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猴王出世》练习题3篇【精选推荐】

来源:网友投稿 | 发布时间:2023-06-12 15:05:07 |

《猴王出世》练习题1  一、将错别字圈出,改正在后面的括号里  树支桥粱抓耳挠鳃  避署疲蜷伸头缩项  二、照样子,写词语  日精月华:日月日月日  月  天造地设:天地天地天  地  三、给红字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猴王出世》练习题3篇【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2023年《猴王出世》练习题3篇【精选推荐】

《猴王出世》练习题1

  一、将错别字圈出,改正在后面的括号里

  树支 桥粱 抓耳挠鳃

  避署 疲蜷 伸头缩项

  二、照样子,写词语

  日精月华:日月 日月 日

  月

  天造地设:天地 天地 天

  地

  三、给红字选择正确的注释

  1、喜不自胜:

  ① 胜利;

  ② 优美的;

  ③ 比另一个优越;

  ④ 能够承担或承受

  2、神机妙算:

  ① 机器;

  ② 机会,时机;

  ③ 迅速适应事物变化,灵活;

  ④ 重要事务

  3、负荆请罪:

  ① 背;

  ② 失败;

  ③ 小于零的;

  ④ 担负

  4、聚精会神:

  ① 聚合;

  ② 见面,会见;

  ③ 理解,懂得;

  ④ 表示擅长

  四、形近字组词

  猴 阴 碣 楷

  候 阳 喝 皆

  河 碗 蜿 违

  呵 豌 婉 苇

  五、把成语补充完整

  拱伏无  各抒己  兴国邦

  *近人  里如一  酸甜口

  盛气人  千一发  身其境

  六、改错

  1、大厅里摆满了看演出的观众。

  --------------------------

  2、校园里生满了白的、红的、黄的等五颜六色的花。

  --------------------------

  3、我站在操场上,仔细地看着练习身体的同学们。

  --------------------------

  4、我们班取得了竞赛第一名,大家的心里露出了胜利的喜悦。

  --------------------------

  七、填空

  本文选自我国古代杰出的长篇神话小说,作者是代的。

  小说主要讲述了的故事,主要人物有等。你最喜欢的人物是,原因是。

  八、阅读答题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片段)

  哈利从未见过有哪个地方如此奇怪且辉煌。其他高年级的学生都坐在四张木桌子前,他们头顶上方竟有数以千计的蜡烛在半空中飘浮,将整个大礼堂照得灯火通明,桌上摆满了闪闪发光的金制的碟子和高脚杯。大礼堂正前面的台上还有另一张长桌子,老师们都坐在那里。麦康娜教授将新生们领上高台,叫他们面向高年级学生,背对老师,一字排开地站好。那千百张注视着他们的脸就好像闪耀的烛光中苍白的小灯笼。

  分散在学生中的鬼魂将原本模糊的银器变得闪亮。为了避开台下的目光,哈利抬头仰望,恰巧看见点缀着星星的天鹅绒般美丽的黑色天花板,他听见赫敏在他耳边低语:“有人曾对它施了魔法,使它看上去更像外面的星空。这是我在《霍格沃茨的故事》中得知的。”真难以想像其实大礼堂并不是露天的,顶上还有一层天花板。

  1、这段短文中有一句比喻句,把它找出来,并说明本体和喻体。

  -------------------------------

  2、这里描写的是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大礼堂,说说它有哪些特殊的地方。

  -------------------------------

  九、课外阅读《西游记》

《猴王出世》练习题2

  一、把下列文言词语换成现代词语。

  1、真是一个好所在。(    )

  2、桥那边是一座天造地设的家当。(    )

  3、复瞑目蹲身。(    )

  4、何不拜我为王?(    )

  二、下面的句子换成现在的说法应该怎样说?

  1、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

  2、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

  3、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4、我们今日赶闲无事,顺涧边往上溜头寻看源流,耍子去耶!”

  5、里面且是宽阔,容得千百口老小。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1、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  )草木,(  )涧泉,(  )山花,(  )树果;与狼虫为(  ),虎豹为(  ),獐鹿为(  ),猕猿为(  );(    )石崖之下,(    )峰洞之中。

  2、“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这段话是      对      说的,表现了人物        的特点。

  3、本文选自我国古代杰出的长篇神话小说《     》,作者是(  )代的(     )。小说主要讲述了(          )的故事,主要人物有(              )等。你最喜欢的人物是(      ),原因是他(           )。

  四、谈感想

  1、你认为石猴能成为美猴王的原因是什么?如果给你机会,你是乐意做美猴王还是只做众猴中的一员,为什么?

  答案:四1、聪明、机敏、爽朗、坦率、有心计,是天生做首领的.材料。


《猴王出世》练习题3篇扩展阅读


《猴王出世》练习题3篇(扩展1)

——《画风》练习题3篇

《画风》练习题1

  一、看拼音写词语

  xiān dān wū yún yì shù mínɡ xiǎn hū rán yǔ sī

  ( ) ( ) ( ) ( ) ( ) ( )

  qí ɡān zhǎ yǎn bō tāo chén jiù zhuàn dònɡ xié pō

  ( ) ( ) ( ) ( ) ( ) ( )

  二、连线

  赵小艺 弯弯的小树

  宋 涛 飘扬的红旗、呼呼转动的风车

  陈 丹 斜斜的雨丝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1、大家都在画风。宋涛画了_________________。赵小艺画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陈丹画了_________________。我也画风,我要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践题

  1、如果让你来画声音或气味,你会怎样来画?


《猴王出世》练习题3篇(扩展2)

——五年级下册语文猴王出世练习题3篇

五年级下册语文猴王出世练习题1

  一、把下列文言词语换成现代词语。

  1、真是一个好所在。

  2、桥那边是一座天造地设的家当。

  3、复瞑目蹲身。

  4、何不拜我为王?

  二、下面的句子换成现在的说法应该怎样说?

  1、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

  2、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

  3、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4、我们今日赶闲无事,顺涧边往上溜头寻看源流,耍子去耶!”

  5、里面且是宽阔,容得千百口老小。

  三、读下面文段后回答问题。

  1、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草木,涧泉,山花,树果;与狼虫为,虎豹为,獐鹿为,猕猿为;石崖之下,峰洞之中。

  2、“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这段话是对( )说的,表现了人物的( )特点。

  以上本文选自我国古代杰出的长篇神话小说《 》,作者是( )代的。小说主要讲述了( )的故事,主要人物有( )等。你最喜欢的人物是( ),原因是?

五年级下册语文猴王出世练习题2

  一、将错别字圈出,改正在后面的括号里

  树支()桥粱()抓耳挠鳃()

  避署()疲蜷()伸头缩项()

  二、照样子,写词语

  日精月华:日()月()日()月()日()

  月

  天造地设:天()地()天()地()天()

  地

  三、给红字选择正确的注释

  1、喜不自胜:① 胜利;

  ② 优美的;

  ③ 比另一个优越;

  ④ 能够承担或承受

  2、神机妙算:① 机器;

  ② 机会,时机;

  ③ 迅速适应事物变化,灵活;

  ④ 重要事务

  3、负荆请罪:① 背;

  ② 失败;

  ③ 小于零的;

  ④ 担负

  4、聚精会神:① 聚合;

  ② 见面,会见;

  ③ 理解,懂得;

  ④ 表示擅长

  四、形近字组词

  猴( ) 阴( ) 碣( ) 楷( )

  候( ) 阳( ) 喝( ) 皆( )

  河( ) 碗( ) 蜿( ) 违( )

  呵( ) 豌( ) 婉( ) 苇( )

  五、把成语补充完整

  拱伏无( ) 各抒己( ) 兴国( )邦

  *( )近人 ( )里如一 酸甜( )口

  盛气( )人 千( )一发 身( )其境

  六、改错

  1、大厅里摆满了看演出的观众。

  --------------------------

  2、校园里生满了白的、红的、黄的等五颜六色的花。

  --------------------------

  3、我站在操场上,仔细地看着练习身体的同学们。

  --------------------------

  4、我们班取得了竞赛第一名,大家的`心里露出了胜利的喜悦。

  --------------------------

  七、填空

  本文选自我国古代杰出的长篇神话小说( ),作者是( )代的( )。

  小说主要讲述了( )的故事,主要人物有( )等。你最喜欢的人物是( ),原因是( )。

  八、阅读答题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片段)

  哈利从未见过有哪个地方如此奇怪且辉煌。其他高年级的学生都坐在四张木桌子前,他们头顶上方竟有数以千计的蜡烛在半空中飘浮,将整个大礼堂照得灯火通明,桌上摆满了闪闪发光的金制的碟子和高脚杯。大礼堂正前面的台上还有另一张长桌子,老师们都坐在那里。麦康娜教授将新生们领上高台,叫他们面向高年级学生,背对老师,一字排开地站好。那千百张注视着他们的脸就好像闪耀的烛光中苍白的小灯笼。

  分散在学生中的鬼魂将原本模糊的银器变得闪亮。为了避开台下的目光,哈利抬头仰望,恰巧看见点缀着星星的天鹅绒般美丽的黑色天花板,他听见赫敏在他耳边低语:“有人曾对它施了魔法,使它看上去更像外面的星空。这是我在《霍格沃茨的故事》中得知的。”真难以想像其实大礼堂并不是露天的,顶上还有一层天花板。

  1、这段短文中有一句比喻句,把它找出来,并说明本体和喻体。

  -------------------------------

  2、这里描写的是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大礼堂,说说它有哪些特殊的地方。

  -------------------------------

五年级下册语文猴王出世练习题3

  一、把下列文言词语换成现代词语。

  1、真是一个好所在。

  2、桥那边是一座天造地设的家当。

  3、复瞑目蹲身。

  4、何不拜我为王?

