的课带给我们的东西是有限的,但却也留下了更多的东西让我们去挖掘和学习,我觉得门课这真的很有现实教育意义。通过半个学期的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对我的个性,我为人处世的方式,甚至是我的世界观、价值观,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学习了心理咨询与教育,让我学会了更好的去审视自己,并且在很多时候,我开始学会去观察别人的一些情绪,更好的了解别人的心理。这样也可以看出别人的需要。做人不但需要被爱,还需要爱人。要爱自己,也要去学会爱别人。我想,这些在课堂上学到的种种,也会继续的深远的影响到我的未来。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学习心得体会3

  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对作为天子娇子的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同时大学生心理将康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大学生心理健康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的前提。心理素质是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我们大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心理素质的高低,取决于个人的心理的将康与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

  其次,心理健康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的他的人格发展,心理健康使人格发展不仅能正确引导一个人的发展,而且可以使人格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进而使我有一个健全的人格。

  最后,心理健康能够更多的发掘学生的潜能。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则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帮助主体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将来能报效祖国的前提,也是祖国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极其重要。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学习心得体会4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都能作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

  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知之明,并且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由于所定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责、自怨、自卑;由于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却又总是无法做到完美无缺,于是就总是同自己过不去;结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衡,也无法摆脱自己感到将已面临的心理危机。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

  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

  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

  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

  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

  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学习心得体会5

  人际关系是维护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人际关系影响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状况,也影响大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变化,精神生活。

  另一方面,人际关系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证:一、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基础。社会不是抽象的,而是由具体的人及其相互之间的交往编织起,对于大学生来说,与周围的同学、辅导员融洽相处,使自己减少烦恼,身心愉快,为集中精力学习,顺利完成学业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二、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培育大学生健康的心理。心理健康是一个健康的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过去人们对心理健康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中产生孤独感、自卑感、或喜欢过孤独的生活,往往不会从心理不健康的角度去认识问题。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是一个乐于交往的人,既愿意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又能坦然接受别人的言谈举止,容易与周围的同学保持一种和谐的交往关系,而离群索居、喜欢孤独、乱离朋友、不愿交往的人往往不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因此,大学生健康的心理需要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未来事业成功的必备素质。一个人要在事业上获得成功的要素很多,其中良好的人际交往是不可忽视的前提条件。因为人际交往是青年人增长才学、开启心智;适应社会、准确定位;认识自我、完善自身;协调关系、攻克难关的有效途径,而这些又是青年人走向成功不可缺少的因素。四、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大学生未来家庭生活幸福美满。只有善于与他人交往,对他人才能于所了解,又了解才能有沟通,有处理好各种关系。在不久的将来,你们都会拥有自己的小家庭,家庭生活是否幸福美满,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取决于你们自身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

  但许多大学生在人际关系中有困惑:缺少知心朋友,与个别人难以相交,与他人交往*淡,感到交往有困难,社交恐惧症。原因有三:一、自私自利。如今像你们这样的大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望子成龙”的期盼,对自家“独苗”的呵护,成为培育“一切为我”的温床。当你们来到大学校园,独立地过集体生活,与同学相处时,一些同学自小养成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心理就暴露无余。二、素质教育的匮乏。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仍处于应试教育阶段,应试教育带来的负面效应就是一些家长、学生、老师更多关心的是学生的考试分数。却忽视了无法用分数衡量的内在素质的培养,这其中,就包括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这个作为社会人必须具备的素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5篇(扩展5)

——大学生学习心理健康课程心得体会5篇

大学生学习心理健康课程心得体会1

  大学生健康问题是我们大学生目前所关注的重要话题之一,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大学生健康教育这门课程。经过了几个礼拜的学习,我学到了许多有关于大学生健康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的学习,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健康问题。下面就是本人学习之后的心得体会:

  大学生是从为数众多的中学生中选*的佼佼者,在心理上有很强的优越感和自豪感。但是与此同时,大学生则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大学生往往自视甚高,很容易受挫折,并随之发生一系列心理卫生问题。相比生理而言,心里健康就尤为重要了,故只谈心理方面的问题。

  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那么,如何预防或者消除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呢?我总结了以下几种途径和方法:

  第一,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亿力减退。

  第二,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让学生正视现实,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同现实的良好接触。进行自我调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

  第三,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通过社会交往才能实现思想交流和信息资料共享。发展社会交往可以不断地丰富和激活人们的内心世界,有利于心理保健,一个好的心理是成就大事的先前条件。

  第四,求助心理老师或心理咨询机构,获得心理咨询知识。大学生在必要时求助于有丰富经验的心理咨询医生或长期从事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员和心理老师。心理咨询是指通过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方法和技巧,帮助来访者自强自立的过程。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没必要感到不好意思或者羞愧什么的,每个人都或多或少会有一点心理疾病,当我们心理呈现亚健康时,要尽早去看下心理医生,尽早解决,不要带着包袱上路。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保证,有了良好的心态,不仅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而且有益于终身的发展。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生理素质相结合,加之其他积极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学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内在条件。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我在学习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后,我受益匪浅。它帮助我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它让我更好的认识了自己,也更有信心创造美好未来。

