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振兴乡镇 >

2023年乡镇小学三年发展规划(6篇)

来源:网友投稿 | 发布时间:2023-08-08 10:40:09 |

篇一:乡镇小学三年发展规划

  

  XXXX小学三年(2023-2025)发展规划

  一、学校概况

  XXXX小学,是一所公办完全小学,创办于2018年,学校环境优美,设备设施先进,领导班子团结协作、勇于进取,教师队伍稳定和谐、爱岗敬业;学生遵纪守法、阳光自信,学校认真贯切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发展全校师生的法制观念和民主意识,形成了依法治校的育人氛围。

  二、发展优势

  学校占地面积16839平方米,学校校舍建筑面积共有11574平方米,近几年来,学校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标准化的办学条件,优美的育人环境使这所街办小学焕发新姿,使服务范围区内的学生能够公平的享受教育生活。现有学生2770多名,教职工142人,50个教学班,每个教室均设有多媒体一体机。各室齐全,现有仪器室、实验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微机室、图书室、阅览室、舞蹈室、音体美器材室、卫生保健室、心理咨询室各1个,学生用计算机共92台,教师机数135台。学校图书册数为:3万余册,能充分满足学生阅读的需要。

  三、指导思想和办学理念

  以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推进学校发展,深化课程改革,把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坚持“和而不同,和谐共生,乐教乐学,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推行“数字化,人文化”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深入地推进素质教育,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学校发展总体目标

  在教体局的领导下,依靠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和管理的改革,把学校办学水平整体推进。在三年内,保证教育质量、人员素质、学校管理和办学条件进一步提高,争取实现教学质量在全县名列前茅。

  (一)发展定位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实际发展状况,学校应具有发展的前沿意识,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多元化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另外,学校应具有弘扬传统文化意识,形成传承传统文化与创新校园文化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培育学校人文氛围,把学校建设成为师生共同成长、自主成长、快乐成长,具有内涵发展优势的精致学校。

  (二)指导思想

  以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强化校长职责和使命担当,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激发办学活力,提升育人水平,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

  质量的教育。

  (三)分类目标

  1、德育目标:

  发挥政教处和少先队组织的职能作用,通过三年的努力,实现管理规范,制度健全,筑牢学生成长成才思想基础;积极开展活动,规范学生养成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学生成长助力;树先进典型,使学生有榜样,有目标。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构建学校、班级、学生网络德育系统。将德育生活化,家庭化,创建立体德育网络。

  ①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加强法制教育,学生违法犯罪率为零,确保不出现重大责任事故。

  ②举办各种各样的文体活动及进行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爱班、爱校、爱家乡、爱祖国的热情。

  ③推进文化建设,结合本校实际,对校园环境进行精心设计和布置,切实提升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设计创作凸显学校特色的校训、校歌、校徽、校旗等;对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予以精炼归纳,逐步形成体现师生共同理想追求和价值取向的学校精神。推进班级文化建设,鼓励学生自主设计班名、班训、班歌、班徽、班级口号等,增强班级凝聚力。

  ④强化升旗集会的教育功能,坚持每周一国旗下讲话。重点抓好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并使之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

  2、安全工作目标

  ①加强安全组织建设和安全制度建设,做到组织分工明确、制度齐全、预案科学,保证安全工作的高效,同时,能根据形式的发展不断完善制度,让安全工作始终做到有法可依。

  ②加强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各项安全制度的落实,强化安全责任追究制度,让安全工作渗透于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

  ③加强安全教育和学校综合治理。确保校舍、校园周边环境、食品、学生交通的安全,确保不出现重大安全事故。

  3、教师队伍建设目标

  ①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规范教师职业行为。教师在执教过程中要自觉做到: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②强化教师业务培训,努力提高教师业务和教育教学水平。认真落实教师的培训任务,确保按时全员完成培训,提升广大教育干部和教师的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通过学习,使自己的政治、业务素质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加强自身的实际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转变教育理念、教育行为,把教育理论落实到实处;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转变自身教学观念,进一步研究教学方法,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

  4、教学教研工作目标

  ①落实科组教研活动计划,深入开展新课改活动,认真开展听课、评课活动。

  ②教学质量,提高优秀率和合格率。

  ③做好“培优补差”,特别关心学困生的成绩,教师认真做好学情分析,做好督导和措施落实工作。

  ④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传承中华书法艺术。

  ⑤培养学生广泛的学习兴趣,不断增强学生艺术素养,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⑥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各科开齐开足率达100%。

  ⑦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每学年100%的教师参加公开课的上、听、评活动,确保30%的教师能参加校级及以上公开课或优质课活动。

  ⑧在学生中间开展各种社团活动,本着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兴趣和特长的教学理念,丰富课外生活,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5、办学水平目标

  ①稳定学校发展规模,确保招生区域内适龄儿童100%入学。

  ②狠抓德育铸魂、课程建设、阳光体育、文化建设,书香育人、习惯养成等活动,并使各项活动日常化、常规划。

  6、学校管理目标

篇二:乡镇小学三年发展规划

  

  XXXX小学德育建设三年发展规划(2023-2026)

  一、德育建设目标

  以学会做人为核心,深化德育与课程、德育与生活、显性教育与隐性渗透的有机融合,努力建设富有福山特色的德育课程体系;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完善“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德育工作机制;整合校内外德育资源,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形成“四自”教育的育人模式,为每一个学生成才打好思想品德基础。

  二、主要措施

  1、深化自我教育、自主管理机制的探索

  学会做人是学校德育的核心目标,学会自我教育和自主管理是学生学会做人的基本途径,也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根据不同年级学生自我教育和自主管理能力发展阶段的特点,提出各有侧重的相应要求,由浅入深,分层递进;逐步形成自育育德、自治治事、自学学问、自养养性的“四自”育人模式。

  2、构建学校德育课程体系

  (1)强化学科德育在学校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课堂教学是学校德育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也是培养

  学生学会做人的主要渠道。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科教学的德育内涵,使德育与学科内容有机结合,与学生的成长需要有机结合,在学科教学中引导学生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积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在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理想信念和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审美情操教育,注重对学生的人格与品质培养,竞争与合作意识培养等。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既教书又育人。

  (2)构建重实效、显特色、有品牌的校本德育课程体系

  第一类:班团课、校会、专题教育等课程的规范化。充实和完善“四自”教育系列德育校本教材。

  第二类:传统德育活动的课程化和特色化。如纪念“一二·九”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民族节庆日系列、红五月科普艺术节、校园体育节、读书节等,使其特色更加彰显。

  第三类:社会实践课程的序列化和品牌化。形成高一军训、高二学农、高三社会调查;高一科技之旅、高二南京考察、高三成人仪式;文化之旅、红色之旅、爱心之旅等多个序列,并努力打造品牌项目。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的课程建设

  良好的心理品质、健全的人格是学会做人的重要标志。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系列化与常规化,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模式,提高校园心理危机干预能力,增强学生自我

  心理疏导和调适能力,使每一位学生拥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与健全人格。

  3、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体系

  不断探索和实践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充分开发社会、家庭的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合力作用,为学校德育营造良好的大环境。

  (1)搭建家长德育网络

  家长学校:充分利用家长和社会教育资源,成立家庭教育讲师团,开设家庭教育讲座,帮助家长进一步了解新形势下青少年教育的内涵,切实掌握促进德育内化的有效方法。

  家长委员会:充分发挥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参谋、监督作用;宣传国家有关教育政策法规,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水平。

  (2)组建社会德育资源库

  充分利用福山社会资源在学校德育中的作用,营造全社会合力育人的良好氛围。邀请科学家、文化名人、劳动模范、英雄人物、校友等来校作讲座、与学生对话。依托博物馆、科技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面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进一步弘扬主旋律。

  (3)建立学校、社区共建的有效机制,形成社会育人合力,不断丰富青少年学生寒暑假生活。紧密配合公安、交

  通、环保、青保等部门,加强综合治理,规范校园周边交通秩序管理、文化娱乐和商业经营活动,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4、建设一支具有较高专业素养和育德能力,富有敬业精神勇于创新的全员德育队伍。

  (1)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升班主任队伍的自我发展能力。构建校本培训系列,形成岗前和岗位培训的规范和体系。加强德育研讨,提升班主任队伍的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依托市、区的骨干班主任培训机制,形成一支骨干班主任和德育名师队伍。每年进行校优秀班主任的评选和表彰,为班主任的发展搭建平台,提供机会。

  (2)成立任课教师全员参与的“班级工作组”,深化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每一位教师对学生的思想修养、道德品质和人文素质教育都负有直接责任,强调德育的全员、全程、全方位。明确所有教师的课堂育人职责和课外育人岗位,把育人宗旨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以丰富的学识、高尚的师德、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自身的人格魅力教育感召学生。

  学校行政、后勤人员要强化管理就是服务、服务也是育人的工作观念,真正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