  二、下面的句子换成现在的说法应该怎样说?

  1、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

  2、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

  3、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4、我们今日赶闲无事,顺涧边往上溜头寻看源流,耍子去耶!”

  5、里面且是宽阔,容得千百口老小。

  三、读下面文段后回答问题。

  1、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草木,涧泉,山花,树果;与狼虫为,虎豹为,獐鹿为,猕猿为;石崖之下,峰洞之中。

  2、“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这段话是对( )说的,表现了人物的( )特点。

  以上本文选自我国古代杰出的长篇神话小说《 》,作者是( )代的。小说主要讲述了( )的故事,主要人物有( )等。你最喜欢的人物是( ),原因是?


《猴王出世》练习题3篇(扩展3)

——溶液练习题

溶液练习题1

  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饱和石灰水一定是浓溶液 B.无色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 D.溶液一定是固体溶于水形成的

  2.20℃时.在一支试管里盛10g水,放入0.1g熟石灰,搅拌,有白色固体沉降到试管底部,对于试管内上层澄清的液体,说法错误的是( )。

  A.无色的溶液 B.属于稀溶液 C.是饱和溶液 D.属于浓溶液

  3.20℃时将某饱和溶液加水稀释,下列因素中没有发生改变的是(A)。

  A.溶解度 B.溶剂质量 C.溶液质量 D.溶质质量

  4. 在某温度时,400g水中最多能溶解A物质10g,则A物质在诙温度的溶解度是(B )。

  A.40g B.10g C.5g D.2.5g

  5.关于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D )。

  A.20℃时,10g食盐溶解在100g水中,所以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10g

  B.20℃时.100g食盐溶液里溶解有20g食盐,所以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20g

  C.某物质在l00g水中溶解20g,恰好达到饱和,该物质的溶解度是20g

  D.20℃时,72g食盐溶解在200g水里,恰好达到饱和,所以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g

  6. 能证明一杯硝酸钾溶液是饱和溶液的方法是(B )。

  A.蒸发5g水后,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B.把温度降低到0℃时: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C.加入少量硝酸钾后搅拌,加入的硝酸钾晶体的量不减少

  D.加入少量硝酸钾后升温,硝酸钾晶体溶解

  7. 一定能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

  A.降低温度 B.升高温度 C。增大压强 D.其他条件不变,不断加溶质

  8. 将70℃的KNO3,饱和熔液降温冷却到2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溶液的质量不变 B.溶剂的质量不变

  c.溶液中溶质质量不变 D.溶液中溶质质量减小

  9. 图9—6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则:

  (1)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是__________。

  (2)t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10.已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现有下列方法:

  A.升高温度 8.降低温度 C.加水 D.加硝酸钾E.蒸发水

  (1)能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填序号,下同):__________;

  (2)能使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

  (3)能增大硝酸钾溶解度的方法有:___________;

  (4)能减小硝酸钾溶解度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

  11.烧开水时,加热不久在锅底会出现许多气泡,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______________。打开汽水瓶盖时,有大量气泡从瓶口逸出,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13. 下列有关硝酸钾的溶解度说法正确的是( )。

  A.将31.6g硝酸钾放人100g水中,形成硝酸钾饱和溶液,其溶解度为31.6g

  B.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

  C.20℃时,100g硝酸钾溶液里溶解了24g硝酸钾刚好达到饱和,则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4g

  D.20℃时,50g水里溶解了15.8gKNO3,达到饱和状态.在20℃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g

  14.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B.一定温度下,同一固态物质的饱和溶液—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C.任何物质的饱和溶液,当温度降低时,一定会析出晶体

  D.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敷一定会变小

  15. t℃时,50g水巾溶解了10gNaCl,诙温度下NaCl的溶解度为( )。

  A.10g B. 20g C.25g D.无法计算

  16. 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上的任意一点表示( )。

  A.溶液达到饱和时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B.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里溶解溶质的质量

  C.相应温度下,100g溶剂里能够溶解溶质的质量

  D.相应温度下,100g溶剂里最多能够溶解溶质的质量


《猴王出世》练习题3篇(扩展4)

——《古诗》练习题5篇

《古诗》练习题1

  【目标导航】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背诵两首古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实践支点】

  一、我会读拼音,写字词

  yǒng zzhuāng tāo sì bīn zǐ

  ( )柳 ( )成 丝( ) ( )水( ) 万( )千红

  二、我能辨字组词

 裁( ) 咏( ) 妆( ) 紫( ) 闲( )

  栽( ) 泳( ) 装( ) 柴( ) 闭( )

  三、我能结合课文,解释下列词语

 ⑴ 妆成:

  ⑵ 胜日:

  ⑶ 丝绦:

  ⑷ 光景:

  ⑸ 等闲:

  ⑹ 万紫千红:

  【能力跳板】

  一、我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下列诗句的意思

  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我会填空

1、《咏柳》的作者是____朝诗人________。诗的前两句用_________的手法描绘了静态中的柳树,却使人感到柳树内在的生命力。后两句用________的形式,把对柳树的赞美,引向对春天的赞美。

  2、《春日》的作者是____朝诗人________。诗题的意思是___________。

  【创新台阶】

  请你想象《春日》中所描绘的景象,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描写春景的现代文。你可以把自己当作诗人,以“我”的口吻写。相信你一定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练习题2

  一、读古诗,理解字词的意思。

  1.《望天门山》

  (l)望: (2)开:

  (3)对: (4)孤:

  (5)楚江:

  2.《题西林壁》

  (l)题: (2)西林:

  (3)不识: (4)横看:

  (5)缘: (6)此山:

  二、比一比,组词。

  断( ) 孤( ) 碧( )

  继( ) 狐( ) 岩( )

  壁( ) 岭( ) 峰( )

  避( ) 铃( ) 锋( )

  三、说一说下列诗句的意思。

  1.*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四、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表示颜色的字,并将诗句补充完整。

  1.( ),( )河入海流。

  2.( ),万条垂下( )丝绦。

  3.( ),( )云生处有人家。

  4.日照香炉生( )烟,( )。

  五、填空。

  1.《望天门山》是( )代诗人( )所作。这首诗主要赞美了( )。

  2.《题西林壁》是( )代诗人( )所作。这首诗主要描写了( ),它给你的启发是( )。

  六、默写《望天门山》和《题西林壁》

  参考答案:

  一、1.(l)望:远看。(2)开:通。(3)对:对峙。(4)孤:单独。(5)楚江:指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称流经这里的长江为楚江。)

  2.(l)题:书写。 (2)西林:指江西庐山上的西林寺。(3)不识:看不清、认不清。(4)横看:从正面看。(5)缘:因为。(6)此山:庐山。

  二、断绝、继承;孤立、狐狸;碧波、岩石;墙壁、逃避;山岭、铃声;山峰、锋利。

  三、1.佳木葱茏,雄奇秀丽的天门山夹江对峙,拔地而起。在铺满红光的江面上,雪白的帆船轻捷而来,在红日和江水的映照下显得极其鲜明夺目,真是美丽非凡。

  2.正面看,是绵延的山岭;侧面看,是峭拔的山峰。从远处遥望,在近处观察,从高处俯视,从低处仰望,庐山形态万千,各不相同。

  四、1.白日依山尽,黄 2.碧玉妆成一树高,绿 3.远上寒山石径斜,白 4.紫,遥看瀑布挂前川

  五、1.唐,李白,雄伟的长江 2.宋,苏轼,庐山的景象。如果只站在一个角度观察,就不能全面地认识事物。

  六、略

《古诗》练习题3

  20、古诗两首

  [预习提示]

  李白的诗千古流传,你能再写出李白的一首表现朋友之间依依惜别的诗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础达标]

  一、看拼音写词语。

  h?o d?ng c? x?ng w?i y‰ s” sh?

  ( ) ( ) ( ) ( )

  l?ngyu?n j‘n zh“ g‘ d’ xi?nh?

  ( ) ( ) ( ) ( )

  二、给多音字组词。

  舍

  朝

  尽

  j?n( ) sh?( ) ch?o( )

  j?n( ) sh?( ) zh?o( )

  三、写出带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孤:__________________ 尽:__________________ 唯:__________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更尽:__________________ 故人:__________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填空。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____所写,“黄鹤楼”在________________,“之”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送元二使安西》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____写的诗。“使”的意思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中的“阳关”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孟(m?n m?ng) 广陵(l?n l?ng)

  空(k?ng k?ng) 尽(j?n j?ng)

  六、形近字组词。

  陵( ) 烟( ) 渭( ) 浥( )

  棱( ) 咽( ) 谓( ) 挹( )

  七、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使: 。

  (2)泡: 。

  (3)尽: 。

  八、请再写出一首王维的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运用]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1、给下面的字注音。

  阙( ) 宦( ) 岐( ) 蜀( )

  2、这是一首别开生面的诗,既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又洋溢着对_________________的深厚感情。诗中饱含深情而寓有哲理,以豁达乐观的感情给人以莫大安慰和鼓舞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练习题4

  一、读一读,写一写。

  咏 碧 妆

  紫 裁 剪 滨

  二、拼一拼,选一选。

  zhuāng chái sì zhǐ

  妆 裁 泗 紫

  zuāng cái shì zǐ

  yǒng tāo bīn chuí

  咏 绦 滨 垂

  rǒng tiāo bāng cuí

  三、比一比,组词语。

  妆( ) 裁( ) 咏( ) 滨( )

  装( ) 栽( ) 永( ) 宾( )

  四、想一想,填一填。

  1、( )一树高,万条( )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 ),( )春风( )。

  2、( )泗水滨,( )一时新。

  ( )东风面,( )总是春。

  发展练习

  快乐阅读

  春天来了

  小燕子从南方飞到北方,它们一边飞一边唱:春天来啦!春天来啦!

