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民兴巷地下人行通道施工图设计说明(完整)

来源:网友投稿 | 发布时间:2022-06-18 19:43:52 |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民兴巷地下人行通道施工图设计说明(完整),供大家参考。

民兴巷地下人行通道施工图设计说明(完整)

 

 - 1 - 民兴巷 地 下 人行 通道 施工图 设计说明 一、 概述 1.1 设计依据 1、《工程设计合同》 2、民兴巷道路专业施工图 3、《民兴巷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4、民兴巷道路红线资料 5、民兴巷地铁意见 6、民兴巷规划咨询意见 7、民兴巷立项文件 8、民兴巷、仙韵一路地下空间论证 9、初设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

 1)、应明确工程方案选择依据,补充比选方案等内容。

 回复:根据《民心巷、仙韵一路地下空间论证报告》及附图确认的工程方案 2)、明确现状管线迁改方案和规划管线的需求; 回复:具体详见管线综合断面图 3)、民兴巷人行通道基础置于黏土层,是否需要基础处理应明确。

 回复:民兴巷复核后基础采用 50cm 厚砂砾石换填 4)、隧道与周边建筑物的影响情况,是否有安全评价或采取相应结构防范措施。

 回复:《民心巷、仙韵一路地下空间论证报告》已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情况作出相应的安全评价 5)、通道断头预留接口,应提出预留对止水的保护措施 回复:已补充,详见设计说明第十三.2 条 6)、复核人行通道排水走向及出路。

 回复:由于本次设计只做道路红线范围内的结构设计,通道内结构未做排水坡度也无法确认排水的走向,后续施工时可根据两侧地块的排水设计,采用铺装层调整排水坡度。

 1.2 工程规模及主要工程内容 本项目下穿地道为民兴巷地下人行过街通道,为解决行人过街问题而设置。民兴巷地下人行过街通道位于民兴巷交叉路口,道路桩号 K0+393.538。

 由于本次地下通道设计只做道路红线范围内结构设计,没有涉及到通道出入口及排水照明等其它专业。民兴巷地下人行过街通道设置 1 个主通道,通道长 12m,与道路夹角为 26 度,主通道净宽为 14.4m,其中人行通道净宽 6m,商业用净宽 7.8m,中间设置 0.6m 方形柱,柱上设 0.8m 矩形通长梁,通道总面积为 211.5m2 。

 二、 设计规范 及技术标准 2.1 设计规范 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 2、《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 11-2011)(2019 版); 3、《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CJJ 69-95); 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3362-2018); 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3363-2019); 6、《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3650-2020); 7、《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 8、《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JTG/T 2231-01-2020); 9、《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166-2011); 10、《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GB/T 50476-2019)

 11、《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

 12、《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

 1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2018 版)

 14、《地下结构抗震设计标准》(GB/T51336-2018)

 15、《城市道路工程技术规范》(GB 51286-2018) 16、《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 年版)》(CJJ 37-2012 )

 17、《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2019 年版)》(GB 50688-2011)

 18、《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2-2008 )

 - 2 - 19、《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20、《成都地区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范》(DB51/T5072-2011)

 21、《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19); 2.2 技术标准 1、结构设计基准期:100 年;设计使用年限:主体结构 50 年; 2、安全等级:一级,重要性系数 1.1; 3、环境类别:I-C 类; 4、设计荷载:城—A 级,人群活载标准值 5KPa; 5、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0.1g,特征周期 0.45s,抗震设防烈度 7 度,抗震设防类别为丁类,抗震设防措施等级为 7 度; 6、民兴巷道路等级:城市支路 7、抗浮安全系数:1.05 8、防水等级:一级; 9、耐火等级:一级; 10、地道净高:4.6m; 11、净宽:14.4m。

 12、基坑安全等级:1 级 三、 工程地质条件 3.1 自然地理特征 地形、地貌及交通条件 场地位于成都市成华区府青街道龙八里社区八里庄地铁站附近区域。场地地势平整,钻孔孔口标高为 505.19~506.13m,最大高差 0.94m ,地貌单元属于岷江水系二级阶地地貌。