  (3)持续开展“关爱工程”、“爱心基金”、“党员下班级上党课”等德育特色项目。

  5、不断形成科学、开放、多元的学校德育工作的评价

  机制。

  (1)进一步完善学生的德育评价体系。在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主体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强调德育评价的过程性和发展性,建立健全学生成长记录档案。

  (2)探索年级工作组、班级工作组工作模式下的班级管理评价体系、班主任工作评价体系,以及学科教师育德评价体系。

篇三:乡镇小学三年发展规划

  

  **小学(2021-2023)三年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

  宕昌县临江小学(2021-2023)三年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

  学校本着“团结、进取、求实、创新”的精神,以“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办学理念,以“质量立校、育人为本”为办学宗旨,始终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提高依法治校水平,规范办学行为,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推行民主管理制度,形成“全员参与,团结协作,推进素质教育”、“齐心协,力,扎实工作,提高办学质量”的教育特色。以“建设有特色、文化内涵深厚、适合学生发展为发展目标的乡村名校”为工作重点,明确方向,统一思想,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努力把我校建设成为一所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现代化学校。为此,对学校的办学做出如下规划:第一部分:学校办学现状分析

  一、学校基本情况

  宕昌县临江中心小学是在岷县、漳县地震后在2013年在原来的基础上修建的,后受其空间位置的限制,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发展壮大。

  学校经过长期积累和发展,已初步形成良好的精神风貌,无论硬件和软件建设都有了长足进展,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现有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27名。附属幼儿园1个,在校幼儿49名。根据规划学校将在三年时间发展为12班规模,

  在校生人数将达到120余人。我校现有教师19人,学历合格率100%,其中,本科学历人数占85%以上。学校占地4986.6平方米,建筑面积1440平方米,拥有一栋三层的综合教学楼;有13个小组的少年宫活动项目,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条件装备方面,图书、仪器等配备均达到一类标准。校园文化精雕细刻,匠心独运,彰显特色,为师生学习和生活创设了一流的环境和发展空间。

  二、学校发展优势

  1、学校管理规范化。

  学校依法治校,以德立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党支部的监督作用和工会组织的民主管理职能,结合奖励性绩效工资,学校制定了一套健全的教育教学评价制度。在“统一领导、全程管理、分部负责、分权赋职”的管理机制下,重视纵横层次的协调性,强化室、组、班级的全局意识,全员意识、民主意识,明确干部岗位职责已基本形成学校的组织文化和团队精神,能体现科学和人文相融合的现代管理走向。

  2、师资队专业化

  学校一直重视教师政治学习和师德教育,强化校本培训,已逐步形成一个师德水平较高、业务和科研能力较强的教职工群体,并有一批在县内有较高知名度的优秀教师、骨干教师、教坛中坚,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3、文体活动多样化

  学校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全面发展、特长发展创造条件,利用乡村少年宫,开展了校园运动会、广播操、篮球赛、乒乓球赛、羽毛球赛、呼啦圈比赛、跳绳比赛、书法、绘画、写作、朗诵、演讲等等学生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形成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4、学风教风优良化

  学校要求师生以“要为成功找方法,不以失败找理由”为座右铭,坚持“优良的校风塑造人”的思想,狠抓学风、教风教育,狠抓各类常规的落实,认真实践为学生众生发展奠基的办学思想,着力打造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广大教师积极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形成了我校教师独特的教风,从而提高了学校办学效益和质量。在近几年办学水平综合督导评估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一个明志向、守纪律、勤学习、勇进取的优良学风和乐奉献的教风初步形成。

  5、办学行为正规化。

  形成教科研活动有机结合、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效果显著,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学质量稳步上升。以德治校取得明显变化,人性化管理唤起学校谋求发展的迫切需求。这是师资流动与政策变化都难以削弱的优势。

  6、校园环境绿化化。

  为了构建绿色校园、人文校园、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多年来学校大力扩大校园、草坪、花草栽种面积;

  目前有绿化面积234平方米,栽植树木花草250多株。校园体育场地齐全,体育器材齐全,基本满足学校正常的体育活动课的需求。

  三、目前面临的挑战

  1、丰厚的校园文化尚未形成,品牌概念意识不强。

  近些年来,特别是通过争创省级规范化学校,学校的发展开始由粗放型发展向提升内涵型转变,这种转变要求我们立足于学校传统,高瞻远瞩把握未来,分析学校自身优势与不足,形成学校的个性化,打造学校品牌。学校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意识不强。在学校发展中,形成了学生乐学、教师敬业的优良传统,学校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但没有充分发扬、利用,缺乏对文化积淀整合的创新意识。因此,学校没能够在充分把握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丰富的校园文化。

  2、学校质量内涵的个性不鲜明

  质量内涵应当由学校结合当地社区需要、经济发展需要、学生实际现状与发展需要而提出,并不断改进,最终形成富有学校个性化特色。教育方针是国家对办学质量、办学方向等宏观层面的基本要求,它没有必要对学校的质量内涵做出详尽的规定。在以往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学校缺少这一方面的理性思考。

  3、教育改革过程中学校引领作用的发挥不充分。

  教育改革以来,学校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改革模式,积累办学经验,形成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但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学校并没有充分发挥深入研究探索、实验的功能,改革基本上是一种被动行为。实践证明,变革的实践产生新的理念,新的理念又将带来新的探索与变革,只有形成良好的理念与实践变革的互动关系,学校才能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发展。

  4、教师队伍结构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从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来看,年龄结构老龄化,平均年龄48周岁,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有所显露,教师的知识结构过于单一;

  专任教师对教学常规管理和自身专业化发展认同感不强,加大了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难度,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随着教育改革的纵深发展,教育模式、育人方式呈现多样化,以适应学生多元化发展需求。由于以前“应试”教育较为注重学科知识,忽视学生其它能力,以致于限制教师的发展。因此,很难适应今天的教育。只有突破以往教师专业结构,才能促进教师素质的全面提升。

  5、教师、学生素养的提升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

  教师的责任心、课堂教学水平近几年虽有明显提高,但由于历史原因,教师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还需进一步加强,教育理论素养还应该进一步提升。学生没有完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一些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缺乏积极进取的动力。教师和学生的这些品质已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飞速发展。

  6、办学条件与现代教育不相适应,亟待进一步改善

  尽管近几年学校尽力改善办学条件,更新教育教学设施设备,但与现代化小学相比明显落后,就是与辖区内同类学校相比也不再具有优势,既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形象,又制约着学校的发展。如何争取

  加大投入力度,使学校面貌能有一个根本性的改变,是学校自身应该值得研究的问题。

  7、校园文化有待于加强。

  学校目前的校园文化建设还跟不上现代教育的发展步伐。做好校园净化、绿化、美化“三化”建设工作,要加强校园“书香”文化建设、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让墙壁会说话,小草会唱歌,使学生在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里熏陶,从而提高学生情操。

  8、学生养成教育不够。学生来源多样,基本素质和成长环境差异较大,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学生整体素质有一定的难度。

  4、学校硬件设施不够。由于资金问题,学校电子白板已经陈旧,严重形象课堂教学;没有标准化餐厅,学生就餐困难;教师住宿紧张等。

  通过现状分析,不难看出:尽管学校发展面临着不少问题,但学校的外部环境和内在优势,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上述问题,是学校欲求进一步发展、提升学校办学质量、打造学校品牌所应高度重视的。历史赋予了我们的责任,我们有义务努力去探索改革解决。

  第二部分:学校的发展目标和思路

  一、发展思路:以精细化管理为切入口,以教师专业化培养为着力点,以生活化德育为新亮点,以生态课堂构建为增长点,以和谐促发展,以质量铸品牌。办学特色:以生活化德育教会学生做人。

  (1)办学宗旨: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

  (2)办学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质量强校

  文化兴校

  品牌强校

  (3)办学目标:将临江小学小学建设成为一所县级先进示范学校。

  (4)培养目标:把学培养成为身心健康,学会感恩,学会学习,学会审美,学会健体,并能主动发展,自我完善的小学生。

  二、培养目标:把学生培养成为身心健康,学会做人,学会感恩,学会学习,学会审美,学会健体,并且能主动发展、自我完善的小学生。

  (1)校训:勤思、博学、求实、创新

  (2)校风:团结、自信、求真、自立

  (3)教风:尚德、爱生、开拓、进取

  (4)学风:自主、探究、合作、明理

  第三部分:工作目标与实施途径

  一、基本策略

  突出一个主题

  改革与发展;

  确立“三种意识”1、生本意识。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校要发展,关键在于培养的学生是否有质量、有特色。

  2、师本意识。确立教师是学校发展第一根本的理念。针对学校实际,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创新工作机制,积极实施“名师工程”。并根据不同层次教师的不同需求搭建各种平台,提供更多帮助,让不同层次的教师获得不同程度的成长和发展。

  3、校本意识。立足学校教研、校本管理,牢固树立学校即家庭,学即研究、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的观念。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充分发挥教师群体的智慧,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