  小草钻出了地面,它们挺直胸,昂起头,向四面张望着:咦?春天来啦?春天在哪儿呀?

  小河里,一朵小浪花冲出薄薄的冰层,一跳一跳,着急地嚷道:哦?春天来啦?春天在哪儿呀?

  桃树、梨树、杏树上,一个个小花骨朵张开了笑脸,你问我,我问你:听说了吗?春天已经来了,春天在哪儿呢?

  太阳公公出来了,大家一起问:太阳公公,您早啊!请您告诉我们,春天在哪儿呀?

  太阳公公笑了,他说:美丽的孩子们,春天就是你们,你们就代表春天哪!

  大家听了,快活地欢呼起来:春天来啦!春天来啦!美丽的春天就是我们,我们就是美丽的春天!

  积 累

  1、多音字组词

  gǔ( ) zhe( )

  骨 着

  gū ( ) zháo( )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快活----( ) 美丽----( )

  张望----( ) 欢呼----( )

  感悟

  3、文中主要介绍了哪些与春天有关的事物?

  4、你喜爱春天吗?说说你的理由。

  拓展练习

  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其他描写春天的诗句吗?请你抄录下来,和同学比一比,谁收集得多?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02古诗两首练习题二,古诗两首,希望对你有帮助!

《古诗》练习题5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1、一岁除

  (B)A、不计算在内

  B、去掉

  C、除法运算

  2、曈曈日(A)A、太阳初升时光亮耀眼。B、目光闪烁的样子。

  3、千山鸟飞绝(B)A、断

  B、绝迹,不存在

  C、死

  D、达到极点的

  4、万径人踪灭

  (A)A、不再存在

  B、停止燃烧或发光

  C、使熄灭

  二、根据古诗填空。

  1、《元日》是(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作品。诗的第一句渲染了(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第三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象征了(美好光明)的前景。第四句既写当时的民间风俗,又寓含了(除旧迎新)的.意思。诗的第一句“爆竹声中一岁除”与第四句“总把新桃换旧符”能动脑筋改成一幅对联吗?(爆竹除旧岁)新桃换旧符。

  2、《江雪》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柳宗元)。前两句诗让我们感受到(茫茫冰雪),后两句则体现了诗人(孤独、寂寞)的情调。诗中迎风抗雪、孤舟独钓的渔翁形象,正是诗人(不屈精神和孤独情怀)的人格化身。

  三、拓展练习。

  元日是一年的第一天,所以这一天常使古人抒情感怀。请读背下列诗人的诗作,体会诗人的心境。

  1、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

  ——唐

  李世民《元日》

  2、今朝一岁大家添,不是人间偏我老。

  ——宋

  陆游《木兰花

  元日》

  3、夜半梅花添一岁,梦中爆竹报残更。

  ——宋

  杨万里《乙丑改元开禧元日》


《猴王出世》练习题3篇(扩展5)

——小学语文练习题3篇

小学语文练习题1

  一、 请帮助小猪找到它们采的果子,并用----连起来。

  针 彩 忠 沉 盏 垂 质 册

  *舌音 翘舌音

  二、 认真比一比,组成词语写下来。

  扑( ) 埋( ) 钉( ) 保( )

  扎( ) 理( ) 针( ) 宝( )

  托( ) 逃( ) 阵( ) 路( )

  乱( ) 跳 ( ) 陈( ) 陆 ( )

  三、 读拼音,认真写好每一个字。

  Huāng zhāng zhōng sh zhī zhū chn mng

  Li yǔ png shng to zǒu li shuǐ

  四、 照样子写词语。

  越来越亮 黑沉沉

  一动不动 渐渐地

小学语文练习题2

  钱玄同:真的猛士

  钱玄同(1887-1939)原名钱夏,号疑古,浙江吴兴人,北京大学教授,“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

  如果钱玄同没有找周树人约稿,*近现代文学史上也许不会出现鲁迅这个名字。

  那是1917年,钱玄同时任《新青年》编辑,正在为杂志寻找合适的撰稿人。他常到位于宣武门外南半截胡同的绍兴会馆,劝说居于此处的周树人、周作人两兄弟投稿。此时,周树人因对现实失望,正用抄古碑的方式消磨时光。他婉拒钱的约稿:“这*好比一间铁屋子,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里面的人们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临死的悲哀。而如果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反倒使他们感到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钱玄同立刻辩驳道:“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绝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这段对话,被周树人如实记录在他的小说集《呐喊》的序言中。从这时起,周树人动笔写了抨击吃人礼教的《狂人日记》,发表在《新青年》1918年4月号上,署名鲁迅,并一发不可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钱玄同为人之刚猛,由此可见一斑。新文化运动中,他提倡,打倒孔家店,慷慨激昂。由于年轻气盛,甚至鼓吹过“废除汉字”,称“汉字不死,*必亡”。他在报上与保守派论战,竟愤言道:“人到40岁就该死,不死也该枪毙。”

  但钱玄同绝非有勇无谋,他提出用“国语”作文,文章加西化标点符号,用*数字书写数目,采用公元纪年,书写方式改左行直下为右行横迤等,都是*文化重大改革的首倡。

  1918年,钱玄同曾与好友刘半农商议,上演了一出“双簧”。他化名为“王敬轩”,在《新青年》上发表题为《文学革命之反响》一文,罗织新文化运动种种罪状。随后,刘半农撰写万余言的《复王敬轩书》,针对“王敬轩”的所有观点一一加以驳斥,将其批驳得体无完肤。其时,这场论战引起各界强烈关注,也标志着改革派的“大胜战”。

  有研究新文化运动的学者评论道:“……在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也几乎要流血的旧*,在跟肉体和精神均已硬化的顽固派作斗争的过程中,非有大力难开新地,非有猛士难摧敌垒。”

  但这个猛士却又是一个病夫。如果细细清理钱玄同的日记,可以整理出一本厚厚的病史资料。从早年留日时期的失眠、多汗、发寒热,到晚年严重的心血管疾病、神经衰弱、视网膜炎,他常要忍受各种病痛的骚扰与折磨。

  然而,他从不讳言“死”字。1927年,钱玄同年届四十,还打算在《语丝周刊》上发一期《钱玄同先生成仁专号》,他与朋友们准备了挽联、挽诗、祭文等,语调幽默。不明内情的人一见目录,信以为真,并相互转告,一时间,钱玄同的朋友、学生纷纷致函吊唁。

  钱玄同一生狂放不羁。在北大任教时,上课从不看一眼究竟有无学生缺席,便用笔在点名簿上一竖到底,算是全到。也从不考试,每学期末批定成绩时,便按点名册的先后,起评60分,61分……如若选课的学生共40人,最后一人就得100分;若是40人以上,便重新从60分开始。

  随后,他在燕京大学任教,亦不改考卷,直接交与学校。学校退回,他仍是不看,也退回。于是,校方依照制度,称如不判卷,将扣发薪金,钱玄同回复,并附上钞票一包,“薪金全数奉还,判卷恕不能从命。”

  这个“走到哪里,哪里就会响起了叫骂声”的浙江人,对人严苛,对己更甚。其文字学课讲义《文字学音篇》,是我国高等院校汉语音韵学课的`最早一部教材,但钱对其极为不满,说它“百孔千疮”,“多一个人看见,就使我心中加一分难受”。在1921年重印时,钱在《再版序》中“自打耳光”,列出书中的六大不足。

  钱玄同的最大爱好,便是逛厂甸旧书肆,只要前往,必将所喜之书扫荡一空才罢休,被人戏称为“厂甸巡阅使”。而其一生最惧之物,竟是好友刘半农家养的一条黑狗,前去做客,定要躲在刘家孩子身后,等孩子把狗引走,才敢进门。

  1939年1月17日,钱玄同患脑溢血辞世。《文献》发表署名乐颜的《悼钱玄同先生》一文,为其盖棺定论称:“在‘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之中,钱玄同的斗争精神,表现几在任何一位同时代的斗士之上……”

  1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两项是(5分)(E)(B)

  A.钱玄同与刘半农上演的“双簧戏”,在*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上留下重要的一笔,钱玄同与刘半农分别站在新旧文化的立场上激烈辩论,改革派取胜。

  B.当周树人对现实失望,找不到出路时,钱玄同给了他希望,因此周树人动笔写了《狂人日记》,并一发不可收,从此鲁迅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C.钱玄同在北大任教时,不看学生是否缺席,从不考试,从不批改试卷,随意批定成绩,不遵守学校的制度,表现了他在工作学术上不严谨的一面。

  D.钱玄同虽为新文化运动的猛士,却体弱多病,从青年到晚年,一直忍受各种病痛的骚扰和折磨,40岁时,就自己准备了挽联、挽诗、祭文等,看淡生死。

  E.本文以记叙为主,语言*实,重点突出了钱玄同作为真的猛士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斗争精神,他就是铁屋中最先清醒的几个人之一。

  11.答案(1)E 3分, B 2分, D 1分。

  【解析】A将钱玄同和刘半农扮演的角色说反了。C“学术上不严谨”理解不当,这些都是他恃才傲物的表现。D是他与朋友们一起准备挽联等。

  12.钱玄同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做了哪些事?请简要概括。 (6分)

  参考答案:①成功劝说周树人为《新青年》撰稿,使周树人成为新文化的主将;②提倡,打到孔家店,在作文、标点、数字、纪年、书写方式方面提出新见解,是*文化改革的首倡者;③与刘半农上演双簧戏引起关注,标志着改革派的大胜仗。