 气象特征 成都地区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其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无酷署、冬少冰雪。根据成都气象台观测资料,成都地区的气象指标如下:

 1)气温:多年平均气温 16.2℃,极端最高气温 38.3℃,极端最低气温-5.9℃。

 2)降水量: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947.00mm,最大日降水量为 195.2mm。

 3)蒸发量:多年平均蒸发量 1020.5mm。

 4)相对湿度:多年平均为 82%。

 5)日照时间:多年平均为 1228.3 小时。

 6)风向与风速:主导风向为 NNE 向,多年平均风速为 1.35m/s,最大风速为 14.8m/s(NE向),极大风速为 27.4m/s(1961 年 6 月 21 日)。

 3.2 区域地质概况 成都地区地质构造位于扬子地台四级构造川西褶皱带的成都坳陷中(图 3.1),该坳陷的展布与成都平原基本一致。成都市位于成都坳陷的南隅,西距龙门山约 50km,东距龙泉山 20km。

 成都坳陷新近运动以来,沉积了巨厚层的松散第四系沉积物,沉降活动强烈,而自上更新世至今,断裂及沉降活动大为减弱,趋于稳定,本场地距成都最近的地下隐伏断裂较远,属微弱活动的地壳稳定区,因此该场地的稳定性是良好的。

 隆起褶断带第四系沉降区低山丘陵西部山地北带断褶山门龙灌县名山大邑安仁新津安德镇郫县成都彭山金堂简阳安县绵阳四成都龙泉山平原褶断带川盆地蒲江新都凹陷盆地隐伏断裂彭州 图 3.1 区域地质构造纲要图 3.3 地层结构 本次勘察钻探深度范围内,揭露的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素填土层(Q4ml)、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Q3al+pl)。

 拟建场地位置

 - 3 - 现对各地层特征描述如下:

 (1)杂填土①-1:色杂,松散,稍湿~湿,主要以建筑垃圾、卵石、砼块为主,混少量黏性土、植物根系及生活垃圾,其中 K0+160~K0+465.126 段为原道路,表层为道路结构层(面层混凝土厚度 30-50cm,下部为路基层厚度为 60-80cm),下部为回填建渣、卵石等;其余段表层为回填建渣、卵石,含少量粘性土、建筑垃圾,填筑时间大于 5 年。层厚 1.2~4.5m。

 (2)素填土①-2:褐灰色,褐黄色,松散~稍密,稍湿~湿,以黏性土为主,含植物根系,局部夹少量的卵石、碎砖等杂质,该层道路沿线均有分布,据调查回填时间大于 5 年。层厚 0.6~5.3m。

 (3)黏土②-1:黄色,褐黄色,部分呈灰褐色,稍湿,可塑,切面光滑,无摇振反应,干强度及韧性较高,由黏土矿物组成,含铁、锰质结合及钙质结核,局部夹少量白色高岭土,该层普遍分布。层厚 1.9~4.2m。

 (4)黏土②-2:黄色,褐黄色,稍湿,硬塑,切面光滑,无摇振反应,干强度及韧性较高,由黏土矿物组成,含铁、锰质结合及钙质结核,局部夹少量白色高岭土,该层局部分布。层厚 0.9~3.7m。

 (5)卵石③:灰黄色,稍湿,卵石成份主要为火山岩、变质岩为主,强~微风化状,坚硬,磨圆度较好,呈亚圆形,分选性较差,粒径为 2~8cm,个别粒径大于 20cm,局部夹少量漂石,砂、泥质充填为主。据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成果,结合全取芯孔卵石含量和密实度,将其划分为:松散、稍密、中密等三个亚层。