  加强教师与教师、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形成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创新的内在机制。

  二、实施策略

  师生发展策略:

  1、以养成教育为切入点,以德育实践为重要载体,切实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①切实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深入开展“讲师德、塑形象,讲学习、比素质”和“文明科室”等竞赛活动,大力倡导“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乐于奉献”的师德风范;

  积极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热爱学生、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成为每位教师的自觉行动;

  健全师德考核制度和竞争激励机制,促使教师高度自觉遵守师德规范,切实履行岗位职责,树立良好形象。

  ②狠抓小学生养成教育。全面贯彻落实《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深入开展创“文明示范学校”、“五星班级”活动;

  坚持从小事抓起,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卫生等习惯;

  通过校园之星、优秀学生、各项标兵的评选,从不同层面树立学生行为规范的典型,让学生从身边学起,从小事做起,逐步形成富有校本特色的常规教育。

  ③着力建设有特色的班级文化。不断完善班主任考核细则,各班制定具有自我约束的班级公约,形成“诚实、文明、团结、守纪”的班风和“会学、乐学、刻苦、主动”的学风;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努力形成班级文化建设特色。

  ④不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切实增强师生的净化、绿化、美

  化意识,进一步规范言行、改善人际关系,着力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努力改善校园环境,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使校园时时处处凸现教育性。

  ⑤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社区等社会团体和共建单位的作用;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科技活动、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

  鼓励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⑥完善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积极探索依托社区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完善家访、发放联系卡等学校家庭联系制度,每学期召开1-2次家长会,开展多种形式的家教培训活动,积极争取家长的协助和配合,努力形成合力。

  ⑦强化法制、安全和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积极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不断提升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确立“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搞好以校长信箱和结对帮扶为主要载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特殊家庭学生、留守儿童给予更多的关爱。积极探讨行为不良学生的教育挽救措施,不断总结有效的教育模式。

  ⑧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的育人功能。办好队校,加强队知识教育,并努力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小干部。积极发挥队会、班刊、宣传窗、红领巾广播站、电视台等宣传媒体的作用。增强队组织自主管理力度,抓好学生行为规范的竞赛、检查和评比工作,努力发挥校外辅导员等社会教育资源的作用。

  2、以优化教学管理为着眼点,以课改实验为抓手,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1)进一步规范教学常规

  ①严肃执行教育政策法规,认真实施新课程标准,开齐开足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严格按课表上课,不擅自更改或挤占活动型课程。

  ②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的时间和质量。

  ③强化值周教师职责,定期或不定期对教学常规进行问卷调查、随机抽查,坚决杜绝松、懒、散、应付了事现象,努力走“轻负担、高质量”的教改之路。

  (2)深入推进课改实验

  切实转变教育理念,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加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扎实推进课改实验工作。

  积极探索对“新教材、新理念”的教研新路,努力提高广大教师的业务素质、课堂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大力提倡每位教师写教学反思,每位教师每学期上交两篇教学案例,一篇论文,并通过各种交流活动实现资源共享。

  确立“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引导学生改进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从培养学生掌握初步的学习方法着手,使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等习惯。

  改革教师工作评价机制,期中、期末对教学工作进行全面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教案编写、作业批改、听课评课、工作态度等,奖优罚劣。

  (3)做好评价工作:①修订学生评价体系。注重学生发展过程特点的描述,重视学生发展过程的全面性评价。

  ②发挥检测的评价与反馈发展功能。根据新课程标准,做好形成性检测、抽查和年段过关质量调研工作,认真进行教学质量分析,及时反馈,查漏补缺。

  ③建立竞赛(比赛)制度。定期组织口算、朗读、书写、作文、英语、美术、书法、计算机等知识、技能和素质竞赛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以建设校本教研制度为出发点,以课堂教学研究为重点,努力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1)优化教研组。坚持“以老带新,以强带弱”的原则,合理组建教研组,选聘爱岗敬业、积极上进、业务能力强、关心教师团体成长的同志担任教研组长。

  (2)加强校本培训。健全校本培训体系,营造学习、研究氛围,做到统一要求和按需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定期讲座和个体自学相结合,定期组织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时事政治和有关的重要文章,认真组织开展现代教学技术和各类业务培训,力求教、研、训的有机统一,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和教

  育理论水平。

  (3)强化校本教研。

  各教研组每周集中一议,及时讨论、解决遇到各自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不能解决的问题则记录下来,月底在学校教研大组活动时汇报交流。

  每位教师每学期在教研组内上一节以上公开课,认真做好听课记录,并积极参加评课活动。评课时,要求听课教师人人发言,在肯定成绩的同时,重点指出存在的问题。积极参加其他教研组的听评课活动。

  每学期每位教师至少有一次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市级以上听课回来,必须在一周内上好汇报课。

  开展教学基本功比赛活动。

  (4)大力推进现代化技术教学。

  每学年对教师进行一次以上多媒体知识的培训,提高教师学习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的能力,发挥多媒体教学等现代教育设备的特有优势,使之达到与课程、教材、教学的有机整合。

  (5)积极实施“名师”工程。

  ①不断完善《学校教师管理条例》。对教师的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教学水平、班队工作、基本功水准、科研能力以及教育理论的掌握与运用等方面提出一系列要求。

  ②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途径,精心搭建教师专业化发展平台,促使优秀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③加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积极探索教师快速成长的有效途径,并让教师自主评价自身所获得的专业发展水平。

  三、学校发展策略:1、狠抓教育科研。

  (1)不断壮大教育科研骨干队伍。教科研骨干成员每学期撰写一篇自己在教科研方面的心得体会,每学期指导教师论文1——3篇,学校根据得奖、发表情况进行奖励。

  (2)完善教科研奖励机制。把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取得的科研成果列入专业考核内容,加大奖励力度,以激发教师科研热情,提高教师科研能力,提升学校科研层次。

  2、以打造优势品牌为着眼点,以特色学校创建活动为契机,积极推进学校特色建设

  充分发挥明德项目学校的优势,积极开展中西方经典文化诵读。

  (1)努力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化的兴趣,继续搞好经典文化诵读展示。

  (2)制订教学计划、教学目标,编写校本培训教材,建立评估体系。

  (3)实行目标管理,不断扩大优势,并能在各类比赛中提高知名度。

  3、以提升教育服务品位为增长点,以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设施、优化育人环境为保障,提高学校办学信誉

  (1)根据学校经济状况,逐渐改善师生办公学习条件,学生微机室的更新。

  (3)保证教室现代化教育设施设备的完好率,提高使用率,更新更换部分现代化的电教设施设备,逐步达到规定标准和要求,健全管理、使用和维修等制度,(5)重视图书、阅览室建设,建立综合实践活动室、计算机教室。建设阳光书吧,班班建立图书角,学校图书每年更新在5%以上,保证学生图书借阅率。

  (6)注重校园的绿化、美化,和校园文建设。届时生均绿化面积达到120平方米,在校园栽植长青树种,做到“春有花,下有荫”,花园式校园绿化格局。动场地达标、有200米的环形跑道,篮球场、足球场、排球场、乒乓球台、等体育设施,为师生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和生活环境。

  第四部分、保障措施

  1、形成群体合力

  提高全体教职工思想认识,达成“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共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努力工作,保证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2、重视班子建设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按德才兼备的原则,配备干部队伍,做到专业结构、能力结构、年龄结构相对合理。学校中层干部采用聘任制,并逐步向“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定期考核、组织聘用”的选拔机制过渡。坚持一周一次的学习制度,加强党的方针政策、教育法规、教育管理理论的学习,加强业务培训,努力建设一支团结协作、作风民主、廉洁自律、开拓创新,具有现代教育思想、按教育规律办事、能运用先进管理方法和手段实施管理的新型干部队伍。更新教育理念,大胆改革创新,确

  保学校发展规划的顺利实施。

  3、强化过程管理

  健全有关制度,采取相应措施,抓好全过程管理,及时调控,避免、减少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确保各项工作按既定的方针有效地开展。

  4、健全监控机制

  积极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发挥好工会、教代会的参政、议政和监督作用,确保学校健康、有序地发展。

  5、拓宽办学领域,积极寻求支持

  师资、投入和管理是办好学校的三个重要方面,而投入则是学校这台机器得以正常运行的保证,更是学校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和物质条件。学校努力做好工作,赢得办学单位对学校的重视和支持,争有一定的资金,为学校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未来三年,是充满着希望和挑战的岁月。只要我们朝着既定的目标,发挥自己的聪明睿智,相信方法总比困难多。我们期待着,我们的汗水一定能浇灌出满园春色。

篇四:乡镇小学三年发展规划

  

  XXXX学校2023-2025三年发展规划方案

  第一部分

  学校现状及分析

  一、学校基本情况

  XXXX学校创建于2014年6月,学校坐落于“天下之中,商圣故里,大汉之源”的XX区,东临菏商路,南临复兴大道,西临西环路,北临商圣文化园,距离XX市区20公里,拥有优越的交通区位优势和良好的水系生态环境。