  以前在我心中大学是一座充满诗情画意的殿堂,刚入大学时也十分兴奋、愉快。但兴奋和激动之后,却发现现实中的大学原来是如此的*淡、枯燥,“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日复一日无限循环。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带来心理上的不*衡,引起心理冲突。其次,大学培养目标的“高”与“空”使我对目标难以把握,觉得很困惑和迷茫。大学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人才,可我却感觉目标的内容比较空洞,目标的阶段性也不明确,我完全不知道如何按照目标来设计和规划自己。刚开始面对这一切,我茫然不知所措,后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给了我很大的帮助。面对目标失落与确立的冲突,它教会我要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 。生活在当今社会的人,不能单靠被动地顺应环境,须主动地去适应环境,保持个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首先,一个人要能对自己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然后,客观认识个人能力的优势和劣势,确定适合自己的追求目标,既不轻易否定自己,也不过高的估计自己,尽量保持适中的自我期望水*。 在处理理想与现实、自尊与自卑的心理矛盾上,它教会我在全面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对影响自己成长的主要心理压力进行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找准自己的主要问题,然后有针对性的学习、努力提高,适时调整。它鼓励我积极投身实践活动,走进外面那个纷繁复杂的“课堂”,经风雨,见世面,在实践中受到磨练和考验,从而变得更加成熟和坚强。并从中获得社会经验,正视人生舞台后面的许多真实情景,领悟人生的哲理。

  人的灵魂是思想,而思想的基础是心理。这门课程帮助我塑造了一个自由高尚的灵魂,为我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指导,为我的未来照亮了道路。子曰:“有才无德,小人也;有德无才,君子也;然德才皆具者,圣人也。”大学生心理教育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成长,更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学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不仅关系着我们个人的德性,也与我们的前途惜惜相关。从现在开始,培养健康有益的心理。

大学生学习心理健康课程心得体会2

  这次学校对我们大学生开展的心理健康活动,让我有不少的感触,感觉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很重要,也需要去重视,因此参加了这次的活动让我有了体会。

  我们进入了大学,时间越来越充裕,很多的时间都是自由的,而且我们都成年了,所以不再需要被老师去严格的管理,因此差不多我们大学的生活是很放松的,但恰恰是这种放松的生活,会让大学生的我们迷失方向,以前尚有老师去监督,现在是靠我们自己监督,就很难了,我们大部分人会觉得不上课的时间有些长,有些无聊,不知道要去干什么,想要学习,可是又想出去玩,或者玩游戏,这就让我们很矛盾了,于此就会让自己陷入一种两难的境地,这是不利于心理健康的。在活动中,老师给我们展示了比较常见的几种心理不健康的行为,比如喜欢单独,不合群、不能与人相处融洽等等,这些都是大学生常出现的现象,这是需要去改变的。

  大学的生活并不是表面上看的那样轻松,大学也需要去努力,也不是他人以为的可以肆意,恰恰大学最重要的就是学习,因为这时期最是靠近社会,对自己未来出校门工作是很重要的一个时期了,因此很多的大学生会在学习和玩乐上产生矛盾心理,这样久而久之就会有压力,逐渐的让自己陷入一种不好的境地,也就容易让自己的心理变得不健康,这是需要去注意的。当我们在大学时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以学习为主,如果学习不被重视,最后等待毕业的时候,会觉得自己很没用,会后悔,可是已经很难去改变了,如此就会把自己的压力放大,这不利于自己的心理。因此在进入大学,就要对自己的大学进行一个规划,把要走的每一步都详细计划好,才不会在大学里走失,失去了自我,变得不像自己。

  大学需要的就是自我的管理,不是他人去管理自己了,一定是要去成长,而不是去依赖他人。大学里,竞争十分强烈,要知道学习不好,能力差,是会让自己的压力上升的,这就会造成自己的心理不*衡,进而也会影响到自己的心理。因此大学里是一定要去重视自身的健康心理,一定要有健康的心理才行,才能去克服遇到的困难。

大学生学习心理健康课程心得体会3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都能作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知之明,并且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由于所定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责、自怨、自卑。由于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却又总是无法做到完美无缺,于是就总是同自己过不去。结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衡,也无法摆脱自己感到将已面临的心理危机。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情绪状态、正确的自我观念、恰当的自我评价、完整的个性结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择业心理,应该符合社会的要求,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对环境有适应能力。倘若具备了以上素质,则我们的心理健康不成问题,则一定能在学业和事业上取得一定的成功。

大学生学习心理健康课程心得体会4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我们大学生目前所关注的重要话题之一,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大学生健康教育这门课程。经过了几个礼拜的学习,我学到了许多有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

