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消防疏散应急预案(全文完整)

来源:网友投稿 | 发布时间:2022-06-30 08:05:03 |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消防疏散应急预案(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消防疏散应急预案(全文完整)

 

 消防疏散应急预案 一、总则 (一)目的 为了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确保在学院发生火灾事故后,能够及时有效的组织灭火救灾,保障教学、科研、生活的正常秩序和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预案。

 (二)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国家、地方有关消防法律法规为指导,贯彻执行“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坚持“群众性、科学性、依法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和启动灭火应急疏散快速反应机制,强化消防安全管理,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和学生的积极性,减少和防止火灾的发生,确保学院的安全和稳定。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主要适用于在学院范围内发生火警、火险及火灾事故后,消防部队到达前的火灾扑救及疏散等工作,消防部队到达火灾现场后,应急指挥部主要起协调配合作用。根据有关规定,确定以下场所为学院消防重点部位:学生宿舍、教学楼、实验室、试验站、办公楼等。

 二、火灾应急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一)灭火和疏散应急领导小组及职责 1、组长:

 2、副组长:

 3、成员:

 4、职责:牢固树立“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的理念,每年定期组织全院师生进行消防安全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建章立制,保证全院消防灭火工作认识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组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落实隐患整改;收集火场信息、决定灭火对策;成立现场指挥部,指挥协调各职能小组开展工作,迅速果断将火灾扑灭在初始阶段;向公安消防队介绍火场情况,协调配合到达火场的公安消防队开展各项灭火行动、疏散工作;配合协助公安消防机构做好火灾事故调查工作。

 (二)火灾现场指挥及工作小组及职责 火灾发生后,在学院灭火和疏散应急领导小组成员未赶到前,起火(场所)有关部门负责人作为现场临时指挥员,负责组织现场力量开展灭火和疏散工作。灭火和疏散应急领导小组成员赶到后,在公安消防队来到火场之前成立现场指挥部,院领导是火场应急处置工作的总指挥,立即将现场人员组成灭火行动组、疏散引导组、通讯联络组、安全警戒组开展灭火和疏散工作。火灾扑灭后成立火灾事故调查组,配合公安消防机关调查火灾事故原因。

 1、灭火行动组:组长由起火部门领导担任,组员主要由现场的师生及保卫值班人员组成。

 职责:组织师生员工开展扑灭初起火灾、控制火势等工作,同时了解起火原因及现场状况,为指挥部的决策提供情报依据等。

 2、疏散引导组:组长由起火部门领导担任,组员由起火现场的管理人员、火灾现场的教职工、学生骨干等担任。

 职责:根据火势大小、起火部位、风向等确定判断是否需要人员紧急疏散和抢救物质。如需紧急疏散须及时确定疏散路线,打开所有疏散出口,并遵循“救人第一的原则”组织火灾现场人员疏散等。

 3、通讯联络组:组长由已赶到现场的学院中层领导担任。

 职责:积极联系、协调有关部门,上传下达,保障指挥部各种指令及时准确到达相关部门。火灾发生后,立即通知学院灭火和疏散应急领导小组所有成员赶到现场按本预案进行处置。在火灾发生时,指挥现场人员开展灭火、疏散工作等。

 4、安全警戒组:组长由已赶到现场的其他中层领导或党员干部担任。组员由已赶到现场的教职工组成。

 职责:划出警戒区域,设置警戒线,疏散围观群众,禁止其他无关人员、车辆进入火灾现场,维护秩序,保护火灾现场等。

 5、火灾原因调查组:组长由分管院领导担任。成员由起火部门领导及相关工作人员组成。

 职责:保护火灾现场,配合协助公安消防机构做好火灾事故调查工作,找出火灾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对事故分清责任,对责任人和责任部门提出处理意见。

 三、预防和预警机制

 (一)完善消防管理制度,逐级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做好火灾预防工作。院各系、教研室、实验室、试验站负责做好本部门管理和场所的火灾预防工作, 定岗、定责,把消防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基层岗位,落实到人。

 (二)经常性组织实施安全防火监督检查。学院消防安全重点部位应当进行每日防火巡查,并确定巡查的人员、内容、部位,发现火险隐患责令及时整改。各系、教研室、实验室、试验站也应对本部门管理和使用的场所经常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巡查的内容应当包括:用火、用电有无违章情况,设备、线路有无老化损坏;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是否畅通,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是否完好;消防设施、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是否在位、完整有效等等,对存在的火险隐患,应当及时予以消除。

 (三)积极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及组织师生员工进行消防演练。院党政办、学办和研办要积极配合大学保卫部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使师生员工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消防安全素质和防火灭火技能。

 (四)建立畅通的信息渠道和严格的安全信息上报机制,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充分的保障。

 四、火灾事故的等级和预案启动响应程序 (一)火警:指存在引发火险或火灾的可能,但还没有引发火险或火灾的情况。现场人员应马上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隐患发展成为火险或火灾,并保护好现场,同时报告大学保卫部,保卫部根据情况会同有关部门,对引发火警的部门场所进行调查,并划定责任,同时限期整改隐患。