  学校占地240亩,投资3.6亿元,按照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建设,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目前,学校共有100个教学班,其中,小学28个教学班,初中36个教学班,高中3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756名。

  教师346名,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52人,占比14.9%;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282人,占比81.2%;具有专科学历的教师12人,占比3.4%;建校六年来先后有6人次获国家级、75人次获省级、207人次获市级,294人次获区级荣誉或奖励。

  学校管理团队践行集团“学术领导,行政服务,项目管理”的管理理念,探索适合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的管理模式。实施学部负责制,变“中层管理”为“学部管理”;实行扁平化管理,压缩学校组织结构层级,减少无效劳动,提高管理效益;构建“1+1+x”教师工作系统,让每一位教师都参与进来,实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干。

  六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新课程写作教学示范学校、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

  -1-

  作先进单位、山东省家庭教育示范基地、XX市教学工作先进单位、XX市教学特色学校、XX市校本培训示范学校、XX市干事创业先进单位、市级精神文明校园、XX区突出贡献奖、XX区教学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二、学校发展优势

  1.依托集团,特色办学。学校依托山大基础教育集团的雄厚办学资源,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逐步走出了一条“依托集团,创新实施,育人为本,辐射周边”的特色办学之路。

  2.管理团队,务实高效。学校领导班子年富力强,干事创业,团结进取;中层干部分工明确,合作紧密。建成了一支运转流畅、管理高效的团队。

  3.师资队伍,奋发有为。学校教师结构合理、精力充沛、专业精深。在学校良好教研氛围中,一大批年轻教师通过学习、培训、交流、研讨等一系列锻炼,具备了自我反思、同伴协作、敢于挑战的工作能力。初步建成了一支“务实团结、进取卓越、师德优良”的教师队伍。

  4.课程体系,丰富多元。学校依托集团成熟的课程体系,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逐步构建了有XX地域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开发了劳动课程、体育分项课程,非遗课程,德育课程,社团课程等校本课程,探索出了形式多样的课堂组织形式,给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学习体验。

  5.教学成绩,卓有成效。六年来,学校中高考成绩始终位于市区前列,享有较高的社会声誉;学校办学质量得到市

  -2-

  区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文明守礼,阳光乐观”的校园文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赢得家长和社会的认可。

  三、学校发展面临的挑战

  1.学校的发展、进步与社会、家长对学校的要求和期望之间还有一定差距;

  2.学校快速发展,原有的教职工考核办法相对滞后,学校各项工作的激励机制亟待完善。

  3.新建学校不断增多,优质生源的竞争日趋激烈,招生压力逐步加大。

  4.学校的加速发展,教师队伍的不断扩大,优秀管理人才短缺的问题日益凸显。

  5.高效课堂改革,凸显出教师教科研水平的滞后和专业化发展的不足。

  6.学校高质量发展,显现出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亟需软硬件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升级。

  7.社会及家长对学生评价维度的单一与集团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之间的差距较大。

  第二部分

  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义务教育和现代学校制度部分提出的要求。坚持“共享生命成长”的办学理念,秉承

  “教师发展的沃土,学生成长的乐园”的教育追求,通过“养心育德,养根育能”的教育策略,-3-

  践行“站在文化的角度思考教育,站在教育的角度思考教学,让孩子发生真实性的学习”的教育理念,依托集团资源,继承优良传统,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把学校打造成“学生向往,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一流名校。

  二、发展目标

  1.学校发展目标

  建设全方位的育人体系,以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以特色建设促进学校办学质量提高。

  研究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发展的方向与策略,实现各学段有效衔接、均衡发展,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和综合效益。

  成就一批有影响力的教育教学名师,巩固和发展学校的优质教育品牌地位。

  2.人才培养目标

  努力实现“社会文明的源头,人生幸福的起点”学校愿景,培养“品德高尚、阳光乐观、思维活跃、身体强健”具有人生幸福底色的高素质人才。

  第三部分

  基本目标、任务及其实施策略

  一、学校管理

  1.基本目标

  践行“学术领导,行政服务、项目管理”的管理理念,优化学校管理系统,完善管理机制,健全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益;以制度引领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推进学校管理的民主化、规范化、制度化进程;以亲身示范、智慧引领

  -4-

  的管理信条,将学校精神、集团办学理念、教育思想落实于学校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创造适合师生发展的生命场。

  2.具体措施

  (1)优化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效率。在集团管理理念引导下,优化学校“条块”管理模式,发挥学校五大管理中心理念引领、顶层设计的作用,发挥学部、年级的创新落实作用,彰显“条”与“块”的管理优势,提高管理效率,突出我校十二年一贯制的管理特色。

  (2)修订完善管理制度,规范办学行为。充分发挥党支部、教代会组织的作用,汲取教职工代表的智慧,全面修订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细化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做到学校管理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全面的精细化管理目标,有可操作的精细化管理细则,有高效的反馈评估机制。

  (3)发挥十二年一贯优势,提升学部管理效能。实行扁平化管理,通过学部管理,使学校教学管理、教科研管理、学生管理落实到每个老师和学生;构建“1+1+x”教师工作系统,让每一位教师都参与进来,落实全员育人、一岗双责、一专多能的工作机制。

  (4)加强学校中层干部队伍建设,打造优秀管理团队。通过集团培训、学校培训、外出学习、自身学习、岗位锻炼,提升管理人员素养,提高执行能力,打造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管理队伍。

  3.达成指标

  (1)明确“条块”职责,学校、各中心、年级相互协

  -5-

  调,有效创新落实,增强执行力。

  (2)修订并进一步完善学校各类规章制度,装订成册,让学校的每一个老师、每一个学生、每一位家长都能按学校章程办事。

  (3)培养管理人员成为协调的好手、管理的高手、教育的能手。

  二、队伍建设(教科研中心、教学管理中心)

  1.基本目标

  整体提升教师队伍综合素养和专业水平,打造一支奉献型、研究型、创新型、专家型教师队伍;建立完善教师培训课程体系,提升教师培训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2.具体措施

  (1)加强教师职业规划。将学校发展与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结合起来,通过教师个人分析、学期工作计划制定、学科组评价等方式加强职业规划的科学性、动态化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幸福指数。

  (2)构建教师培训课程体系。依托山大基础教育集团优厚的资源,结合我校教师队伍特点,立足我校教师发展需求,构建学校教师培训课程体系。对学校教师分岗、分类实施3年一个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课程。通过师德修养、基本规范、职业规划、专业提升、教育与管理、教学研究等6个模块的学习,涵育人文精神,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和专业水平。

  (3)搭建教师发展平台。搭建读书平台,按照我校教

  -6-

  师岗位特点和发展需求,分岗分类,组建学科组、班主任等四个读书团队,并分时间段,进行团队研读活动,读书分享活动,营造读书氛围,促进教师成长;搭建研究平台,以“学科课堂模式”研究课题为核心,组织校本课题研究,以点带面,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到科研沙龙、学刊征文、教学展示、教学比赛等教研活动中,引领教师向研究型专家型教师发展。

  (4)

  制定教师专业发展方案。每两年组织一届新老教师结对的青蓝工程,通过发挥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加快年青教师的成长。

  3.达成指标

  (1)形成教师个人评估报告。对教师个人进行以三年为一周期的系统性规划,过程跟踪,每年形成一份给予教师成长的阶段性评估报告。

  (2)造就一批教育教学名师。学校通过师德修养、教育教学能力和效果、科研水平和成果三维评价,在未来3年内,教师团队的成长呈现出合理化、梯队化的良性发展趋势,形成一支市区教坛精英、市区教学能手、市区骨干教师、校级骨干教师组成的优秀队伍梯队。

  三、学术研究(教科研中心)

  1.基本目标

  践行”学术引领,行政服务,项目管理”的工作理念,构建“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的教师发展新生态,实现“科研兴校”。

  -7-

  遵循

  “教育教学工作课题化,课题项目研究校本化”的原则,把科研工作与日常教育教学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引领教师做切合实际,能够胜任,富有实效的小课题研究,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2.具体措施

  (1)开展校本课题研究。以学科组为单位,以学科工作室为平台,加强集体备课和学科教研活动;以课堂模式研究为核心、以提升课堂效率为目标,成立课题组,开展校本研究。

  (2)组建校本项目团队。聚焦我校实际问题、关键问题,成立“特色高考研究项目”“生涯规划项目”“家校合作项目”“非遗进校园项目”等研究团队。构建学校、年级、项目团队三位一体的管理机制,立足年级实际工作组织开展项目研究。

  (3)加强教科研专项培训与交流。依托山大基础教育集团,加强校际间的教科研交流与协作。通过专家引领、研究团队点对点交流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师教学研究水平。

  (4)加强过程管理。通过组织立项论证、中期研究汇报、阶段性成果梳理等多种方式,加强研究督促指导。促使研究步骤更加明确、研究程序更加规范、研究思考更加深入,构建“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的教师发展新生态,助力教师在研究中成长,在团队中成长。