  13.传文写了钱玄同许多刚猛的表现,为什么最后写他惧怕刘半农家里的黑狗?请简要分析。 (6分)

  参考答案:①这样写使人物性格更加完整。文章主要表现钱玄同刚猛的性格,在这里又表现了他柔弱的一面,刚柔集于一身,体现了人的性格的丰富性。②这样写更富有情趣。钱玄同在大事上刚猛,而在日常生活中却又这般柔弱,读来令人忍俊不禁。

  14.钱玄同被誉为“真的猛士”,有多方面的原因,请从“思想”“性格”“行为”中任选两方面,谈谈你的理解。 (8分)

  参考答案:爱国思想,民族责任感(思想上)。①他留日归来,认为新的思想文化才是拯救民族的根本,从而担任《新青年》编辑,找周树人等人约稿②站在新文化运动前列,积极推进*文化在语言文字方面的重大改革。

  看淡生死却为人刚猛(性格上)。①钱玄同体弱多病,早把生死置之度外,40岁就做好离世的准备②他为人刚猛,有极大的的勇气与顽固派作斗争。

  喜好读书严谨治学(行为上)。①他最大的爱好便是逛旧书肆,必将所喜之书扫荡一空。②他对自己所写的讲义反复修改仍不满意。他的这种读书治学的态度使他成为时代的先驱。

  总之,他的思想和行为使他成为了大时代中真的猛士。

  【解析】这是一道开放式探究题。每个方面给4分。

小学语文练习题3

  逞能的滋味(小语九册阅读训练)

  我是一个好胜心极强的孩子,我总觉得自己就像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什么都会,因此遇事逞能,什么都敢试一试。

  记得读二年级的一天,刚下过小雨,我和同院的几个小伙伴在院子里玩,院墙边堆放着两米多高的一堆钢筋水泥板。玩着玩着,“扁豆”突然提出了一个主意:谁敢从这堆钢筋水泥板上往下跳,敢跳的是“英雄”,不敢跳的是“狗熊”。主意一出,大家便互相望了望,吐了吐舌头,接着又一齐朝我投去期待的目光。我在这群孩子中最有威信,是他们的“头”,今天如果跳了,就会威信倍增;如果不跳,我就成了胆小鬼,谁会服从“狗熊”的指挥?想到这里,我便毫不犹豫地爬了上去,稳了稳身子,往下一看,我的天啊!两米怎么有这么高,若是跳下去,是要受伤的。我犹豫了,自尊心和担心成“对立”状态,这时,下面的伙伴都嚷了起来:“你怎么不跳呀?”“害怕了?你不是最能干吗?”“原来你也是胆小鬼呀!”

  他们的喊叫使我左右为难了。思来想去,自尊心占了上风,无论如何应该“光荣”的跳下去。我闭上眼睛,鼓足了勇气往下一跳,意料之中的事情发生了:右腿剧烈地疼痛,站也站不起来。我吓得大哭起来。

  爸爸听到哭声,连忙从屋子里跑出来,见我右腿受伤了,立即把我送到了医院。经过医生的检查,是右腿骨折,花了一千多元钱才治好,真可谓“一跳值千金”呀!

  事情过后,我才悟出了一个道理:人既不能懦弱,但也不能盲目地逞能。盲目逞能往往会造成严重后果,那滋味是又苦又涩的!朋友们,你们一定要切记!

  1、比一比,再组词(4分)

  稳( ) 折( ) 待( ) 遇( )

  隐( ) 拆( ) 侍( ) 偶( )

  2、读了文章,我最想积累的词语有(至少写三个):(1分)

  3、用“~~~~~~~ ”画出刻画“我”跳下前的心理活动的句子。(1分)

  4、用“——”画出“我”从这件事中悟出的道理。(1分)

  5、文章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起________作用,最后一段起________作用。(2分)


《猴王出世》练习题3篇(扩展6)

——傅雷家书练习题3篇

傅雷家书练习题1

  1.给加粗字注音。

  谀词( ) 羲皇( ) 枘凿( ) 借鉴( )

  2.根据注音写字。

  yōng碌( ) 灰jìn( ) 滔滔不jué( ) 刻骨míng心( )

  3.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何况事实上有多少良师益友在周围帮助你,扶掖你。

  扶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形式和内容的枘凿,自己内心的许许多多不可预料的矛盾,都在前途等着你。

  枘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

  重蹈覆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

  自知之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课文填空。

  成就的大小、高低,是不在我们掌握之内的,一半靠________,一半靠________,但只要________,就不怕________,不怕________,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学习上的——打击;从此以后你可以孤军奋斗了。

  5.请你根据课文和自己的理解回答问题。

  从这两封信可以看出傅雷与儿子有“父子如朋友”的境界,你能从文中找出一两处“证据”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1954年10月2日

  聪,亲爱的孩子。收到9月22日晚发的第六信,很高兴。我们并没为你前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我在第八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当*衡,不至于受伤而已。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来的人。我预料国外这几年,对你整个的人也有很大的帮助。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ruin[创伤,覆灭],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倘若你认为这些话是对的,对你有些启发作用,那么将来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那一定免不了会再来的),拿出这封信来重读几遍。

  6.从选文中可以看出,傅雷希望儿子成为怎样的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一句中作者想借太阳和雨水向儿子讲明一个怎样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中“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一句中的“安慰”和“鼓励”两个词颠倒顺序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作者提到克利斯朵夫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ruin[创伤,覆灭],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其中的“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是怎样的一种心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怎样理解文中画线的语句?请联系实际谈谈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学会感谢

  你去过印第安原始部落吗?

  如果去过,你会发现,那里的原始人有种习惯:喜欢感谢万事万物。他们感谢太阳——他们心中的神——给他们送来光明。他们感谢大地生长草木。他们感谢牛羊给他们奶……甚至临死时,他们还感谢:感谢神带他们到另一个世界去。

  有些现代人变“聪明”了,他们认为不必这样时时感谢:太阳发光,土地生长植物,天下雨,这是自然规律,不必感谢。工人制造日用品,农民生产粮食,教师教我知识,医生为我治病,我都出了钱,也不用感谢。

  我见过一个最“聪明”的人,他完全不知感谢为何物。他也常常会求助于朋友,他也会在口里说谢谢,但在背后,他却得意地说:“我有办法让他们做什么他们就做什么。”他说没什么可感谢他们的,他们帮我也有他们的目的。他认为自己很会社交。

  另一个人仿佛很傻,他习惯让自己回忆别人对自己的善意,哪怕是一点点,让自己时时有感激的心情,他说这是他的社交方法——他叫歌德。

  究竟谁是真正的社交高手?我们只要看效果。原始部落的印第安人虽然物质享受远不能和现代人相比,但是人际关系很好,生活很满足。“聪明”的现代人却感到人与人关系疏远、人情冷漠。歌德是公认的社交大师。而那个“聪明”人却无奈地发现他周围的人“都是些小人”。

  社交不仅仅需要技巧,更需要真情。不懂得感谢的人对人是冷漠的,不论他有多少技巧,人们都会疏远他。懂得感谢的人则不同:由于有感谢,在他们眼里的,周围的人都是那么善良美好,他们对人有更多的爱,他们愿意关心别人不求回报——这样的人,别人当然会喜欢。

  不懂感谢的那些现代人错了。错在他们把自然当成一个掠夺的对象。错在他们把人与人的关系变成了商品交换关系。当他们这样想时,他们就会很自然地这样对待别人,于是别人也自然这样对待他,世界就因此变成了地狱。他们看不到:工人农民工作时,不仅仅在想着钱,他们也想让自己的产品对别人有用。这种对别人的心意值得感谢。教师教课时,不仅在挣钱,他也对学生有一些关心、喜爱,对此应该感谢。医生治病时,更会有对病人的关心。对医生的劳动,我们应该付钱,而对他的关心,我们应该感谢。朋友帮助我时,也许会掺杂自己的目的,但是他在帮助我,我就该感谢。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练习让我们学会感谢。

  第一,我们可以每周一次,专门抽出一点时间来想想谁做过帮助自己、对自己有益的事,像歌德一样。

  第二,我们可以在其他朋友处,谈论这个帮助过自己的人,谈论他对自己的帮助,尽可能讲得细致。这比仅仅在心里感谢别人强,因为讲出来是一种行动,行动对我们情感的影响更大,讲出来会使你心里的感动增加。

  第三,我们可以直接向对自己好的朋友表达自己的感谢。“人喜欢自己帮助过的人超过帮助过自己的人”,这话绝对是真理,惟一的条件是被帮助者懂得感谢。表达感谢要具体,要讲出来对方的帮助对你有什么意义。

  在感谢别人时,正确的"态度是很重要的。感谢必须出自内心,必须诚恳。另一方面,感谢不能带有自卑、低三下四的样子。即使对方救了你的命也不要低三下四。否则,对方会轻视你,你也把对方推到了一个沽名钓誉的伪君子的位置上了。友谊和爱的付出应该得到的回报是爱和感谢,而不是奉承,奉承是一种亵渎。

  1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作者在开头记叙印第安原始部落的习惯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作者一开始就运用了两组对比事例,突出论证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不懂感谢的那些现代人错了”。请问:他们错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中画线句子中的“惟一”不能去掉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感谢别人时的正确态度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你怎样理解“友谊和爱的付出应该得到的回报是爱和感谢,而不是奉承,奉承是一种亵渎”。请你引用名言来谈谈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yú xī ruì jiàn

  2.庸 烬竭 铭

  3.(1)扶持,提携。(2)比喻两不相容。(3)再走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重视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再犯以前犯过的错误。(4)能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4.人力天赋 坚强 失败 挫折