  在通过这门心理课的学习中,让我对一个问题的认识有了转变。以前总觉得在心理方面上遇到问题时,去咨询老师就觉得会把自己当做一个心里不健康的人,说的通俗点就是会在心理上把自己当做一个病态人,所以排斥去心理咨询,但是现在,老师的讲解,让我认识到,去咨询心理老师真的是件很普通的事情,只是跟老师的一次心理交流而已。同时,老师的正确引导也使自己想问题不再很一根筋,明白了当你越是往一处钻牛角尖,就会无端给自己增加了更多的烦恼和郁闷。不管遇到什么事情,想开点,笑一笑没什么事情大不了的。不能死抓着一点不放。就像手里的沙子,你攥的越紧,就失去的越多。看开了,好了点压力和烦恼,或许会有意外的收获。

  同时,要消除子心理障碍,首先是自己这关要做好。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生活要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我们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忆能力减退。让自己永远保持一个轻松的心。另外要加强自我心理调节,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我们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通过社会交往才能实现思想交流和信息资料共享。发展社会交往可以不断地丰富和激活人们的内心世界,有利于心理保健。如果自己开导不了自己,在要的时候求助心理老师或心理咨询机构。

  在学习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中,我很快乐,因为每个星期都能有几节课,可以完全把自己的烦恼抛开,跟老师和同学们在一起,谈论下自己的心情,以及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有时候,也会使自己原本郁闷的心情顿时开朗,想不明白的事情也会想开了。所以,真的是很受益匪浅。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保证,有了良好的心态,不仅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而且有益于终身的发展。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生理素质相结合,加之其他积极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学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内在条件。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我学习了这门课程后感觉到受益匪浅,对我以后的生活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大学生学习心理健康课程心得体会5

  心理素质是人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该是各项心理功能都能得到充分发挥,既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生活环境,又能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班主任如何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以良好的心理素质影响学生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的人格方面的影响,就不可能有深入性格的真正教育工作,只有人格能够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班主任的人格就是教育的力量。因此,班主任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心理素质高的班主任,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因此,班主任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用自身的美好心灵去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灵。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

  生动活泼的集体活动可以促进人际交往,建立团结、合作、友爱、互助的人际关系,使学生体验生活在集体中的乐趣,找到表现自己的机会,获得成功的体会,从而促进身心和谐发展。班主任设计的活动一定要有针对性,即通过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哪些心理品质。

  三、巧用气质类型因势利导

  气质是不容易改造的,对于某一特定气质类型的学生,教师不仅要引导他发挥长处,同时对其表现出来的不尽如人意之处,也要表现出充分的理解,并考虑采取更策略的方法来对待。例如,黏液质的学生比较固执,如果他表现出拒绝接受某个观点,教师不必强制他接受,而可以采取启发或感化等方式去说服他;对于抑郁质的学生,由于他们比较敏感,教师不要在公开场合点名指责;对于胆汁质的学生,教师应注意不要针锋相对地去激怒他们。

  四、提高家长的辅导水*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学校、家庭的共同参与和配合。为此,班主任要通过各种渠道提高家长的辅导水*,让家长成为自己工作的得力助手。一是定期召开家长会,改变家长会班主任讲、家长听的模式,以体验式为主,选取一些典型的教育案例,让家长充当各种角色,参与其中,亲自感受,从中了解孩子的心理,发现自己教育的不足,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以*等、民主的态度与孩子沟通交流,创设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家庭环境。二是对一些问题学生的家长,班主任要多与他们交流,让他们对孩子充满信心,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帮助孩子取得进步。三是让一部分具有成功教育经验的家长,向大家介绍经验,提高家长的教育水*。

  五、做好团体辅导工作

  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教师应着重进行以下几方面团体心理辅导工作。一是学习心理辅导。各年级应有所侧重,低年级侧重于入学学习适应、学习习惯辅导;中年级侧重于学习自信心、时间观念的培养;高年级侧重于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制定学习计划的辅导。二是自我意识发展心理辅导。通过“做情绪的主人、情绪调节方法、我就是我”等有关自我意识内容的辅导,帮助学生正确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知道自己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等方面的特点,正确地评价他人,提高学会调控自己情绪和行为的能力,克服困难和挫折的能力,寻求帮助的能力。三是人际交往心理辅导。让学生认识人际交往的重要意义,学会人际沟通的原则和技巧,学会与家长沟通、与老师沟通、与同学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克服一些交往障碍,形成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必备的心理品质。

  六、做好个别咨询辅导工作

  班级内可设立“悄悄话”信箱,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内心世界的*台,便于及时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烦恼,指导学生进行自我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培养他们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掌握一些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简单方法。一是培养学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要通过多种途径使学生知道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常识,懂得心理若有疑问怎样获得帮助。二是指导学生学习简单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例如:学会放松,使学生知道紧张是正常的心理反应,是可以通过想象、转移注意力、调整呼吸、体育活动、听音乐、唱歌、阅读、睡觉等方法调节放松。与人谈心,使学生知道有问题要学会求助,在学校可以找老师、心理辅导老师谈心,在家里可以找长辈、亲友谈心,在社会上也可以有谈心的对象,如心理咨询电话等等。学习写日记或周记,用笔与自己谈心,把心灵的轨迹用文字描绘下来,对心理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帮助。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5篇(扩展6)