  (5)加强经验总结、成果推广。搭建同读一本书、课题研究沙龙等各类校内平台,举办读书交流会、课题研讨会

  -8-

  等活动,并结合各级各类教育教学大赛,引导教师申报课题、撰写论文。组织开展校本教育教学成果申报活动,落实教科研奖励条例,推广优秀成果。

  3.达成指标

  (1)拥有课题研究成果。各学科撰写论文1-3篇,市级课题成功立项1-3项,课堂模式日臻完善。

  (2)编撰校本期刊《陶育论教》。收集并整理我校教师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方面的优秀课例、教学反思、论文等,集结成册,加以推广。

  四、课程实施和教学管理(教学管理中心)

  1.基本目标

  有效落实“主题式教研”,以“研”促“教”,打造学校教研特色;研究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学科学习环节指南》;完善课程结构,形成分项课程、非遗课程、德育课程、社团课程、劳动课程等具有XX地域特色的课程体系;推动国家课程校本化资源从“有”到“优”转变,打造一套体现一贯、符合校情、助力教师的学科资源体系;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以学生发生真实性学习为目标,打造有学校特色的生命课堂。

  2.具体措施

  (1)推进“主题式教研”工作。以学科工作室为着力点,第一阶段,通过培训、示范引导各学科熟练掌握“主题式教研”的流程,并在实践和反思中不断完善环节和流程;第二阶段,引领学科工作室、备课组结合教学中的真问题有

  -9-

  效规划学期教研主题;第三阶段,以成果、任务驱动各学科教研。

  (2)编制《学科学习环节指南》。加强各学科对课堂、早读、自习、周末、假期学生学习各环节的有效管理,由学科工作室负责实施,在兼顾十二年一贯制的前提下,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学科学习环节指南》。根据《指南》做好对学生学习环节的精细管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实施多元化校本课程。为适应不同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多元化需求,学校坚持实施多元化校本课程,让学生在实践和体验中提升能力。教学管理中心成立课程实施管理团队,按照验收课程资源,规划课程实施的时间、空间,做好课程实施的过程记录,做好课程实施的评价,做好课程实施的总结和反馈等“先选后上”的五个步骤,把劳动课程、体育分项课程,非遗课程,德育课程,社团课程在原有课程实施的基础上,逐步纳入课表实施,让课程的实施更加规范有效。

  (4)构建优质校本课程资源。教师根据学科工作室的统一要求,整理、完善相关课程资源,让课程资源更加符合提升教学质量,助力新教师成长的工作需求,学科工作室本着“既能拿得出,又能用得住”的标准,推动我校校本课程资源库从“有”向“优”转变。

  (5)课堂教学改革。在课堂教学中,在原有的课堂模式基础上,提升课堂教学模式各环节的有效性。制定新阶段的课堂评价标准,把评价标准融入到集体备课中,融入到听

  -10-

  评课中,融入到学科教研活动中。结合“主题式教研”活动让全体教师认识到,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时间去实践和体验,才会让真实性的学习在孩子们的身上发生,才会让课堂真正成为助力孩子们成长的能量场,才是真正构建共享生命成长的生命课堂。

  (6)功能室使用规范化。结合理化生教师使用情况,逐步增加实验室专职管理员,完善实验室财务管理;修订完善理化生实验课评价制度;制定理化生实验室定期开放制度,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与实践创新能力。

  (7)落实学科德育融合工作。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推进,各学科每学期提交2个学科德育融合课例,逐步打造本学科德育融合课例资源。

  3.达成指标:

  (1)2023年:熟练掌握“主题式教研”的流程,在实践和反思中不断完善环节和流程;验收、实施第一批多元化课程;课堂教学改革推进第一阶段“环节有效性”的评价实施,成立《优秀课例》编制团队,制定实施计划。

  (2)2024年:学科工作室、备课组有效规划学期教研主题;验收、实施第二批多元化课程;课堂教学改革推进第二阶段“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训练”的评价实施,《优秀课例》编制团队完成文本编辑。

  (3)2025年:以成果、任务驱动各学科教研;整理、总结多元化课程成果;课堂教学改革推进第三阶段“学生思

  -11-

  维能力训练”的评价实施,《优秀课例》编制团队做好修订完善,联系出版。

  五、德育管理和学生培养(学生管理中心)

  1.基本目标

  以培养做有规则意识的文明人、做珍爱生命的有用人、做有理想的现代人、做有责任的高尚人为总体目标。继续遵循“坚持方向性、强调基础性、注重实效性”的德育工作原则,坚持德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社会生活相结合,与学生自身的行动相结合,通过学生的体验和养成,将德育与日常管理、校本课程体系建设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2.具体措施

  (1)主题教育活动。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开展规划人生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报国意识。继续把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作为德育长期坚持的工作重点,把常规教育作为学生习惯养成、知识学习和人格培育的起点;加强对学生的日常管理,通过行为规范教育和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自律意识的养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解除学生心理障碍和压力,引导学生做好心理调节。依托社会资源,建立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完善山大附中特色的德育活动课程体系,创建德育特色。

  (2)“三位一体”教育。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

  -12-

篇五:乡镇小学三年发展规划

  

  小学三年发展规划(2022-2025)

  一、现状分析

  (一)基本情况

  小学始建于1938年,1991年由政府投资新建,是首批省级规范化学校,现有26个教学班,在校生1065人。学校在岗教职工79人,副高职称11人、中级职称41人、初级职称16人;50岁以上教师20人,35岁以下教师27人,平均年龄41岁。学校从1998年开始在教科所小学语文教学专家所有关领导的指导下,确立了“以高质量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成功教育为载体,以‘创设机遇,让学生在成功愉悦中实现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自主培养与提高’为科研课题”的工作方略,逐渐形成了以“成功教育”为特色的学校文化。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红旗大队、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艺术教育示范学校、省级绿色学校、全国青少年航天科普活动优秀活动基地校,多次荣获市区级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校前四轮的三年规划基本完成,目前学校处于让每一个学生在成功愉悦的氛围中、健康成长环境中协调发展,学校人文环境、绿化环境及其校园文化的改变和建设大幅完善,以成功教育为特色的办学模式正在形成,学校各项工作正处于积极向上的态势。

  (二)发展优势

  -1-

  1.学校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有其深厚的底蕴,积淀了自己的文化和传统,有着良好的社会声誉,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借着火车站北广场片区改变提升项目建设开工的东风,我校正面临难得的改扩建机遇,这也为我校改善办学条件,增加学位供给,加强师资配备,推进学校教育高质量、高品质发展,解决教育资源不足等问题提供了快速提升的可能。

  3.有着老中青结合的教师队伍。近三年,学校新分配大学生十余人,教师年龄结构得到了有效改善,教师队伍发展态势良好,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无限生机。学校立足实际建立了较为科学的教师管理体系,为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面临挑战

  1.部分教师专业发展能力不足。作为一所老校,教师队伍的老龄化十分明显,我校现有教师79人中,40岁以上的教师44人,约占总数的56%,部分教师缺乏活力,发展意识不强。新教师中非师范类毕业生较多,在专业学识专业水平上严重缺失,教育教学能力不足导致适应期、过渡期偏长,有的专业教学能力低,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和班级管理水平提升。

  2.生源状况挑战学校管理。我校为外来务工子女定点学

  -2-

  校,随着老城区居民外迁的现象,片区内生源逐年减少,2021年招收新生中外来务工子女,已经占到总人数的86%,外来务工子女家长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经济状况不好,对孩子教育管理跟不上,孩子的养成教育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都给学校的常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提出了更大挑战。

  3.办学条件亟待改善。学校教学楼设施老化,硬件配套设施急需改善,其他教学辅助设施,如图书、办公设施、消防安全等设施陈旧老化,与迅猛发展的教育需要不匹配,需要维修维护的地方太多,导致公用经费非常紧张。

  二、规划愿景

  (一)办学理念

  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以人为本,秉承成功教育“发展即成功”的理念,着眼学生“扎实走好迈向成功的每一步”,以尊重人的主体性为前提,以发掘人的创造潜能为重点,以体现人的个性为特色,以提升人的价值为导向。校风为“文明严谨

  求实创新”,校训为“勤”,教风为“德高博学

  教书育人”,学风为“勤奋志远

  学有所长”。

  (二)总体目标

  ●办学目标

  打造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人文环境。经过不断努力,力争形成具有兴学街小学特色的“生命化课堂,和谐的师生关

  -3-

  系,优雅的育人环境”等校园文化,让学校充满生机和希望。努力打造成功教师、成功学生、成功学校。把学校办成管理机制科学、环境优美、和谐向上、质量优良、特色鲜明的区域内优质学校。