  5.示例:“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倘若你认为这些话是对的,对你有些启发作用,那么将来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那一定免不了会再来的),拿出这封信来重读几遍。”傅雷以朋友的身份与口吻,*等地和儿子谈心交流,字里行间渗透着自己对儿子的关爱。

  6.乐观、坚强,敢于正视错误的人。

  7.要学会用*常心态去对待生活工作中的成功与失败,保持心理*衡,不要高潮时使自己过分紧张,低潮时使自己过分颓废,才不至于受到伤害。

  8.不好,因为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和逻辑顺序来说,在人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应该先安慰他,再去鼓励,如果颠倒顺序就不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与逻辑顺序。

  9.是为了鼓励儿子像克利斯朵夫一样坚强、乐观,宠辱不惊,能用客观的立场分析所面对的一切。(大意正确即可)

  10.敢于面对一切事实而又不大悲大喜的冷静的、理智的心怀。(大意正确即可)

  11.示例:人生永远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避免不了要遇到或多或少的风险与挫折。既然是避免不了就必须以*常心去正视他,作出理智的分析,正确积极地选择,并把其中的经验或教训作为一种精神财富为将来借鉴。我们正处在成长时期的青少年,遇到困难,甚至是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对此持有怎样的一种态度:要多找主观上的原因,认真分析自己的不足与过失,重新开始,知难而进,迎头赶上。(言之有理即可)

  12.我们要学习感谢。

  13.与下文形成对比,引出论题,并用来论证“我们要学习感谢”这一中心论点。

  14.懂得感谢的必要性,从而更好地论证了“我们要学习感谢”这一中心论点。

  15.错在他们把自然当成一个掠夺的对象。错在他们把人与人的关系变成了商品交换关系。当他们这样想时,他们就会很自然地这样对待别人,于是别人也自然这样对待他,世界就因此变成了地狱。

  16.因为“惟一”的意思是“只有一个”,在文中突出强调了“懂得感谢”的重要性,更有力地论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如果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语言不准确严密。

  17.感谢必须出自内心,必须诚恳。另一方面,感谢不能带有自卑、低三下四的样子。即使对方救了你的命也不要低三下四。

  18.友谊和爱的付出是真情的付出,是心与心的交换,是灵与灵的碰撞,不掺杂任何虚伪的东西。要回报“友谊和爱”,也必须用真情去浇灌,用真心去呵护。而奉承完全是虚假的吹捧,是与真情格格不入的。因为“友谊也像花朵,一旦任性或冷淡,这朵心灵盛开的花朵,便会顷刻萎谢”,何况深沉的爱呢?!

傅雷家书练习题2

  傅雷家书(10分)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的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道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往的,不愿意回忆的;我们罗里罗嗦的抖出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憎厌。孩子,这些我都很懂得,妈妈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

  真的,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这幸福不知道应当向谁感谢,尽管我没宗教信仰,至此也不由得要谢谢上帝了!我高兴的好似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呢!尽管你我之间离多聚少,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到不太落伍,不太迂腐,不至于惹你厌烦。也希望你不要以为我在高峰的顶端所想的,所见的,比你们的不真实。年纪大的人始终是往更远的前途看,许多事你一时觉得我看的不对,日子久了,。

  孩子,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比你从我这儿得到的少,尤其是近三年来,你不知使我对人生多增了几许深刻的体验。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到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

  你走后的第二天,妈妈哭了,眼睛肿了两天:这叫做悲喜交加的眼泪。我们可以不用怕羞的把这告诉你,也可以不担心你憎厌而这样告诉你。人毕竟是有感情的动物,偶尔流露也不是可耻的事。何况母亲的眼泪是圣洁的、慈爱的!

  15、读第一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第一段“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道有多少可以和你说”中的“这一类的话”指什么?(用原文回答,15字以内)(1分)

  (2)第一段提到另作者“又快乐又惆怅”的是什么事?为什么说它是“又快乐又惆怅”的?(2分)

  16、第二段中,作者写到“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作者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10字以内)(1分)

  17、从本文语言特色考虑,填入第二段横线上的应是下面哪一句话?简要说明理由。(2分)

  (1)现实却给你证明,我是对的。 (2)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大错。

  18、家书反映出傅雷对两代人相处的一些看法。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2分)

  (1)傅雷认为两代人相处中,青年人应持有怎样的态度?

  (2)傅雷认为两代人相处中,长辈应克服自身哪些弱点?

  19、读完本文后,结合对主旨的理解,写出你此时最想对父母说的话。(2分)

  15、 (1)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 (2)抖出你尿布时代的往事。 父母回忆子女儿时的事情感到无比幸福,而子女却为这些事情感到厌烦。

  16、儿子变成了朋友。

  17、选(2)。理由:本文语言亲切、*易近人,不强硬。

  18、(1)青年人不应认为长辈的所做所想都是错的 (2)长辈应多学习新知识,不至于落伍,以免和下一代没有共同语言。

  19、例如:爸爸妈妈,原来你们是那么地爱我,我要在寒暑假里和你们好好呆段时间。

  20、(1)对……感到惊奇 (2)书写 (3)此,这 (4)先父


《猴王出世》练习题3篇(扩展7)

——《猴王出世》教学反思

《猴王出世》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猴王出世》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猴王出世》教学反思1

  《猴王出世》这一课,文体是古代,学生理解相对有些困难,一些词语及语言习惯与我们现在也有所不同,学生可能会难于理解,会读错。对于刚刚从事语文教学一年的我来说,要把握准确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最初,我确定了以分析石猴的性格特征为主线,穿插分析语言的表达形式,从介绍我国古典名著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中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有重点的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学生理清文章的前因后果。

  这样我形成了初步的教学思路。但在问题的提出上,我采用了“让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画下来,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的方式,在陈校长和赵主任的指导下,认为这样提出问题太笼统,学生不容易围绕主线来感悟,所以给我提出两个教学思路:其一,请同学们细读课文,你读出一个怎样的石猴?其二、这只猴子为什么能够在众猴中脱颖而出,成为猴王?

  我采用了第二个教学思路,但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却写成了“石猴是怎样成为猴王的?”陈校长再次给我指导,帮我分析“怎样”和“为什么”的区别,使我的这节课真正做到了思路清晰。

  在重点语句的把握上,陈校长指导我大胆取舍,对于能够体现石猴性格特点的语句,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充分感悟,而一些学生能读懂,对于体现石猴性格特点不太明显的语句,要敢于舍弃,如第4自然段,只选取了开头和结尾两句话,中间大段内容全都舍弃了,这样做到了讲课重点突出,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猴王的形象,印象深刻。

  在对“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的品读中,指导学生抓住“瞑、蹲、纵、跳”等动词,展开想像,并描述一下你想像到的画面。这样,使学生充分感悟到了石猴身手敏捷、本领过人的特点。

  因为这篇文章是一篇古代,在语言的品读上,陈校长和赵主任指导我让学生在体会内容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式朗读,比如教师范读、学生试读、指名读、齐读,感悟古典名著的语言魅力。但在讲课过程中,由于教学经验不足,老是担心时间不够用内容讲不完,所以让学生读得相对较少,对古典名著的语言魅力感悟不太充分。

  最后,我设计了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小结,但陈校长认为,学到最后,学生应该有能力自己进行总结,概括出石猴称王的原因。在讲课过程中,我采纳了这个建议,在分析完课文之后,由一名学生来概括,最后大家进行总结。这样,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效果较好。

  另外,在课前我准备了几张幻灯片,比如对于一些重点词语的理解,及最后课处拓展四大名著的知识。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设备的问题,它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没有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遗憾。

  通过这次讲课,我收获颇丰。首先,在备课方面,我认识到了除了要备教材,备新课程标准,还要备学生,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才能在课堂上灵活应变,游刃有余。

  其次,在讲课方面,我认识到了教师不要只注重教课文内容,还要用相当的精力来教语言表达方式,注重让学生有目的地朗读课文,加强教师对学生朗读的指导,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感悟到语言蕴含的魅力,会理解会运用。

  再次,在学生讨论汇报时,教师把一个大问题抛给学生后,就敢于放手,不要中间加入很多小问题。教师的语言应该精练,点到为止。

  另外,幻灯片是为了更有效地辅助教学的,当常规的教学手段解决不了时,可采用幻灯片来辅助教学,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加深印象,幻灯片的使用要恰到好处,不要流于形式。

  总之,通过这次讲课,在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之下,使我在语文教学方面,又成长了一步,我将更加努力,在今后的工作中,尽快成熟起来,使自己的教学水*飞速提高!