 (二)火险:指已产生明火并燃烧,但火势仍处在初起阶段。现场人员应尽快利用附近配备的消防器材灭火,控制火势,并将其扑灭。火险消除后,现场人员要保护好现场,并报大学保卫部。保卫部对火险情况进行调查,在整改期间,发生火险的场所应停止使用,整改合格后方可使用。

 (三)火灾:指火势蔓延,形成火场,火势进入了燃烧发展阶段。现场人员应立即报警,同时,一边继续控制火势并争取扑灭火灾,一边组织人员和重要物资进行疏散。接到报警后,灭火和疏散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应立即组织力量赶往现场,并在公安消防队来到火场之前成立现场指挥部和工作组开展灭火和疏散工作。

 五、报警 火灾发生后,现场人员应立即拨 119 火警和保卫部报警。报火警时要求:

 一是沉着镇定、不要拨错电话号码延误时间。

 二是简练准确地讲清下列内容:

 (1)告知报警人姓名、住址、工作单位、联系电话; (2)告知失火的准确地理位置(单位名称、地址、楼馆号、楼层、房号); (3)详细说明火场的基本情况,如火灾发生时间、燃烧物质、火势大小,人员、重要物品情况,周围有什么重要建筑,消防车从哪个地方驶入比较方便等等。

 三是通过呼喊等方式向起火楼馆内和附近建筑物的其他人员报警,使之尽早疏散。同时派人员到路口、道路边等待、指引消防人员进场灭火。

 如火灾现场有多人在场,上述报警处置应分工同时进行。

 六、火灾的扑救及灭火方法 (一)火灾各阶段的扑救 火灾发展过程大致经历初起阶段、发展阶段、猛烈阶段、下降和熄灭五个阶段。

 1、火灾初起阶段的扑救。初起阶段的火灾燃烧面积不大,火焰不高,辐射热不强,烟和气体流动缓慢,燃烧速度不快,是扑救的最好时机,只要发现及时,用很少的人力和消防器具就能把火扑灭。所以,在灭火中必须抓紧时机,迅速利用附近的灭火器具扑救,力争将火灾扑灭在初起阶段。

 2、火灾发展阶段的扑救:由于初起火灾没有及时发现扑灭,燃烧速度加快,燃烧面积已经有所扩大,进入了燃烧发展阶段,需要一定的人力和灭火器具才有可能将火灾扑灭。现场人员应立即报警,同时继续尽力控制火势。接警赶到的现场指挥员尽可能在此阶段前组织灭火行动组开展灭火工作,必要时切断起火场所的电源,迅速利用灭火器、消火栓(接上水带、水枪打开消火栓阀)控制火势,并力争扑灭火灾。

 3、火灾猛烈阶段的扑救:如果火灾在发展阶段没有得到控制,随着燃烧时间的延长,温度、热辐射剧升,燃烧速度加快,燃烧面积迅猛扩展,使燃烧发展到猛烈阶段,这个阶段的火灾情况十分复杂,必须组织更多的灭火力量经过较长

 时间,才能控制火势,扑灭火灾。此阶段应继续用消防栓水枪等压制火势的蔓延,同时采取关闭防火门及其他室内迎火面的门窗,打开背火面的门窗等措施阻缓烟气的蔓延,引导烟气向有利于灭火的方向流动,为人员疏散和公安消防队的赶来争取时间。

 (二)灭火的基本方法 简言之,灭火就是为了破坏已形成的燃烧条件,达到灭火目的。灭火的基本方法:

 1、隔离法:即将还在燃烧的物质与未燃烧的物质隔离,形成阻止火势蔓延的空间隔离帶,使火势不能连续蔓延,如搬运起火点附近未燃物等; 2、窒息法:即隔绝空气,使可燃物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停止燃烧。(如用砂子、水泥等不燃物遮盖燃烧物、用惰性不燃气体、液体喷到燃烧物上使之得不到空气而窒息); 3、降温法:即降低着火物质的温度到燃点以下而停止燃烧。(如用水或将水洒到火源附近的物体上,使其不形成新的火灾区等。但扑灭化工、电气火灾需谨慎,对于电气线路,电器设备发生火灾,首先应切断电源,然后用 1211 灭火器或干粉灭火器灭火,只有确定电路无电时,才可用水扑救)。

 4、抑制法:就是中断燃烧的连锁反应。(如将有抑制作用的灭火剂喷射到燃烧区,使燃烧终止,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三)火灾处置的一般原则和注意事项 1、指挥灵活,快速反应。

 建立由灭火和疏散应急领导小组成员组成的指挥部统一指挥协调各方面力量开展灭火疏散工作,同时根据不同阶段的情况,以现场人员为主,成立一线指挥小组,迅速查明火场情况,根据事态的发展,制订火灾扑救及疏散方案并迅速组织实施。

 2、先控制后扑救。

 对不能立即扑救的火灾,首先控制火势的继续蔓延和扩大,在具备扑灭火灾的条件时,展开全面的扑救。

 控制火势时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适当的方法:当建筑物一端起火向另一端蔓延时,应从中间控制;建筑物的中间部位着火时,应在两侧控制,但应以下风