——大学生心理健康恋爱的心得体会3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恋爱的心得体会1

  爱情,人们心中必不可少的情愫。学生恋爱的问题早已是社会讨论的热点,在社会上的两种相对立的观点各有其理,有人认为恋爱和学业会互相产生不良影响的两个因素,有人却抱有相反的态度。本报告从大学生的恋爱观出发,立足问卷调查,以大学生恋爱观为主题,用真实数据分析大学生恋爱特点,探究影响学生恋爱心理和恋爱行为的主要因素。本次调查的目的是让大学生了解自身所形成的恋爱观,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恋爱观。

  一、研究方式及内容

  1.研究方式。本次调查采用自编的《大学生恋爱观调研问卷》,在群发400份邮件,回收约340份,有效率为85%。

  2.调研时间为xx年xx月xx日。

  二、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大学生接受恋爱观调查的有340人,男生136人,女生204人。其中有约88%的同学谈过恋爱,正在恋爱中的人只占约50%。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有接近8%的学生对求学阶段恋爱持有反对的态度,还有部分学生表示没有考虑恋爱的问题。调查显示,有40%的大学男生表示对失恋无所谓,会再找一个,而女生却有80%认为对失恋会悲痛欲绝。这表明了大学男女生的恋爱观差异,女生普遍比男生对爱情的态度要执着。而这份执着,往往导致情绪的不稳定,是影响学习与生活的一大问题。

  求学青年这一受着保护的群体,在还没有面对社会的压力,总是在学校中享受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主要任务无非是学习,而在不断的面对学习时,总会在有余的时间里想去尝试如恋爱这些学习外的精神物质。而这简单的追求,从来就不用像新婚夫妻那样考虑生活中的各项开支,或者是其他来自共同生活的各种压力,也是这种“无压力”的恋爱,致使求学中的我们有着尝试恋爱的心理。而在不断的接近这“爱情”的时候,就产生了各种不同的恋爱观。

  由于恋爱思想的不成熟,不恰当的恋爱观也出现在了学生的恋爱当中。表现出思想上的波动、情绪上的不稳定、冲动、幻想。

  1、朦胧性。

  首先,正是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使得少男少女之间的感情具有着独特的朦胧性。之所以说它朦胧,是因为畅游在青春小河里的青少年,还没有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真正的爱不仅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是一辈子的承诺和关怀。她还包括宽容,牺牲。有的青少年只是把对某个异性的好感当成了爱,也许只是喜欢他(她)的外貌,只是忘不了他的声音,他打球的动作,他走路的样子,甚至是他穿在身上的那一件外套;只是钟情于她的笑容,她的眼神,她的舞姿,甚至是她飘逸的长发。很多高中生的恋情由外貌的吸引开始的,往往因为新的更吸引人的外貌出现而结束的。

  2、单纯性。

  认为爱至高无上,认为爱就是一切,往往把爱神圣起来,纯粹起来,根本不管其他因素。一旦发现有谁把爱与经济状况、社会地位等相联系,就认为爱不纯洁了。这种只讲爱不讲其他的单纯性的恋爱观,在现实生活中肯定是行不通的。“物质决定意识”这是唯物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观点。对于成年人来说,谈恋爱、找对象,爱情并不是惟一的因素,还有其他方面的考虑,比如经济、地位。但是青少年在发生恋情时却对这一切毫不考虑。

  3、冲动性。

  在恋爱过程中,往往凭自己的情感来左右自己的行为,经常感情用事,不太考虑自己应注意什么,应遵守什么,应承担什么责任或义务。往往只顾眼前不管以后。只要对方在某些方面符合自己的要求,就很投入,甚至不顾一切,而一旦出现矛盾,便很快翻脸,甚至分手。这种缺乏理智、太情感化的恋爱必然面临很多矛盾,使双方的关系不时出现裂痕。

  4、盲目性。

  他们往往是只凭自己的情感需要或某些感觉或某些看法而开始恋爱的,几乎没考虑自己应找哪一种人,不该找哪一种人,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有的只是为了排遣内心的烦闷与孤独,有的是为了面子(如认为别人都在谈恋爱而自己没谈就很没面子),还也有的同学甚至只是为了好玩和探奇谈恋爱。还有的甚至就是一种性欺骗,一旦达到目的就见异思迁,草草收场,根本不是为了真正的恋爱甚至婚姻。这种盲目性常常使他们的恋爱没有方向,甚至走入许多误区。

  5、不稳定性。

  青春期是人生重要的成长时期,也是生理和心理急剧变化的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阅历的增加,青少年们的理想、志趣、爱好、性格等等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引起爱情的变化。

  三、建议

  通过调查分析,针对调查得到的结果中学生恋爱观的问题,为正确领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特提出以下一些建议。

  1、明确自己的位置

  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应该要意识到自己的任务,明确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我们是学生,只是一名站在“社会”门口的一员,真正的爱情不只是你情我愿。爱情需要负责任,负一些可能在我们能力范围外的责任。