《猴王出世》教学反思2

  《猴王出世》一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特点,感受其形象,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这是教学的重点。课文是古代,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因此,明白这些词语的意思进而读懂课文资料是教学的难点。

  根据本文的语言表达特点,教学时,我以读为主线来安排教学过程。首先,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中了解课文的大体资料。然后围绕“石猴是怎样出世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等问题读读议议。之后再读课文,读中感受形象。最后组织学生讲讲猴王出世的故事,并适度拓展,开展语文活动。孙悟空,学生大都比较熟悉,帮忙学生感受他最初的形象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教学时我注意结合学生头脑中已经建立的孙悟空的形象,将读、想、做等有机结合,让孙悟空最初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鲜明地树立起来。如,“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可让学生边读边联系*时所感受的孙悟空的形象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想象后说一说,说后再读,这样,猴王形象就会在学生头脑中树立起来。

  当然在本节课中也有不足之处:例如课文中有一些难认的字,其中,许多字在本课尚未列入“会认”的范围,这些字,学生凭借拼音会读即可。课文中有些词句,学生能知其大意即可。如,“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一句,学生大概知道“这块石头自从*开天辟地时就有了,日久天长,有了灵气”这个意思就行了。教师大可不必逐个细讲,只要在有些影响阅读的古今差异较大的词义出现时,可让学生透过查字(词)典解决,避免占用课堂超多时刻。

《猴王出世》教学反思3

  小语第十册《猴王出世》这篇课文,是古代,文言痕迹很重,学生不易理解,这就会给他们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困难,读懂课文是教学的重点。因此,我不仅用新课标的理念来指导我的教学实际,还使用了自己加工和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在备课时,我特意把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第一集《猴王初问世》的前一部分,用软件工具剪辑下来,作为课件之一,想通过这些来帮助孩子们学习。

  上课伊始,我就在大屏幕上播放有关猴王出世的卡通画,同时简单地介绍猴王出世的故事,大大激发了孩子们对课文的学习兴趣。接着就让他们初读课文,以求对课文进行整体的把握。

  按教学设计(教案)的步骤,在初读课文后,我就把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第一集《猴王初问世》的剪辑播放给学生看。而这个剪辑的内容,恰好与课文《猴王出世》的内容大致相同。这一下不得了,影片中那猴王的生动形象、十分有趣的故事情节,可真使孩子们看得兴致勃勃的,你瞧,有的哈哈大笑的,有手舞足蹈的,有拍掌叫好的,有交头接耳的、也有睁大眼睛注视屏幕的……他们多开心呀!

  看完后,我趁势让学生们读课文,由于还沉浸在影片的内容中,这回他们读课文读得可真带劲,有相当多的学生边读还边模仿影片课件里看到的一些动作、姿势,以及听到的猴子们的声音,还有的出位去,邀约小伙伴一起读。在老师因势利导的指导下,他们大多能读出美猴王的语气,读出美猴王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形象特点,读出猴子们找到了“水帘洞”这个“安身之处”的欣喜若狂和顽劣的猴性,还读出了一定的节奏感,感受到了祖国文化之灿烂,语言之丰富优美。

  后来,我就干脆抛开教案设计,让他们自由自在地在课堂上即兴表演起来。

  一阵热闹之后,我和他们一起欣赏文中的对偶句,如:“四面更无树木遮阳,左右倒有芝兰相衬”、“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朝游峰洞之中。”。还教他们积累四字词,如:“瞑目蹲身”、“天造地设”、“抓耳挠腮”等等。而后,又组织大家讨论、质疑,畅所欲言地解决心中的困惑、疑难。

  最后,我顺势作出课外阅读原著的要求,因为我清楚这些孩子,虽然他们大多从电视等媒体上看过《西游记》,但真正读过原著的却是极少极少,那么,激发学生课外读好书、读成本的书的兴趣,正是时候,这是本课的目的之一,也是我作为一个语文老师的责任。

  今天这课,上得实在是痛快!它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体现了新世纪时代精神。

  我觉得,学习本是学习者自己的事,一切应由他来做主,而老师只是引路人,是导游、导演、导播……。

  从这,我又悟出:

  1、用课件辅助教学,很有必要,决然不是什么哗众取宠、玩花架子。这是实用的、实在的,是让孩子们受益的。

  2、课件不一定是要使用 flash等软件工具来做,也从未见有过什么规定或是约定俗成,说是只有用 flash等动画软件工具做的才叫课件。

  3、教学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甚至有些看起来不一定是教学资源,但也要千方百计利用来制成课件。

  4、我们可以设想一下,这《猴王出世》的课,是用电视剧的片段资料做课件效果好,还是用 flash做的动画课件效果好呢?我想,在实际之中这是不言而喻的。

《猴王出世》教学反思4

  《猴王出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特点,感受其形象,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这是教学的重点。课文是古代,语法、词汇与现代文均有所差异,因此,在课前布置了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资料弄懂字、词的基本意思,为课上学习清楚障碍,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进而读懂课文内容是教学的难点。 根据本文的语言表达特点,教学时,我以读为主线来安排教学过程。

  首先,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中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然后围绕“石猴是怎样出世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等问题读读议议。接着再读课文,读中感受形象。最后组织学生讲讲猴王出世的故事,并适度拓展,开展语文活动。孙悟空,学生大都比较熟悉,帮助学生感受他最初的形象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教学时我注意结合学生头脑中已经建立的孙悟空的形象,将读、想、做等有机结合,让孙悟空最初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鲜明地树立起来。

  如,“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可让学生边读边联系*时所感受的孙悟空的形象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想象后说一说,说后再读,这样,猴王形象就会在学生头脑中树立起来。 当然在本节课中也有不足之处:例如课文中有一些难认的字,其中,许多字在本课尚未列入“会认”的范围,这些字,学生凭借拼音会读即可。课文中有些词句,学生能知其大意即可。

  如,“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一句,学生大概知道“山里没有日期,冬天过去了还不知道一年已经过了”这个意思就行了。教师大可不必逐个细讲,只要在有些影响阅读的古今差异较大的词义出现时,可让学生通过查字(词)典解决,有的老师可直接告诉学生。避免占用课堂大量时间。

《猴王出世》教学反思5

  这篇略读课文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

  根据本文的语言表达特点,教学时,我让学生以读为主线来安排教学过程。首先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中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

  然后围绕“石猴是怎样出世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等问题读读议议。接着再读课文,读中感受形象。最后组织好听的四个字词语学生讲讲猴王出世的故事,并适度拓展,开展语文活动,课后还组织学生讲讲西游记的故事。课内课外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课教学中培养了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但是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学生虽有了阅读名著的兴趣,对中华古典名著的有较简单的了解,但要带领学生走进古典名著的大门,还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交流,去体会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猴王出世》教学反思6

  《猴王出世》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节选自元末明初小说家吴承恩写的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1.教学效果(思效)

  播放视频,激趣导入。

  教学导入犹如乐曲的“引子”,戏曲的“序幕”。多媒体可以更有效地再现情景,激发学生兴趣的特点。教学时,我借助多媒体播放影视剧《西游记》的片段,导入新课,营造很好的课堂氛围,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身临其境,为学生后来的学习提供参照,给学生视觉美。

  2.教学收获(思得)

  (1)精心备课,确定目标。

  拿到课文,我大吃一惊:如此多古文,学生能明白意思吗?不知编者是怎么想的?是不是超标了?仔细研读课文,在研读教材解读,我明白了:课文部分文字之所以遵照原文,保持不变,就是让学生读原汁原味的经典,让学生走进经典,感知经典。教师只要引导学生“紧走慢行”即可。再说,学生经过阅读,都能了解意思,不影响对原文的理解,有了这样的研读教材,我的教学目标更准确了。教学中我让学生自主阅读:你更喜欢孙悟空的哪一点?为什么?你喜欢的这一点在《西游记》其他章节有体现吗?有变化吗?然后我组织学生开展“《西游记》沙龙”,学生讨论,各抒己见,有了自己的阅读,有了自己的意见,有了讨论,自己的观点更加全面了,这对学生的人生观的形成有很大作用。

  (2)表演动词,品味动词。

  本课描写石猴的动词较多,教学中,每个自然段中出现的动词都是值得细细品味的,因为不仅要考虑到用词的准确,更能了解到具体的动作之间细微区别。教学课文第二自然段中“石猴进洞”中,我让学生找出“瞑、蹲、纵、跳、睁、抬、观”这一系列动词,其中“瞑”学生不是很了解,当我一边讲解,一边向他们做出动作时,他们恍然大悟,也学着做着样子。于是,我带领学生们一边朗读,一边用手做出相应的动作。学生们经过配有动作的朗读后,能够熟练地朗读出这一部分内容。感受到石猴身手敏捷、本领过人的英雄本色,再让学生带着这种感受读出对石猴赞叹、敬佩之情。因此,教学中关注动词的使用,从动词的品味入手,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不足之处(思失)

  品读不到位。在教学“石猴是如何称王”这一环节时,品读“连呼了三声”之后,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时,没有指导学生把石猴和其他猴子对比,更没有让学生

《猴王出世》教学反思7

  《猴王出世》一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特点,感受其形象,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这是教学的重点。课文是古代,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因此,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进而读懂课文内容是教学的难点。

  对于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同学们大都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在导入新课后,我让学生说一说你了解的孙悟空是什么样的,学生畅所欲言,“那么,你们知道孙悟空最初是什么样子的吗?”接着,引导学生认真读文章的课前导读,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采取半扶半放的方式引导学生借助课前导读,找出导读中的提示,让学生带着问题来阅读。

  通过学生读导读,他们知道了要求:

  1、认真阅读课文,看看石猴是从哪儿来的?