  ●培养目标

  培养有信心、有爱心、乐学习、善合作的“成功”兴小学子。

  ●办学特色

  1.打造评价激励机制完善、课程体系全面、展示平台丰富的成功文化特色。

  2.注重强基固本,构建以生为本、互动合作、注重生成的生命化课堂教学特色。

  三、重点发展项目

  ●体育工作

  项目名称:五位一体,家校共建,打造阳光体育

  工作目标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体育工作做“加法”。将体育课堂、大课间活动、课外活动、社团活动、体育赛事活动五个方面统一规划,有效整合,形成兴小特色的体育课程体系。学校秉持以“健康体魄与健全人格并重”的理念,围绕学生的兴趣、习惯、方法,培养学生1—2项体育运动技能,引导学生在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中锻炼身体、塑造人格、-4-

  锤炼品质。

  目标达成标志

  2022-2023学年:形成“五位一体”的体育工作模式,注重对青年教师培养,“青蓝工程”项目推进,强化体育工作队伍建设;立足课堂教学、课后集体教研,形成较为成熟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流程,初步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自主申报课题开展研究工作;加强学校社团管理,重注社团梯队建设。

  2023-2024学年:通过教师专业发展,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校内体育工作骨干队伍;加强对不同课型的课堂研究,充分发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导向作用,全校学生的体质测试合格率达98%以上,优秀率不低于40%;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品牌社团。

  2024-2025学年:培养在区域内有影响力的体育骨干教师,体育科研成果卓有成效;在校学生熟练掌握1—2项体育技能,体育社团在区中小学体育节团体类项目比赛中稳居前列;积极争创区级及以上体育工作特色学校。

  主要措施

  1.组建领导小组,制定方案,明确责任

  学校专门制定《小学加强学校体育改革创新工作实施方案》。为健全学校“一盘棋”的工作传统,组建领导小组,明确责任。校领导班子统一领导学校体育工作,教导处、大

  -5-

  队部等职能部门分工合作、齐管共抓,班主任、体育组教师相互配合,完善考评和激励制度,形成加强学校体育改革创新工作的长效机制。

  2.严格落实“五位一体”的规划方案,促进体育工作可持续发展

  (1)开齐开足体育课,上好体育课,同时因校制宜,增加课程内容的选择性,创新活动形式,依据各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状况,保证在校学生都能掌握1—2项体育技能。

  (2)开展丰富多彩的阳光大课间体育活动。每天上、下午各安排一次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确保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体育锻炼。大课间体育活动课的内容:分为指令性内容、指导性内容和创新性内容三部分。

  (3)指导好学生的课外活动,没有体育课时当天安排课外活动,由专门老师指导,指导内容为:广播操、长跑、跳绳、健美操、球类等,多种运动融合,既达到锻炼的目的,又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

  (4)体育社团活动,由体育老师和有专长的任课老师辅导,让学有所长的学生进行专业训练,获得专业发展。

  (5)学校积极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体育竞赛活动。坚持每年举办全校性春、秋季体育运动会,要建立和完善校内单项体育活动的联赛制度,注重把开展体育活动作为学生班集体建设的重要内容,提倡通过群体体育增强班集体的凝聚

  -6-

  力和向心力。

  3.完善评价机制,家校形成合力

  完善学生身体素质评定、体育教师绩效考核、体育学科评价及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四项评价机制,将自评、互评、师评、校评、家长评、社会评相结合。

  4.以课题为依托,研究实践相结合

  做好体育课题研究,提高体育工作的实效性,适时推广研究成果,把学校最优秀的体育成果展示给家长和社会,从而赢得良好的办学效益。

  ●教育科研

  项目名称:聚焦校本教研,赋能教师发展

  工作目标

  探索建立“两研融合,研训一体”的教科研工作模式。坚持“科研引领、教研保障”的指导思想,让“研究内容问题化,问题解决课题化”,以课程建设和课堂改革为主阵地,探寻学校特色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路子,为学校高品质发展提供人力保障。培养一支“乐学习、会研究、懂教育”的“四有”教师队伍。

  目标达成标志

  2022-2023学年:完善《小学教师梯度发展方案》、《小学校本培训课程体系》;每名教师制定自己的三年发展规划;培养1-2名教坛新秀,2-3名骨干教师,力争1名教师入选

  -7-

  区域内的名教师。

  2023-2024学年:教坛新秀在区级活动中崭露头角,骨干教师师徒结对效果明显,骨干教师发挥区域内的示范、带动作用。

  2024-2025学年:总结经验,形成推进教师专业成长良好机制;培养至少4名教坛新秀、5名骨干教师,力争2-3名教师成为区域内的名教师。

  实施措施

  1.创设学校良好的教师专业发展环境。管理层要将教师专业发展作为关注焦点,骨干和资深教师要将伙伴的成长视为一种责任,年轻教师要将自身专业发展当作幸福的体验,乐业、专业、文雅成为每名教师的共同追求。

  2.完善管理制度,实施团队带动。根据实际需要完善《小学梯度化管理实施方案》,大胆改革、大胆创新、着眼激励、着力完善,构建我校队伍建设的激励机制,有效推动我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通过分层管理,针对不同梯度教师的特点制定不同的管理办法,真正实现教师自身跨越式发展。鼓励教师尝试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自主发展,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档案。

  3.扎实开展校本研修,引领教师走专业阅读、专业交往、专业反思、专业写作之路。积极探索和实施教、学、研一体化的校本培训模式,真正实现教育与教学并重,形成教研与

  -8-

  科研并举、理念与实践相结合、学校与教师同行的校本培训新格局。完善校本培训管理网络,建立、健全学校校本培训档案。

  4.积极寻求各级教科研部门的支持,引进优质培训资源,定期开展专题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研修活动,进一步探索教师外出学习经验和教育教学实践的有效融合。

  5.探讨“专家教研带教制”。为有发展潜力的教师量身聘请专家从教师自我发展的三年规划制定、课堂教学、课题研究、教育成果整理等各个方面进行跟踪指导,培养高素质的研究教学型青年教师群体。

  6.减轻教师负担,搭建发展平台。适度为教师“瘦身”,让有潜力的教师能够有时间、有精力搞教学研究,将论文课题等教学成果纳入教师考核,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撰写论文或论著,50%以上的教师主持或参与课题研究。为教师“走出去,请进来”搭建发展平台,真正实现“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使老师有思考、有激情、有发展的内驱力,享受工作的乐趣和幸福。

  ●教学工作

  项目名称:打造“学为中心

  同伴互助”的高效课堂

  工作目标

  依托中小学教师信息化2.0能力提升工程,融合“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生本课堂模式,以“扎实走好迈向成功的-9-

  每一步”为指导,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引领和推进学生自主学习、同伴互助”为核心,推动适合本校学生学习需求、成长需要的高效能学习和实践,构建“学为中心

  同伴互助”的高效课堂。

  目标达成标志

  2022-2023学年:全员参与并按时完成中小学教师信息化2.0能力提升培训,提升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通过研读张店室各学科教学主张,思考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总结提炼自己的个性化学科教学主张,优化教学方法,形成适合学校特点的实践经验。

  2023-2024学年:教师灵活运用30个微能力点,熟练使用交互式教学平台开展有效教研,课堂教学实现“少讲多练”,学生初步养成课前预习、课上认真听讲、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形成学习共同体。

  2024-2025学年:在“学为中心

  同伴互助”高效课堂理念下,各学科形成同伴互助、高效自主的课堂教学体系,形成显著的研究成果,积极推进成熟的经验推广。从理论与师德、教研与科研、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达成教师三年发展规划目标,形成教师团队专业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

  实施措施

  1.全面加强日常教学管理,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一是成立学校高效课堂评估小组,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增强学

  -10-

  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做好教学质量评价与管理。二是各学科教师培养学生会听、会问、会思、会说、会写的学习习惯。三是通过开展系列学科展示评选活动、社团活动等形式活跃学生思维,发展学生个性特点。

  2.以课题研究为核心,优化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一是行政推进,以日常教学、教研为重点,通过开展半日研修、教研组互听互评活动等有效性的实践研究,不断提高备课的质量,晚上学科晒课评选及观摩研讨机制,整体提升教师驾驭课堂的专业能力。二是深层次对“学为中心

  同伴互助”高效课堂的教学结构进行研究,优化校本研修模式,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转变,加强各学科作业优化与评价的研究,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三是从问题出发,以课例为载体,聚焦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进行个性化教学研究,形成经验,推广结果。

  3.教学评价以高效课堂理念为依托,形成三级评价主体(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学校评价)、三维观察内容(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学生课堂参与状态)、两种观察对象(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行为)相结合的立体评价体系。所有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应教研组、备课组及教师个人,并随时对教学工作作出相应调整。学校成立质量检测工作小组,深度推进活动评价、过程评价、综合评价。

  ●书香校园

  -11-

  项目名称:构建阅读共同体,打造书香校园

  工作目标:

  结合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增强全科阅读指导力度,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增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和经典诵读的积累量,同时进行与阅读相关的表达训练,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夯实文化底蕴,为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奠基。