  2、做正确的定义。

  人生短暂而美丽,每个人的身边都伴随着亲情、友情、爱情。但,复杂而又重要的情感则是爱情。也只有爱情会给人无限的力量去完成任何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青少年学生考虑爱情的问题是正常的,但随意去接触爱情却是不应该的。真爱是以互爱为前提的,它可以使人获得力量和幸福,充实人生。爱情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就短暂的人生而言,伟大的事业、崇高的理想更具有意义,而爱情则处于从属关系,当代大学生只有把爱情融入理想、事业才能给自己的人生及爱情赋予真正的含义。

  3、正确处理学习和恋爱的关系

  在相当一部分同学眼里,爱情与学业是不相矛盾的,爱情能促进学习,作为学习的动力。确实,在大学生中,存在爱情与事业“双丰收”,但比率相当低。古今中外,凡是能立大志,树大业的人都能正确处理好爱情与事业的关系。作为青年学生们更应利用自己的“黄金时期”多多积累知识,培养自己在各个方面的能力。大学生不能因为好奇而过早涉入爱情,更不能以爱情为托词,来满足自己寻求刺激的心理。当爱情真的降临到你身上时,要进行理智的思考,摆正爱情与学业之间的关系。恋爱观实际是人生观的反映,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恋爱观,加强教育和管理,这样才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引导他们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业的关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总之,学生时代因为有了男生与女生,生活才丰富多彩起来,带着纯洁的友谊一路同行真的很好,一路迎着朝霞与彩虹,这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它感染着每一个人。

大学生心理健康恋爱的心得体会2

  比郎才女貌还般配的婚姻是三观相近的婚姻。

  有人用蒸米饭形容婚姻,在没有电饭锅的年代,人们做米饭不仅要计算时间,还要学会控制火候。甚至还需要打开锅盖去看看或者闻闻味道,觉得差不多了就熄火焖一会。才能做出好吃的米饭。在没有电饭锅的年代,时间不够的话,米饭会很生,足矣形容当下的闪婚。两个人谈恋爱也是一样,需要一定的时间,谈的时间不够彼此都不甚了解就结婚去了,婚后很容易出现问题。时间过了的话,米饭会糊。两个人谈得时间久了,当初激情不复存在,加之环境和不可确定的因素干扰,当初很相爱的两人也会容易分手。

  当下有很多闪婚闪离的年轻人,他们不一定就是不相爱了,他们可能还爱着,只是难以消化对方的缺点,毛病,可以说是三观不太一样。

  一位闪婚闪离的女性朋友说过一句话:爱可能是恋爱的唯一条件,却不会是婚姻的唯一前提。如果只是相爱,那么谈恋爱就可以了,但如果要结婚,还需要三观合。这一次闪婚闪离才令她了解到有一些事情,是需要在结婚前了解清楚的。包括两个人的沟通习惯、对待冲突的管理方法,包括两人对家庭的理解、如何定义家庭的意义……而这一些都需要一些时间的相处来观察得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了解清楚。

  我不是一锤否定闪婚就一定不幸福。相反闪婚幸福的夫妻并不是个例。我想提醒的是闪婚是有风险的,就像她一样,遇到和她有着不一样的习惯、观念的人,生活中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不是单靠相爱就能解决的。

  什么是真正的三观不合?

  你喜欢看书,他喜欢玩游戏,这不叫三观不合;但是他说看书有什么用,不就是装文艺嘛?这才叫三观不合。

  你喜欢去西餐厅吃牛排,他喜欢在大排档撸串,这不叫三观不合;但是他说那玩意儿死贵,还不好吃,说你真是做作,这才是三观不合。

  你喜欢假期去各地旅游,他就喜欢宅在家里,这不是三观不合;但他说旅游有什么好玩的,不就是花钱遭罪嘛,躺在家里多舒服,这就是三观不合。

  其实,三观一致并不是要求你们的兴趣喜好、思维方式完全一样,而是彼此间尊重,能够求同存异,懂得包容、理解和欣赏。

  否则,你跟他说大海可真美,TA说你都不知道这里淹死了多少人;你跟TA分享快乐,TA觉得你在显摆;你跟TA倾诉内心的想法,TA觉得你是矫情。跟三观不合的人相处,比搬砖还累,因为TA根本就不会懂你。

  在你看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在对方眼里就成了匪夷所思。你很难改变另一个人的认知,他也不会理解你的想法,你们永远都不在一个频率上,相处起来自然很累。

  尤其是在金钱观上面,也就是花钱这件事上,往往成为夫妻三观不合最集中的矛盾爆发点。

  你说花480看场话剧,TA说这些钱都够看10场电影了;

  你每天化妆打扮,TA说你臭美;

  你坚持去健身房,TA说你乱花钱;

  你喜欢买鲜花装饰家里,他说开不了几天就败了,还那么贵,买它干嘛!