  2、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3、不懂的地方和同学讨论。

  学生读懂了导读的要求,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但是因为本文是古代,我又给同学们加了一条。

  4、在阅读本文时,要借助下面的注释加以理解。

  接下来,给学生留足时间,进行充分地阅读、思考,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在集体交流时,我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我进去!我进去!”、“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让学生边读边想像孙悟空的形象,这样,“美猴王”的形象就在学生头脑中鲜活起来了。

  在本节课中的不足之处:对“美猴王”的认识还不够充分,比如,它与其他的猴子有什么不同呢?可能抓住这个问题,学生才能更全面地了解石猴的与众不同。

《猴王出世》教学反思8

  《猴王出世》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特点,感受其形象,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课文是一篇古代,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因此,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进而读懂课文资料也是教学的难点。

  根据本文的语言表达特点,在教学设计时,我以略读课文的两个教学意图为目标,就是让学生运用本单元所学的学习方法来学习略读课文。另外,发挥略读课文的桥梁作用,使学生在略读资料向课外延伸。把传统文化读经典渗透于无形之中,基于这两个方向的指引,我留意的设计过程,既避免上成讲读课文,又不能一读带过。

  在实现第一个目标时,我以读为主线来安排教学过程。首先在课前让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了解课文的大体资料。在课中检查学生的朗读状况,并用自己的话说说“石猴是怎样出世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然后根据课文的特点,让学生说出自己不懂的词句分组交流、群众讨论。尽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的过程中,对词语的理解,我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根据字面意思、查字典和组词等办法教学生理解。对好词好句的品赏,让学生边读边观察句子的表达方式,然后让学生来仿写,体会古代语言的精美。

  在实现第二个目标时,我坚持以本文为引子,激发学生去读整本《西游记》的热情。于是,在开课时,我以孙悟空的美称开头。例:石猴、美猴王、齐天大圣等,激发学生在课文中找答案,最后又以美称、谚语和歇后语结尾,激发学生去整本书中找答案。根据学生课后看书的反馈,我发现这个目标到达了。课间学生争着说有关《西游记》的歇后语让我猜,同学之间交流读书感受,在班级召开讲故事比赛等。班级掀起了一股读经典的热潮。把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渗透给了孩子们。

  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读的不够,个性是在感受孙悟空的形象上,就应注意结合学生头脑中已经建立的孙悟空的形象,将读、想、做等有机结合,让孙悟空最初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鲜明地树立起来。如“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抓耳挠腮”,可让学生边读边联系*时所感受的孙悟空的形象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想象后说一说,说后再读,这样,猴王形象就会在学生头脑中树立起来。

《猴王出世》教学反思9

  也许是受上一篇课文的影响,今天,我们学习《猴王出世》,学生仍然对课文中词语关注度极高。

  第一个环节仍然是安排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读课文,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想一想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自主学习的时间结束了,几位学生相继提出对课文中几个词语的关注:“一朝天气炎热,与群猴避暑,都在松阴之下顽耍。”为什么是“顽耍”而不是“玩耍”呢?我仍然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学生,学生自己有解释,有学生提到了群猴的“顽皮”,所以这里的“顽耍”其实包含了两个意思,一个是“顽皮”,另一个是“戏耍”,中的一个词语可能包含几个意思。接着有学生又提出对“却又欠身上桥头”的“欠身”一词不理解,有学生拿出了自己的解释,甚至有同学搬出了字典,给疑问的同学一个更规范的解释。这样的课文中的确有些词句很有意思,有学生提出对“石猴喜不自胜,忽抽身往外便走”的“抽身”不理解,还有学生注意到这样的一个句子“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中的“受老天之气”不理解,希望别的同学能给出解释。看到这样的词句,这样的疑问,我不想过多的讲解了,我们的学生也都有自己的看法,班上更多的学生把自己的理解拿了出来,在互相的交流中,学生更好的理解了这些词句,更好的理解了文章。看着学生课堂上的这种发问,这种思考,我觉得,尽管可能课堂上学生所探讨的问题并不是学习目标中的重要研讨内容,但是的确学生在课堂上参与了,投入了,这就是一种变化吧!而且这种变化的的确确是相互关联的,如果前一课没有那样积极的讨论,这节课会继续针对这些词句思考吗?不会的!的确,我们应该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应该鼓励他们多参与,多讨论,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

《猴王出世》教学反思10

  《猴王出世》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特点,感受其形象,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在让学生初读了课文之后,抓住阅读提示里的两个问题“石猴是怎样出生的,怎样成为猴王的?”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资料。有效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在精读部分,我说,吴承恩笔下的孙悟空集神、猴、人三位为一体,让我们去课文中找找这三性。然后放手让学生抓关键词句去体悟石猴的性格特点。从石猴的出生去感受“神性”,从石猴的生活习性感受“猴性”,从石猴独闯水帘洞,带领群猴入洞感受“人性”。重点抓住他的“人性”展开教学,从猴子的勇敢、机智上体会石猴的特点。并引导学生思考:“是不是有勇有谋就能够成王?”从而明白作为王者还要有一颗仁慈之心。缺了这颗仁慈之心,就算原先说好“谁进的去出来的就是王”的,也未必能得到全部猴子的认可。

  但是问题还是在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过多,学生很多感悟都是跟着老师走。一堂课下来,虽然结构清楚,但是还是很累。总觉得学生对课文的体悟并不是很深入。于是第二节课一开始,我先在黑板上写下“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鼓励学生敢于质疑课文,想不到还真的有漏网之鱼。

  一个学生揪住文中的一句话“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来提问。她说,从“应声高叫一词”我们感受到石猴是十分自信的,但是为什么他在连呼了三声之后才跳出说话吗?这一个问题的提出,立刻让其他孩子瞪大了眼睛:是啊,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很多孩子开始若有所思……于是,我请学生来猜猜。一个孩子说,虽然后边是很自信的,但是毕竟那里边是什么谁也不知道,说明石猴还是有点害怕的,刚开始还是有些犹豫的。一个孩子不赞同了,他说,如果他是犹豫的,那后边就不说连声说“我进去!我进去!”说得那么急切,不像是犹豫的样貌。一个孩子好像想到了什么,高高把手举起说:“他不是在犹豫,他是在思考。说明猴子不是冲动的,他是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的。这不仅仅说明石猴很勇敢,也能看出他的聪明来。”不少孩子觉得挺有道理。突然,又一个孩子举手,说:“我知道!我知道!”在得到我的示意后,他说:“有可能是石猴故意要等三声之后再跳出来的。”这话一说,大家都觉得很个性。只见这孩子得意地说:“很明显。连呼了三声都没人敢出来,这时候石猴再出来,跟大伙一比,就显得个性威风。”嘿,别说,这一想法立刻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有孩子之后说:“对,石猴看到大家

  都不敢出来,因此个性得意地跳出来喊‘我进去!我进去!’。”我趁势让孩子想象当时的`情景,这时候他们都已完全进入情景了。一个说:“连呼三声都没人应,当时肯定是全场一片寂静。这时候石猴这一喊,就显得个性响亮。”一个说:“大家的目光都会齐刷刷地投向石猴,都会很羡慕他。”一个孩子又忽有所悟:“这样一来,就能得到所有人的关注,为后边成为猴王埋下伏笔。”“对,这才是石猴真正高明之处!”

  一个不经意的问题却能让我们揪出文章的精华来,不得不佩服孩子们的思考潜质!

  再比如,有一个学生问:“课文最后一段写石猴端坐上方说话的时候,他怎样会说《论语》中的句子——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这问题提得有些冷僻。我引导学生提问:“是啊,《论语》中的话他都能引用,而且一开始就来这么一句,是为什么?”有学生说,这样一说,就能抓住问题的中心,表达的意思很清楚。也有说,这样能让人觉得石猴个性有学问,不愧有王者风范。

《猴王出世》教学反思11

  孙悟空在学生脑海中是神通广大、身手不凡、尊敬师傅、嫉恶如仇、勇敢无畏的,那么最初的孙悟空是怎么样的?本课教学重点就是帮助学生感受他最初的形象。教学时,引导学生将读、想、做等有机结合,让孙悟空最初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鲜明地树立起来。如,“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可让学生边读边联系*时所感受的孙悟空的形象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想象后说一说,说后再读,这样,猴王形象就会在学生头脑中树立起来。

  当然在本节课中也有不足之处,经过专家指点,结合自己的反思,主要有以下几点不足之处:

  一、课文是古代,文中有一些难读、难认、难懂的词语,我可以将部分词语以课件的形式出示,略微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得读懂课文。设计教学时,在生字词教学环节,我经过很长时间思考,到底有没有必要将词语列入教学,最后考虑到要在一课时内结束这么长的一篇课文,决定字词环节由学生在预习时完成。但是我没有考虑到全体学生是否都会认真完成预习作业,如果没有完成,那在课堂中要想始终跟随学习脚步就存在一定难度,不能更好地融入课堂。

  二、导入环节是奠定课堂感情氛围的基础,导入精彩与否直接影响到课堂气氛。本次导入,我经过精心设计,以师徒四人图片出示,引导学生畅谈《西游记》,接着出示孙悟空的图片,引导学生谈一谈孙悟空的形象。但教学时,我没有及时出示图片,一直到揭题时才记起,这就导致学生没有目的性,无法紧扣文本主人公展开交流。另外,可以插入《美猴王》的音乐,从一开始就将学生带入到情境中,对激发学习兴趣非常有利,而我在之作课件时却将音乐安排在结课时,因为时间关系未播放。以后在设计课件时,可以多角度思考,将最有利的信息展现出来才能更好得为教学服务。

  三、教学时,我不够放手,总担心这样长的课文,如果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会完成不了教学目标。因此从感受石猴形象时,我引导学生抓住石猴的动作、语言等感悟形象,并结合课文精妙的语言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希望通过读、悟、说的方式进一步挖掘文本,从而加深理解。但是这不是精读课文,我在教学时没有必要字斟句酌,完全可以以“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石猴?从哪里感受到?”这一问题贯穿全文,将文章主线理清楚,再放手学生读、悟。教学时,该放手时要敢于放手,相信学生,他们可以做得很好。

《猴王出世》教学反思12

  我有幸参加了泉河头镇的同课异构活动,感谢每一位领导的指导。通过今天的执教,基本上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自己的教学水*得到了提升,也发现了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一、,在《猴王出世》这一节的教学活动中,我通过指导学生对句子中关键词语的把握并领悟其中的意思,进而指导朗读,让学生对经典的语言敬佩、欣赏,进而激发了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