 松散卵石③-1:卵石含量为 55%~60%,排列混乱,大部分不接触,N120 锤击数小于 4 击。

 稍密卵石③-2:卵石含量为 60%~65%,排列混乱,部分接触。N120 锤击数为 4~7 击。

 中密卵石③-3:卵石含量为 65%~75%,呈交错排列,大部分接触。N120 锤击数为 7~10击。

 (6)中砂④:褐黄色,中密,稍湿,主要由长石、石英颗粒组成,夹少量粘性土,分布于卵石层顶面上。该层局部分布(仅 ZK13 有分布)。层厚 1.5m。

 上述地层的空间分布特征详见《工程地质断面图》。

 3.4 水文地质条件 (1)地表水 场地区域内地表水主要为局部人工水渠及局部分布的水塘,水渠常年水流,水量不大。

 (2)地下水 场地内地下水主要为上层滞水、孔隙潜水,上层滞水主要分布于上部填土层中,受大气降水补给,无统一地下水位;孔隙潜水主要分布于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卵石层中,受大气降水、地下水径流补给,有统一地下水位。勘察期间在钻孔内未测得地下水埋深为 1.6-10.8m,相应标高为 495.33-504.20m,地下水以蒸发方式排泄。

 3.5 水和土的腐蚀性分析评价 水的腐蚀性分析评价 本次勘察在附近地下水水井取得 2 件水样作水质简分析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场地内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

 场地土腐蚀性分析评价 在场区内勘探点取土试样共 2 件进行了室内的腐蚀性试验,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 年版),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微腐蚀性,腐蚀性评价见表 2.5.2。

 场地土的腐蚀性评价表

  表 2.5.2 取样编号 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评价 按环境类型 按地层渗透性 环境类型 指标 SO42- (mg/kg) Mg2+ (mg/kg) OH- (mg/kg) 渗透类型 指标 pH 值 ZK7 Ⅱ 含量 127.75 18.45 0.00 B 含量 7.60 评价标准 <450 <3000

 <64500 评价标准 >5.0 等级 微 微 微 等级 微 ZK13 Ⅱ 含量 106.95 21.70 0.00 B 含量 7.43 评价标准 <450 <3000

 <64500 评价标准 >5.0 等级 微 微 微 等级 微 对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腐蚀性 取样编号 渗透程度 Cl-- 含量(mg/kg) 评价标准 腐蚀等级 W10 B 52.25

 <250 微 Y34 B 36.45

 <250 微 对钢结构腐蚀性 取样编号 pH 值 评价标准 腐蚀等级 W10 7.60

 >5.5 微 Y34 7.43

 >5.5 微 注:表中 A 地下水位以上的碎石土、砂土,B 指可塑、软塑、流塑的粘性土。

 不良地质作用及埋藏物情况 拟建场地地势起伏不大,场区地层以水平状为主,无不良地质作用,无埋藏的河、湖、沟、

 - 4 - 坑和坟场。

 岩土的工程特性指标建议值表

 土

 层 名

 称 重

 度 γ (kN/m3 )

 压缩模量 E S

 (MPa) 变形模量 E O

 (MPa) 粘聚力 C (kPa) 内摩擦角 φ (°)

 承载力 特征值 [f ak ]

 (kPa) 杂填土①-1 18.5 4.0 / 10.0 8.0 90 素填土①-2 18.5 4.0 / 12.0 8.0 100 黏土②-1 20.0 4.0 / 25.0 12.0 140 黏土②-2 20.5 6.0 / 30.0 15.0 200 松散卵石③-1 21.0 / 15.0 / 25.0 220 稍密卵石③-2 21.5 / 18.0 / 30.0 300 中密卵石③-3 22.0 / 25.0 / 35.0 500 中砂④ 20.5 / 10.0 / 22.0 100 注:承载力特征值【f ak 】参照《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3363-2019)

 四、 工程设计 4.1 总体设计 本地下人行通道主要为地道主通道结构图。

 民兴巷地下人行通道本次设计总长 12m,总宽 15.6m。

 4.2 地道主通道 民兴巷主通道为普通钢筋混凝土箱型结构,净宽 14.4m;其中人行通道净宽 6m,商业用净宽 7.8m,中间设置 0.6m 方形柱,柱上设 0.8m 通长梁,净高 4.6m;箱体结构顶板及侧墙厚均为 0.7m;底板厚 0.8m,且底板位于方柱处加厚 0.7m,作为柱基础。