  你们要出去旅游,一个人图便宜选价低的购物团,另一个人注重品质要选价格稍高的纯玩团。各自说着理由都想让对方听从自己,结果战火越烧越高,不仅旅游没去成,还闹得不欢而散。

  这样的例子,生活中有不少。小到几十块的咖啡,大到几十万的汽车,太多的婚姻因为消费观的不同大吵大闹,心生嫌隙。你们当初都有美好想法,一起放松、为了对方有面儿、把家变得温馨,一起出去浪漫看世界,这些美好的初心遇到不肯相让的金钱消费观点,悲剧收场,久而久之,留下的只是对方的蛮横和头疼的吵闹,无人再记得那些初心,甚至婚姻的初心!

  有人说女人就是爱注重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虽然这都是很小的事情,但在三观不合的人面前就成了心累,在三观一致的人眼里,就成了舒服。爱一个人不就是一起做什么事情都不会觉得无聊嘛!

  三观接近的夫妻,会是这样的

  他喜欢玩游戏,但是也支持你看书;

  他喜欢宅在家里,但是也愿意听你分享旅途中的趣事;

  他喜欢撸串、去大排档,但也能陪你走进西餐厅;

  他有自己的兴趣,但也对你的兴趣保持尊重。婚姻里的我们明白爱不爱是其次,久处不累才是最重要。一辈子真的很长,金钱、外貌也许只能决定你们有没有可能在一起,但是三观决定了你们适不适合走下去。

  王琨老师说过夫妻之间“同频才能共振,交流才能交心。三观一致的核心在于理解、包容和沟通,而这些正是现在大部分婚姻中所缺乏的,我们都想要支配甚至控制对方,但往往忘记了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我们越是控制,对方距离我们越远,夫妻争吵、互讽、冷战等问题也会愈演愈烈,最终走向感情破裂。

  生活观一致,就不会因为生活方式不同而把家变成战场;金钱观一致,就不会因为钱的问题而产生很多矛盾;人生价值观一致,就不会因为没有共同语言而无话可谈;教育观一致,就不会因为教育孩子引起分歧,导致家长和孩子都不开心!

  如果你还没有结婚,请找个跟自己三观尽量贴近的;如果你已经结婚,但是对方跟你三观不合,但你们之间有共同的目标——建立幸福温馨的家,爱会让你们懂得沟通,理解和包容。这个过程你们共同成长,三观不断接近。

  当你在一份感情里,看对方的时候,不去评判他的美丑,尊重他以及他的所有,你就跟爱合一了。当你不带任何评判的去看对方的眼睛,突然一种相会发生了,能量融合了。这份融合,便是感情深处的灵魂之美。他懂得你的辛苦,你知道他的不易。他知你冷暖,你懂他悲欢。还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呢?

大学生心理健康恋爱的心得体会3

  男人说过的永远不是距离的远,而是他的决定。

  情到浓处,男人会对女人说:“我会永远爱你!”或者“我会爱你到永远”,试问谁不期待一份天长地久的爱情?永远只是想象出来的,现实当中我们所说的永远大约是那个人一辈子的时光。可就是这一辈,也不能保证爱你到生命最后一刻。说过那些的话的人很多都没有坚持到结婚;又有多少当初说着爱你到永远,结婚没多久就离婚了;有些人开始很爱你,整天说爱你到永远,等到老了就变成夫妻之间的一种习惯了,做个伴而已。

  他关心你多久,在乎你多久,就是爱你有多久。永远不是可以衡量的距离,而是那人做下的决定。

  爱,贵在两情相悦,难在长相厮守。做一个长久的决定,需要勇气;执行下来,需要智慧。你不能强迫许下诺言的人必须完全实现他的诺言,就像你无法完全实现自己全部诺言一样。但得到一个人的承诺,也是对自己魅力的最好肯定。

  情话绵绵,让相爱的人在那一刻相信永远!张小娴说过:我想不到有什么理由要不相信。无论将来变成怎样,那一刻,我们会愿意相信这个诺言。

  但是她又说过:是否相信有永远的爱,那又是另一回事。我相信永远的爱也是会变的。

  相信有永远的爱是一回事,爱是不是会永远不变是另一回事!爱也许会永远都在,但爱的成分和方式会在年月的变化中有所改变。情话里的永远爱,是炽热的,全部投入的,后来的爱可能不再热烈,不再浓烈,转而*淡,转而习惯,转而相互依赖,到最后转化成了亲情手足,成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你有些怀疑这还是不是爱?觉得这样永远的爱只剩永远没有了爱。清茶、浓茶,它们都是茶。爱自始至终,它并不只有一种味道。你说呢?