  二、在研读“猴子称王”的部分,通过增、改、删、减重点词语、句子的方法,让学生发现语言的规律,学习表达的方法,感悟石猴的形象。使学生在读懂课文“写什么”的同时,也体会到了作者是“怎样写”的。这对于学生的阅读、习作水*提高是大有好处的。

  三、在教学“石猴是如何称王”时所给学生阅读时间偏少,学生没能抓住重点语句、重点词语进行提炼,教师又急于“要”答案,就有些过于“主体”,语言也出现了反复。在今后对于学生的默读速度和质量要进一步训练提高,教师在这种情况下今后也注意“引导”,切不可“急于求成”。

  四、教学以“读”主导整体教学过程,通过自读、指名读、齐读、指导读、换语气读等多种方式展开。教师的指导读和齐读效果显著,但是却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读”出自己心中的“美猴王”,应让学生更多的个性朗读,给学生展示自我认识、理解的空间、机会。

  五、细节处理不够到位。比如:“连呼了三声”之后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我只抓住了“我进去!我进去!”进行品读体会石猴的勇敢,效果虽然不错,但是听完王乃爽老师的同课教学后我发现,如果将她所关注的“连呼三声”部分教学融入的话,让学生先体会到群猴的胆小不敢进去,怕有危险,在有石猴的“我进去!我进去!”这种勇敢自信进行对比,那么对于理解品悟石猴的形象会更水到渠成。我想这也是开展“同课异构”活动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的初衷吧。

《猴王出世》教学反思13

  《猴王出世》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特点,感受其形象,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这是教学的重点。课文是古代,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因此,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进而读懂课文内容是教学的难点。

  课前,我让学生了解了《西游记》是我国古代的长篇神话小说,根据本文的语言表达特点,我以读为主线来安排教学过程。首先,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中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然后围绕导读提示“石猴是怎样出世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等问题读读议议。接着再读课文,读中感受形象。最后组织学生讲讲猴王出世的故事,并适度拓展,开展语文活动。孙悟空,学生大都比较熟悉,帮助学生感受他最初的形象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教学时我注意结合学生头脑中已经建立的孙悟空的形象,将读、想、做等有机结合,让孙悟空最初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鲜明地树立起来。

  由于这篇文章内容学生们都很熟知,于是我结合本单元的习作,学习给文章缩写,让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分析缩写的方法,找出重点段落,并用自己的语言练习概括,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学会缩写。这篇文章的学习可谓一举三得:理解感悟课文内容、练习说话、学会缩写。

《猴王出世》教学反思14

  本学期第一次公开课暨镇新教师汇报课终于结束了。第一次在上课前这般紧张。在今天上课前,试教了两次,效果都不太理想。值得高兴的是今天的课还是比较成功的。

  首先我的这堂课从一开始就是模仿王春燕老师在08年获得全国青年教师阅读观摩活动一等奖的那堂课,所以在设计上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其实是很少的。上课前我就询问了师父以及邢老师,这样是否可行,最终都得到了相对正面的答复,再加上自己认为:我作为一名新教师,本身就是学习模范的过称。但是我这个模仿也不是亦步亦趋的,我这个过程中,我充分研读了王老师的课堂实录和王崧舟老师对她的评价,还反复研究了王老师的教学视频,尽可能的深入体会她的设计意图,并逐渐将之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深刻认识到了自己身上的不足,以及与名师之间的巨大差距。首先是教学语言上,之前的两堂课下来,师父说你这课上的像高中的语言赏析课,没有趣味性。同样的研究言语形式,为什么王老师能够上的那么生动呢?仔细比较了自己和王老师的教学视频,分析两人的引导方式,马上找到了症结所在:王老师喜欢用“你发现了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而我更加习惯于“你能概括吗”等等抽象的语言。另外,王老师的语言,即使是提问题的时候也是抑扬顿挫的励,是富有亲和力的,而自己在前两节课的时候明显状态不佳,没有投入。当我在今天的课上投入激情之后,效果确实好了许多。

  其次是在教态上。课堂如舞台,观看自己的教学视频后,我发现自己的台风好像不是很稳,有一些不太优美的习惯性动作。这些我觉得需要在*时的日常教学中注意。

  其他还有就是课堂应变能力上的欠缺。这些差距使我深刻认识到一个人人会讲的道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真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一些都是需要自己在*时日复一日的教学中积累的。

  庆幸的是我还年轻,这是我的本钱,我还有许多的时间去学习,我还有许多的机会去实现自己的名师之梦。

  继续加油吧!

《猴王出世》教学反思15

  《猴王出世》一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特点,感受其形象,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这是教学的重点。课文是古代,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因此,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进而读懂课文内容是教学的难点。

  根据本文的语言表达特点,教学时,我以读为主线来安排教学过程。首先,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中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然后围绕“石猴是怎样出世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等问题读读议议。接着再读课文,读中感受形象。最后组织学生讲讲猴王出世的故事,并适度拓展,开展语文活动。孙悟空,学生大都比较熟悉,帮助学生感受他最初的形象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教学时我注意结合学生头脑中已经建立的孙悟空的形象,将读、想、做等有机结合,让孙悟空最初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鲜明地树立起来。如,“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可让学生边读边联系*时所感受的孙悟空的形象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想象后说一说,说后再读,这样,猴王形象就会在学生头脑中树立起来。

  另外选中这篇课文,在于学生们喜欢文中人物——孙悟空,能在孩子们的愉快心情中展开教学。设计教学时,我的构思是这样的:先让学生说说你心目中的孙悟空是什么样的,学生对他的金箍棒、虎皮裙,他那顽皮的动作和神态太了解了。一个在上面说,下面的同学仿佛此时的孙悟空就在他们眼前活灵活现--样。有的同学学他的猴样十足;有的同学学他的金箍棒,耍得左右翻飞;有的同学学他说话,引得大家捧腹大笑。有的同学讲孙悟空的故事。有孙悟空大闹天宫、闹地宫、闹龙宫;“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脍炙人口的名篇。故事后我让学生说说故事留给我们的思考和启发。有的说孙悟空敢说敢干,有挑战精神;他不怕玉皇大帝,敢于反抗;还有的埋怨唐憎:孙悟空舍命相救,他却人妖不分,那么容易被蒙骗,让孙悟空受尽委屈;我想如果像孙悟空一样有无穷的本领那该多好……孩子们打开话匣子,学课文变得很容易。15分钟的读书、思考后的交流、讨论更始热烈。后面的交流感悟、朗读展示,让为师感到了学生的潜力,这类课文放手,学生完全有能力学会,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以孙悟空的名字来由“石猴”到变化“美猴王”为线索,把故事过程展示出来,这样使教学过程显得更有趣。本文语言精练优美,节奏感强。教学中,我重点让学生充分朗读(个人读,小组读,全班齐读),在朗读中体会古代的的语言特征。还有句段赏读,让学生一边读,读出语气,感悟美猴王的顽皮、活泼、勇敢、个性。

  其中,孙悟空始叫石猴,再称美猴王。我点拨学生说一说:石猴——美猴王。让学生感受这称呼中微妙区别,并说说美猴王“美”在哪,学生将体会到:勇敢无畏,也是一种美。

  当然在本节课中也有不足之处:例如课文中有一些难认的字,其中,许多字在本课尚未列入“会认”的范围,这些字,学生凭借拼音会读即可。课文中有些词句,学生能知其大意即可。如,“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一句,学生大概知道“这块石头自从*开天辟地时就有了,日久天长,有了灵气”这个意思就行了。教师大可不必逐个细讲,只要在有些影响阅读的古今差异较大的词义出现时,可让学生通过查字(词)典解决,有的老师可直接告诉学生,避免占用课堂大量时间。教学过程中各步骤都能运筹帷幄,美中不足的是仍旧觉得难以真正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精读自己认为优美的部分,感受语言的精美,修辞的灵活运用,所刻画人物的栩栩如生。

  另一不足是朗读的指导欠缺时间,几乎没法进行。细想想,如果这一节课能真正放手自主,把教师琐碎的解析删除也许真可以面面俱到。教学之前还应让学生把预习任务完成得更好些,包括分段,概括段意,试拟标题,试谈人物印象,这些方面都做好了,前面那十几分钟也能充分应用到学生的自主阅读交流中去。


《猴王出世》练习题3篇(扩展8)

——英语写作专项练习题

英语写作专项练习题1

  Lost and Found

  (1)根据下面的汉语提示写一篇寻物启事。

  假如你是王利,在十五中工作,今天(2004年6月8日)早晨在上班的路上丢了手提包。 提包里面装有一支钢笔,一把钥匙和许多钱。

  例文:

  LOST

  I lost my handbag on the way to work this morning. There is a pen,a key to the door and a lot of money in it. I wish the finder to return it to me very soon. Will the finder please come to the NO. 15 Middle School or call me?My telephone number is 8675331. My name is Wang Li. I’ll pay him or her for it. Thank you!

  (2)情根据下面的汉语提示写一篇招领启事。

  你于今天(11月8日)上午在学校花园拾到手提包一个,内有钱若干及一个笔记本,请失主前来301室领取。

  例文:

  FOUND

  A handbag with some money and a notebook was left in the school garden this morning ( Nov. 18th ) . Will the owner please come to Room 301,Building 14 and get it ?

本文标题:2023年《猴王出世》练习题3篇【精选推荐】
链接地址:https://www.fukuyaka.cn/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114833.html

版权声明:
1.育才文库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2023年《猴王出世》练习题3篇【精选推荐】》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关于育才文库网 | 在线投稿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帮助 | 投诉与建议 | 人才招聘 |

Copyright © 2017-2024 育才文库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育才文库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沪ICP备170182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