  以阅读活动为载体,家校合作,构建阅读共同体。家校携手,努力创建“书香校园”,营造“书声琅琅,书香满园”的良好氛围,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和生活需要。

  目标达成标志:

  2022-2023学年:

  1.借助图书角、长廊、三味书屋等营造学校书香氛围。

  2.制定切实可行的读书活动总体方案,各班级结合总方案制定本班的读书活动规划,并绘制出各年级的阅读活动路线图。

  3.多种交流形式不定期举行各级部、各班读书成果展,总体引领,互促互进;评选书香班级、书香家庭、书香少年。遵循“重参与、重实效、淡形式、忌速成”的原则,表彰奖励积极参与到读书活动中的学生,家庭和个人,以激励式评价促进学生阅读动力的形成。

  2023-2024学年:

  -12-

  1.完善阅读课,并利用阅读课时间,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构建学校阅读资源库。

  2.各个班级有浓厚的阅读氛围,每个学生能够愿意进行课外阅读和诵读,阅读有一定效果,能有较高质量的班级常规阅读活动,并进行学校层面的交流推广。

  2024-2025学年:

  1.完善学生阅读水平的课外阅读书目体系,并形成重点书目的阅读指导、评价体系,学生的经典积累量大增,有固定的等级评价方案。

  2.形成“常规+特色”的读书节系列活动,书香系列评比制度覆盖学生、班级、家庭,达到激励阅读的目的。

  3.创建书香校园。

  实施措施:

  1.把书香校园的建设与语文课程改革结合起来,转变课堂的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能力和习惯,把课外阅读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开设阅读课,举办各种读书活动,推进阅读的深度和广度,在阅读中培养学生探究和质疑精神。

  2.坚持十个结合:坚持阅读与课程相结合、阅读与教学相结合、主题阅读与自由阅读相结合、自主阅读与合作阅读相结合、纸质阅读与电子阅读相结合、阅读与实践相结合、校内交流与校外交流相结合、阅读与小课题研究相结合、阅

  -13-

  读与道德养成相结合、阅读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确保阅读效果。

  3.建立阅读共同体:一是建立家校共同体,制定家校阅读计划,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学校阅读与家庭阅读相结合;二是建立师生阅读共同体,鼓励师生同读同享。

  4.保证教师教研和时间,鼓励教师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与研讨,积极探索有效的阅读教学模式,并定期对优秀教师的经验进行推广。鼓励教师阅读,做好学生表率。

  5.建立检查考评和表彰激励机制,使师生爱读乐读。把活动纳入学校常规工作进行管理,分级管理,明确职责。学校行政组人员负责书香校园的环境创建及师生阅读活动的开展,教导处和语文教研组全体成员负责有关材料的收集整理和阅读教学研讨工作。少先队大队部每天对各班活动进行常规读书活动巡视检查。制定书香少年、书香家庭、书香班级评定方案,对优秀的读书典型进行表彰。

  四、实施保障

  (一)优化学校管理

  1.成立学校规划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并由各部门负责人担任组员。各部门及时反馈规划实施情况,领导小组分阶段分步骤严格检查规划实施情况,有效督促规划的目标达成。

  2.学校党政要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各部门对规划实施情

  -14-

  况进行及时总结、调度、调整,做到全员参与,责任到人。

  3.充实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要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对年度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评估,针对规划实施中的具体问题收集意见和建议。

  (二)改善办学条件

  1.本着“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师生”的原则,紧紧围绕学校工作中心,认真做好各项后勤保障工作,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全面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有效保障促与进教育教学工作,为师生创造一个绿色、和谐的文明校园。

  2.重点做好艺术楼加固改变工程,教学楼防水维修及外墙美化,厕所改变,更换老化暖气管道,升级报告厅,配置创客教室及配套设施,配合上级对学校的扩建方案,完善校园建设标准化配备。

  3.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学生”的办学理念,合理安排建设资金使用,积极向上级报告现实存在的困难,为学校的发展不懈努力。

  (三)创建“平安校园”

  1.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安全发展的观念,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扎实开展安全工作。

  2.加强机构建设,完善学校安全工作监管体系,强化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的落实。

  -15-

  3.建立完善应急处置工作体系和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全面落实“一岗双责”。

  4.广泛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加强社会宣传,营造良好的校园周边安全环境。

  5.三年内,争创“平安校园”。

  (四)“智慧校园”助力

  1.大力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在学校现有基础上借助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信息技术升级智慧校园管理水平,建设智慧校园综合服务平台。

  2.加强团队建设,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培训,内化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任课教师学习掌握适合本学科教学的相关教学软件,每学期出示信息化示范课或交互式在线教学系统示范课,全面提升教师信息素养,使信息技术有机融入当前的课堂教学之中。

  3.在数据平台的支持下,分学科构建学校校本资源库。各教研组围绕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课改目标运用一定的信息技术手段设计优质的教学设计、课件、微课等资源,实现循环使用。

  4.在信息化教学上形成更为科学、规范的管理模式,在学校、教研组及校外专家的推动下转变教学模式,打造区域内有一定影响的品牌学校。

  -16-

  小学三年发展规划(2022.9-2025.8)

  一、现状分析

  学校现状:

  小学始建于1992年,前身是**职工子弟学校,1998年划归**成为一所国办区属小学。学校现有教职工51人,教学班19个,学生682名。区级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及教学科研能手等8人。学校占地面积共9469平方米,建筑面积3852平方米。学校先后荣获规范化学校、学校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少先队规范化学校、校本培训示范学校、文明校园、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党建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面临挑战

  (一)发展面临的机遇

  1.党建工作成效显著。近几年党支部以“党建+发展”理念为引领,把党的领导融入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不断筑牢思想根基,引领学校发展,有一支优秀的党员队伍,学校被评为区党建工作先进单位。

  2.教学质量逐步提升。教学管理工作扎实,认真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在各种质量检测中成绩优良,家长满意度逐步提高。

  3.教师队伍结构不断优化。近几年年轻教师占教师队

  -17-

  伍40%,更有活力学历更加提高,年龄结构更加合理,不少青年教师发展积极,崭露头角。

  4、教师科研意识增强。积极参加课题研究,科研的氛围逐步浓厚。

  (二)发展劣势

  1.学校管理评价制度不完善,制度落实不细致。

  2.教师专业发展缓慢,高层次教师缺乏,缺少专业引领。

  3、课程建设不丰富,受校舍影响,很多课程无处安排。课程特色不突出,影响学生多元发展。

  4.办学条件影响学校发展。校舍陈旧,面积狭小,教室、功能教室不足,教学设施也需要更新换代。

  二、规划愿景

  (一)办学理念

  1.核心理念:润泽教育,让每个生命都精彩

  润泽教育以成全所有生命的价值为导向,执守教育的真善美的崇高理想,使教育沐浴于人性的光辉之中。让每一个生命在温润、宽松、和谐的环境中精彩成长。

  2.校训:**(二)总体目标

  1.办学目标:办老百姓家门口的优质学校。

  家门口的好学校的定位:遵循教育规律,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将老百姓的认

  -18-

  同、社会的广泛赞誉作为办学的方向,坚持教育回归育人本源,坚持让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2.培养目标:培养乐学善思、纯真阳光的清新少年。

  3.办学特色:营造“清清”的校园文化,打造特色品牌教师,建设篮球特色课程,促进师生和谐发展。

  三、重点发展项目

  (一)课堂建设——润泽课堂教学体系的开发与构建

  1.工作目标

  着眼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推进教师教学观念转变,探索并构建润泽课堂的自主有效策略,建立润泽课堂创新性发展性评价体系,引领部分骨干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主张,生成适合学生发展的个性化课堂。

  2.目标达成标志

  2022-2023学年:充分进行调研,制定出实施方案;先引领35以下青年教师完成课堂教学观念的转变,开展自主有效课堂研究。

  2023-2024学年:青年教师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打造个性化课堂;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学生的核心素养,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024-2025学年:通过“润泽课堂”的探索和实践,构建出“三四三四”润泽课堂教学体系;学校90%以上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体现润泽课堂教学理念;教师课堂教学效果

  -19-

  好,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3.实施措施

  (1)制定课堂改革规划。召开学科组长会、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座谈会,充分调研,制定学校构建润泽课堂体系发展规划。

  (2)组织课堂研讨。每学期组织“构建润泽课堂”教学比赛、经验交流会、专题研讨等活动平台,促进教师间的交流,加快润泽课堂体系研究的进度,扩大教师参与研究的面,引发老师们围绕构建润泽课堂研究主题提建议,不断补充、完善。

  (3)加强学习培训。利用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方式,充分利用各种培训、学习的机会以及网络平台,学习与润泽课堂教学研究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4)继续加强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并在语文、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科学学科之间进行适度融合,进一步打破学科壁垒,形成知识的完整性,能力的多样性,学生的自主性。