  为何苦苦纠结永远和爱?也许只有一瞬间的炽热,也要相信,永远就是每个人想要的那么远!只是在那一刻过后,在那一段时光之后,需要你用心去看见,去体会,去觉察。你也许永远爱一个人,或者永远被一个人所爱。但爱的成分会在年月中改变。

  时间会改变一切,世间万物也都无时不刻的变化,许诺的那个人已经走远了,女人仍然期期艾艾地沉浸在。那份已经过了保质期的、作废了的爱情誓言里不能自拔,是不是作茧自缚?错过了太阳,还要错过星星吗?感情不再,理智就该回归了。

  两个人能够相逢,相知,陪伴走过一段岁月,就是一段很奇妙的缘分,彼此在爱的时候真心付出,用心呵护,在离开的时候尽量不伤害,不折磨,在心中留下美好的回忆,远比追问他当初的承诺更有意义。不是吗?

  如果有一天一个男人对你说:“在这个什么都善变的世间我想和你看一看永远。”如果你对他也有好感,WHY NOT?一定是因为你的"与众不同,才让他下定了这个决心。结果谁都不能保证,但过程亲身参与其中,会变成你最好的尘世经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5篇(扩展7)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结业心得体会3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结业心得体会1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往往面对着各种心理压力,种.种心理压力积压在一起,久而久之,会造成心理上的障碍。作为天子娇子,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因此,在大学校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件迫在眉急的事,具有预防精神疾患和身心疾病的发生,及时为学生疏通心里,排解压力,指引方向的作用。

  那么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如何来判断自己或者是周围人的心理是否正常呢,以下有三项基本原则:首先,心理与社会环境是否趋于一致。其次,心理与行为行动是否趋于一致。最后,人的情绪在一个阶段内是否稳定。

  如果一个人出现了与以上违背较大的情绪,那么他就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那么什么叫心理障碍呢?它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它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如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以上的情绪状态,显然不利于大学生的发展,因此大学生有必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做到心理健康。我们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

  1、增强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心境的良好和乐观向上的情绪,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3、在有需要得时候主动进行心理咨询。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所以当我们心中感到压抑时,就应该及时主动的与心理咨询师进行沟通。

  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大学生有必要不断提高心理素质,全面健康的发展,以良好的心理素质来迎接未来的种.种挑战,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5篇(扩展8)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个人心得体会3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个人心得体会1

  在学习幽默诙谐博学多才的肖xx老师开设的《大学生心理咨询与教育》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受益匪浅。它帮助我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它让我更好的认识了自己,也更有信心创造美好未来。

  在心理咨询教育课上,我不仅学会了要做一个冷静面对自己的现实主义者,更是学会了调整自己面对的负面情绪,调节压力。课堂上,博学多才的肖汉仕老师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讲了很多控制自己的情绪的方法,同时自创歌曲带领大家歌唱等等。这些方法,在很多时候想起来,也是非常有用的。有的时候,一个小小的深呼吸,也可以是个很不错的方法。谁又会想到,有的时候,一个小小的呼吸也可能是成功的秘诀。

  心理健康教育让我了解了很多,了解自己,了解身边的人。每个人都会以为自己是最了解自己的,而在上这门课的时候,肖老师只是用一些小小的测试,就让我们更加了解我们自己内心的想法,甚至是一些自己都摸不清道不明的想法,这样的一些想法,被挖掘出来,会让人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样的一些小小的测试,也会让人更了解自己的性格。性格的挖掘,也会让自己可以更淡然更理智的去面对很多事情。要看的起自己,看得清自己,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在上了多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及看到同学向老师提出的一些顾虑后,我发现作为大学生的我们的确很困惑很迷茫。比如说:关于恋爱、学习、生活、以及人生目标等等。在课堂上,肖老师也给我们提出了很大宝贵的意见,指导我们如何面对这些挫折,在面对目标失落与确立的冲突时,教会我们如何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让我们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指导了该如何处理学习生活上的困惑。

  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是人们智力发展和脑功能健康的重要标志,是确立人生观、世界观,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教给人们如何去调整自己的心态,如何去适应生活,以及如何维护心理健康的知识或技术,帮助人们战胜自己的某些疾病,进而战胜竞争中的困难,取得最终的胜利。

  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在心中或多或少都有很多解不开的开的困惑,而这门课程很好的帮助我们如何去应对那些问题以及如何让我们适应大学生活。我想我们都一样,在刚进入大学时有很多的问题,比如目标的失落和确立的冲突。高中我一直以考大学为唯一的目标,我曾多次幻想我憧憬中的大学是什么样子,但我知道,这只是我理想中的大学。在进入大学后,更加验证了我之前的想法,“理想不能和现实混为一谈”。在我心中大学应该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殿堂,刚开学时,激动,愉快之情不能溢于言表,但兴奋过后,才发现现实中的大学原来是如此的*淡、枯燥,“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日复一日无限循环。我也曾感到迷茫,不知所措,但同学之间的相互竞争也让我明白,如果不改变,如果不努力,我就会被这个社会所淘汰,在这个强手如林的学校里,我只有更加的努力才能赶上时代日益紧凑得步伐。

  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带来心理上的不*衡,引起心理冲突。面对这一切,我茫然不知所措,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给了我很大的帮助。面对目标失落与确立的冲突,它教会我要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