 方向为主。发生楼层火灾时,应从上面控制,以上层为主,切断火势蔓延方向。对密闭条件较好的室内火灾,在未作好灭火准备之前,尽可能关闭门窗或采取隔离可燃物的方法控制火势的蔓延和扩大。

 3、先救人后救火。

 发生火灾时,如有人员被火围困,要立即组织力量抢救,应坚持救人第一,救人重于救火的原则。在适用这一原则时可视情况,救人与救火同时进行,以救火保证救人的展开,通过灭火,从而更好地救人脱险。

 4、先重点后一般。

 在扑救初起火灾时,要全面了解并认真分析火场情况,区别重点与一般,对事关全局或生命安全的人员和物资要优先抢救,之后再抢救一般物资。

 七、火灾中的疏散基本程序 (一)火灾中的人员疏散基本程序 1、火灾发生后,即使火灾处在初起阶段,起火点现场除组织起来的灭火人员外,其他暴露在火场的人员应尽快(在 90 秒内)撤离起火点现场,并通知同一建筑物内的其他楼层、房间的人员做好疏散的准备。

 2、当火势一时无法扑灭,蔓延到了发展阶段。在现场的教职员工、学生骨干应立即组织在起火建筑物内的所有楼层、房间的人员有秩序疏散。基本步骤是:

 (1)由在场的起火单位负责人或最熟悉现场环境的场所管理员担任指挥员,把现场的教职员工、学生骨干组织起来,尽快根据火势、烟气、风向及人流密度等情况,确定疏散方法、疏散顺序、疏散保障与引导方式。

 (2)采用广播系统或呼喊、敲打桶、盆等容易引起他人注意的方法,通知所有人员疏散,并在每一层楼的楼梯道口安排人员维护疏散秩序,避免人员因恐慌互相拥挤造成践踏伤亡事故。

 (3)按照先疏散抢救着火层人员,其次疏散抢救着火层上层人员,尔后疏散抢救着火层下层人员的顺序组织疏散(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能同时进行)。

 (4)将人员疏散到附近上风方向的安全空旷地带后,以班级、宿舍、科室等为单位立即清点人员,发现人员失踪,立即报告现场指挥部组织力量搜救。

 (二)重要物资的疏散 重要物资一是指易燃、易爆、剧毒等遇火、遇水后产生更大灾害的物品;二

 是指被火烧后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物资和档案资料。

 重要物资的疏散一般由专门组织的突击队负责。重要物资的疏散应避免与人员疏散冲突,当通道被大火封锁或仍有大批人员进行疏散时,突击队可先将重要物资转移到离起火点较远、相对安全的房间等缓冲地带,再将重要物资从窗口、阳台等转移到安全的地方。灭火行动组要配合控制火势,延缓火势向存放有重要物资的部位蔓延。

 (三)疏散的一般原则和注意事项 1、疏散工作要组织有序,迅速开展。

 疏散人员越是慌乱拥挤,疏散速度越慢,而且容易发生践踏伤亡事故。所以,必须做好疏散的组织指挥工作,确保疏散有组织有秩序地进行。

 2、正确选择疏散路线:

 (1)选择最短的直通室外的通道、出口; (2)尽量避免对面人流和交叉人流; (3)选择烟雾尚未充斥有新鲜空气的通道出口; (4)选择直接通往疏散楼梯间通道出口。

 (5)必要时拆卸门窗、打通建筑物非承重墙体开道疏散。

 3、积极帮助处于惊慌、昏迷、病重及老、幼等无行走能力的人员,当疏散救护力量不足时,可采取疏散缓冲法,先将患者转移到比较安全的房间,然后再进一步疏散到安全地带; 4、烟气充斥时,疏散人员应利用口罩、毛巾、衣物(加水湿润更好)等捂住鼻孔以防止烟呛、中毒,必要时应采用较低的行走姿势或爬行,有组织的向下层、出口处疏散,撤离火场。

 5、在疏散过程中应注意排烟,如打开背火面的门窗、关闭迎火面的门窗或利用排烟设施排烟等,保障疏散线路畅通。

 6、要阻止撤离人员搬运大件物品阻碍通道,阻止已撤离人员返回现场寻找物品。

 7、要充分利广播设备、手提式扩音话筒等安抚被困人员情绪,引导人员灭火、疏散和自救。

 8、火灾现场有电梯的,应迅速迫降至一层,禁止使用(消防电梯除外)。

 9、火灾中被困人员的施救。对在火灾中被困人员的施救一般由专门的公安消防人员进行,对不配备有专业器械、未受过专业训练的学院师生员工应禁止返回火场救人,但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由现场指挥部组织力量在火场外围对被困人员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本文标题:消防疏散应急预案(全文完整)
链接地址:https://www.fukuyaka.cn/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5562.html

版权声明:
1.育才文库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消防疏散应急预案(全文完整)》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关于育才文库网 | 在线投稿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帮助 | 投诉与建议 | 人才招聘 |

Copyright © 2017-2024 育才文库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育才文库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沪ICP备170182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