 地下通道端头处设置变形缝,基底如遇软弱交界处需增设沉降缝。

 五、 设计要点 1、通道所受恒载包括通道自重、通道侧面顶面填土及其顶面路面自重的压力。

 2、通道承受活载按暗涵考虑,不计入冲击力。

 六、 主要材料 本地道所有材料质量要求符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3650-2020)的有关规定,并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或地方标准。本桥所有的材料及标准件产品均应采用通过国家级或部级鉴定的产品,并应按国标部标要求进行抽样检查。

 (1)混凝土 P8C40 砼:主通道框架、通长梁、柱基础。

 C40 砼:方形柱。

 C20 砼:垫层 水泥质量符合最新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的规定。

 施工前应进行混凝土最佳配合比设计和试验,并严格控制混凝土水灰比和坍落度,对拌合混凝土的骨料的品质、粒径等必须严格筛选,综合考虑施工顺序、工期安排、环保影响等各种因素,通过试验,保证混凝土强度。

 为了保证施工进度,提高混凝土的性能,建议拌制过程中添加适量的混凝土外加剂,如减水剂和抗裂型防水剂等。同时为了降低水化热,避免早期混凝土收缩造成开裂,可适当掺加粉煤灰矿物质拌和料,但不能掺加氯盐。

 混凝土的内在质量和外观品质严格控制。混凝土浇筑时应保证浇筑进度和振捣密实,所有工作缩缝应认真凿毛、洗净、吹干,确保新老混凝土的结合强度,并应注意混凝土的养生。所有外表均应达到平整、光洁。

 (2)普通钢筋 采用 HPB300 级钢筋和 HRB400 级钢筋。HPB300 光圆钢筋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用钢第 1 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T 1499.1-2017)标准规定,抗拉强度标准值 fpk=300MPa。HRB400带肋钢筋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用钢第 2 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T 1499.2-2018)标准规定, 抗拉强度标准值 fpk=400MPa。

 钢筋连接应满足《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3650-2020)要求,如各构件钢筋之间有相互冲突情况,应以普通钢筋避让预应力筋,主要构件钢筋避让附属钢筋的原则,其他未明确事项详见《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3650-2020)。

 七、通道 防水 本工程防水等级设计为一级防水。

 地下工程渗漏水大多发生在施工缝、变形缝、穿墙管及预埋件等细部构造部位,为了提高上述部位的防水功能,将防水方案从单一的防线提高到多道设防,根据不同部位的防水要求将钢板止水带、防水卷材、防水涂料等几种材料复合搭配使用,大大减少和避免渗漏水状况。

 - 5 - 防水设计原则:

 (1)、总原则以防为主,多道设防、刚柔结合、综合整治。

 (2)、对通道区间除做好防水层施工外,强调做好结构混凝土自防水,抗渗等级不得小于P8。

 (3)、对变形缝、施工缝、穿墙管等特殊部位要采取多种加强措施,严格按照《地下工程防水设计规范》相关要求执行。

 (4)、选用的防水材料及措施,要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及耐酸碱特性,要使防水层具有连续整体密封性。

 (5)、做到在无水条件下进行开挖、支护施工,本着简单易行、效果显著、造价低等因素选择等实践应用证明有效的治水方法。当采用降水方案时,应考虑采取措施保护地下水源。

 7.1 结构自防...

本文标题:民兴巷地下人行通道施工图设计说明(完整)
链接地址:https://www.fukuyaka.cn/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280.html

版权声明:
1.育才文库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民兴巷地下人行通道施工图设计说明(完整)》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关于育才文库网 | 在线投稿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帮助 | 投诉与建议 | 人才招聘 |

Copyright © 2017-2024 育才文库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育才文库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沪ICP备170182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