  生活在当今社会的人,不能单靠被动地顺应环境,须主动地去适应环境,保持个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在处理理想与现实、自尊与自卑的心理矛盾上,它教会我在全面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对影响自己成长的主要心理压力进行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找准自己的主要问题,然后有针对性的学习、努力提高,适时调整。它鼓励我积极投身实践活动,走进外面那个纷繁复杂的“课堂”,经风雨,见世面,在实践中受到磨练和考验,从而变得更加成熟和坚强。并从中获得社会经验,正视人生舞台后面的许多真实情景,领悟人生的哲理。

  虽然心理健康教育课已经结束了,虽然二十多节的课带给我们的东西是有限的,但却也留下了更多的东西让我们去挖掘和学习,我觉得门课这真的很有现实教育意义。通过半个学期的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对我的个性,我为人处世的方式,甚至是我的世界观、价值观,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学习了心理咨询与教育,让我学会了更好的去审视自己,并且在很多时候,我开始学会去观察别人的一些情绪,更好的了解别人的心理。这样也可以看出别人的需要。做人不但需要被爱,还需要爱人。要爱自己,也要去学会爱别人。我想,这些在课堂上学到的种种,也会继续的深远的影响到我的"未来。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5篇(扩展9)

——心理健康教育大学心得体会

心理健康教育大学心得体会1

  大学生健康问题是我们大学生目前所关注的重要话题之一,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大学生健康教育这门课程。经过了几个礼拜的学习,我学到了许多有关于大学生健康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的学习,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健康问题。下面就是本人学习之后的心得体会:

  大学生是从为数众多的中学生中选*的佼佼者,在心理上有很强的优越感和自豪感。但是与此同时,大学生则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大学生往往自视甚高,很容易受挫折,并随之发生一系列心理卫生问题。相比生理而言,心里健康就尤为重要了,故只谈心理方面的问题。

  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那么,如何预防或者消除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呢?我总结了以下几种途径和方法:

  第一,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亿能力减退。

  第二,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让学生正视现实,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同现实的良好接触。进行自我调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

  第三,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通过社会交往才能实现思想交流和信息资料共享。发展社会交往可以不断地丰富和激活人们的内心世界,有利于心理保健,一个好的心理是成就大事的先前条件。

  第四,求助心理老师或心理咨询机构,获得心理咨询知识。大学生在必要时求助于有丰富经验的心理咨询医生或长期从事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员和心理老师。心理咨询是指通过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方法和技巧,帮助来访者自强自立的过程。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没必要感到不好意思或者羞愧什么的,每个人都或多或少会有一点心理疾病,当我们心理呈现亚健康时,要尽早去看下心理医生,尽早解决,不要带着包袱上路。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保证,有了良好的心态,不仅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而且有益于终身的发展。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生理素质相结合,加之其他积极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学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内在条件。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我在学习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后,我受益匪浅。它帮助我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它让我更好的认识了自己,也更有信心创造美好未来。

  以前在我心中大学是一座充满诗情画意的殿堂,刚入大学时也十分兴奋、愉快。但兴奋和激动之后,却发现现实中的大学原来是如此的*淡、枯燥,“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日复一日无限循环。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带来心理上的不*衡,引起心理冲突。其次,大

  学培养目标的“高”与“空”使我对目标难以把握,觉得很困惑和迷茫。大学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人才,可我却感觉目标的内容比较空洞,目标的阶段性也不明确,我完全不知道如何按照目标来设计和规划自己。刚开始面对这一切,我茫然不知所措,后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给了我很大的帮助。面对目标失落与确立的冲突,它教会我要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 。生活在当今社会的人,不能单靠被动地顺应环境,须主动地去适应环境,保持个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首先,一个人要能对自己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然后,客观认识个人能力的优势和劣势,确定适合自己的追求目标,既不轻易否定自己,也不过高的估计自己,尽量保持适中的自我期望水*。 在处理理想与现实、自尊与自卑的心理矛盾上,它教会我在全面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对影响自己成长的主要心理压力进行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找准自己的主要问题,然后有针对性的学习、努力提高,适时调整。它鼓励我积极投身实践活动,走进外面那个纷繁复杂的“课堂”,经风雨,见世面,在实践中受到磨练和考验,从而变得更加成熟和坚强。并从中获得社会经验,正视人生舞台后面的许多真实情景,领悟人生的哲理。

  人的灵魂是思想,而思想的基础是心理。这门课程帮助我塑造了一个自由高尚的灵魂,为我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指导,为我的未来照亮了道路。子曰:“有才无德,小人也;有德无才,君子也;然德才皆具者,圣人也。”大学生心理教育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成长,更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学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不仅关系着我们个人的德性,也与我们的前途惜惜相关。从现在开始,培养健康有益的心理。

本文标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五篇
链接地址:https://www.fukuyaka.cn/xindetihui/47836.html

版权声明:
1.育才文库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五篇》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关于育才文库网 | 在线投稿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帮助 | 投诉与建议 | 人才招聘 |

Copyright © 2017-2024 育才文库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育才文库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沪ICP备170182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