  (5)加强教师专业成长培养力度。开展专题学习,做到学以致用。鼓励教师多读书、勤反思、善总结。引导老师在课堂上要敢于放手,扶持更多的小老师成长,大胆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观点,在讨论中达成共识。

  -20-

  (6)建立润泽课堂创新性发展性评价体系。每学期的润泽课堂教学比赛,做为教师课堂展示的舞台,通过不断的探究,形成实效性强、可操作的发展性润泽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7)鼓励教师多参加片活动。借助区域团队的力量提升薄弱学科课堂教学水平。

  (8)发挥展示平台作用。借助每学期区优质课比赛的机会。激励更多的年轻教师更快的成长。

  (9)加强校本教研,团队促发展。依托学科组的力量,加强校本教研力度,采取组内磨课的形式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10)举行骨干教师汇报课活动,引领年轻尽快成长。

  4、实施时间:2022.9-2025.8(三)队伍建设——教师梯队培养

  1、工作目标:

  通过不断完善校本研修机制,建立教师梯队分层培养体系,明确各梯队教师发展目标,实现不同梯队的教师有效特色发展,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2、目标达成标志:

  2022-2023学年:按照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的阶梯培养目标,制定《教师梯队建设方案》,对应方案,各梯队教师明确自己发展方向,制定个人三年发

  -21-

  展规划。青年教师成立发展共同体,建立专业发展星级评价制度。

  2023-2024学年:以教师梯队化管理为抓手,引导教师走研究之路,成立研究团队,带动各梯队教师立足课堂,课题研究出成果,提高专业水平。新培养2至3名市区骨干教师。

  2024-2025学年:不同梯队教师通过实施梯队培养方案,确定自己新的发展阶段。新培养1至2名区学科带头人,促进学科带头人完成到教学名师的转变。

  3、实施措施

  (1)建立健全组织。成立专业发展领导小组。制定规划,组织实施,分级认定。

  (2)建立合理的教师激励机制。为每位教师建立成长档案,将教师校本培训、专业标准、教师基本功训练、学科培训、读书计划、班主任论坛等记录在册,结合考核,进行星级评价。合格教师、骨干教师每年认定。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根据达成度定期认定。

  (3)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增强教师人格力量。以课程的理念开展师德教育。建设师德建设系列课程,价值引领课程、感恩系列课程、树标行动课程,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以此激发教师的职业敬畏感和自豪感。

  (4)科研引领带动教师发展。完善教师发展规划,继

  -22-

  续深化教师分层管理模式,建立及时发展性评价机制,努力打造学科骨干教师。建立教师发展会商制度,组建以学校领导、骨干教师为主的指导小组,对教师发展定期多对一的分析研讨。发挥发展共同体作用,实行项目团队管理。让教师走向研究之路,以课题为抓手,形成科研骨干队伍。校本研修机制推动教师发展。集体备课、小课题研究、课堂教学大赛、骨干教师课堂展示、青年教师课堂过关、课例研究、成果展示、团队专题研究,落实研修机制,促进教师成长。

  (5)打造学习共同体。培养读书学习的意识,提供条件,引领阅读,开展沙龙,交流提升。与打造书香校园相结合,营造读书学习的氛围,进行学习之星的评选。

  (6)实行培训、教研、科研相结合,开展教改实验。承担科研课题、参与教学管理,提高课程实施能力和研究能力。设立专项经费,组织参加国内教育考察及学术交流活动;搭建平台,评选“首席教师”;任务驱动,为师带徒。

  (7)选择教育专家担任指导教师,实行个别诊断、跟踪指导。组织参加更高层次的各类培训,主持或参与学校重点课题的研究,创建名师工作室,带动学校骨干教师发展。

  4、实施时间:2022.9-2025.8(四)课程建设

  特色课程之一——学校思政课程与劳动课程的整合与开发

  -23-

  1.工作目标

  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优秀教师为区级学科骨干教师,并在学科区域内有一定的影响力。整合思政课与劳动课程相关的内容,开发校本课程,完善规范的课堂教学模式。思政团队做小课题研究,研究出相应的成果,并能顺利结题。

  2.目标达成标志

  2022-2023学年:立足思政课的学科特点,打造课程品牌.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确定学科组核心发展教师、骨干教师、重点培养教师三个队伍人员。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综合性和生活性的学科性质,与劳动课程进行一个学科整合的尝试。

  2023-2024学年:要培养一两个区级学科骨干教师,并努力想更高层次发展。整理小学道德与法治一至五年级教材中,与学生劳动教育有关的内容,结合教材内容,开发学校校本课程,完善一套规范的课堂教学模式。

  2024-2025学年:学校思政教师团队做小课题研究,能在区级或市级课题立项,顺利立项并顺利结题。培养一两个教师在区级学科教学中,有一定的影响力。

  3.实施措施

  (1)要组织思政课教师做好备课工作。认真研讨教材,加强对教学大纲的掌握,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

  (2)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讨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24-

  热点问题,交流教学经验。通过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把课本与劳动实践有关的内容进行整合,形成学校独特的教学模式。采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促进了思政课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进。

  (3)培养教师三个梯队。要根据思政课教师的个人能力和意愿,分为核心备课组成员、骨干教师、和重点培养教师三个梯队,可以有的放矢的进行培养

  (4)开发校本课程。结合思政课学科特点及学校实际情况,开发学科融合的校本课程教材,并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修改完善。

  (5)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每周的德法课上,拿出一节课来进行劳动与思政课结合模式的尝试,体现学科的综合性的特点,让学生愿意劳动、敢于尝试,学会劳动技巧。

  (6)制定思政课与劳动实践结合的评价体系。各年级思政教师要集体教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要在纵向上形成一定衔接和提高。

  (7)举行“思政文化周”活动。为积极创建思政特色课程,学校每学期举行一届思政文化周活动,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参赛,分年级组根据各自年级的评价标准进行比赛;并对优秀班级和优秀个人进行表彰,促进学生学习和参加的热情

  -25-

  (8)加强小课题研究,在实践中摸索不断前进的目标。学校成立思政学科小课题团队,把实践活动转化为理论研究,形成自己学校的特色研究,并在实践中寻找更多的方法或更有成效的措施,不断深入研究。

  4.实施时间:2022—2025学年

  特色课程之二——学校特色篮球课程的开发与构建

  1.工作目标

  积极开展篮球特色活动,抓普及促提高。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经常性的课外篮球活动,使其规范化和制度化,形成篮球梯队,建立篮球技能评价标准,创建市区篮球项目传统学校。

  2.目标达成标志

  2022-2023学年:学校体育组抓好校篮球梯队建设、每班建立班级篮球队,加大对篮球队员的表彰力度。做好校园、班级的环境布置,营造积极向上的篮球氛围。制定篮球分年段篮球技能评价标准。

  2023-2024学年:学校篮球成绩要有所突破,男女篮至少有一支队伍要在区级比赛中获前六名。篮球操的编排细致,争取在范围内形成一定的影响力。要完善各年级篮球技能评价标准,编订成册。

  2024-2025学年:达到学生人人会打篮球、喜爱篮球,成为学生掌握体育技能之一。将校园篮球比赛常态化,力争

  -26-

  在区级比赛中男女篮都能够进入前六名,力争成为篮球项目传统学校。

  3.实施措施

  (1)建设以篮球运动为主题的校园文化。营造浓厚的篮球运动氛围。成立班级篮球兴趣小组;定期举办篮球讲座,广泛宣传、普及篮球知识,传授篮球技术;通过宣传专栏、板报、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加强宣传。

  (2)做好篮球运动的基础教育和普及工作。抓基础。利用体育课、活动课、大课间活动等时间进行篮球基础教学活动。学校成立校级男女篮球队,坚持正常的训练,并建立运动员档案,做好训练记录,提高训练质量;经常与兄弟学校开展互访性的篮球交流活动,提高球队的比赛经验和技术素养;组织球队参加各级各类篮球比赛,力争名列前茅。

  (3)将篮球运动做为学校体育课的重点教学内容。在课堂上教授学生正确的篮球技能,为保障体育课篮球运动的顺利实施,学校规定每周各班至少上一节篮球主题课。将课间大活动的内容重新进行编排,让学生开展以篮球运动为主的体育活动,如30米运球、花式运球、定点投篮、三步上篮等趣味篮球。

  (4)举行篮球竞赛周和篮球文化周。为积极创建篮球特色学校,推进学校篮球项目的开展,学校每年举行一届篮球竞赛周,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参赛,分年级组进行比赛;营

  -27-

  造浓厚的篮球特色氛围,展示学校篮球特色的成果,学校每年举行一届篮球文化周,开展一系列的篮球特色活动。如篮球文化宣传周、篮球摄影和绘画比赛、篮球技能展示运动会、各类先进表彰等。

  (5)加强篮球梯队建设。聘请专业教练指导,提高篮球运动水平。

  4.实施时间:2022—2025学年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全面协调规划落实

  1.成立学校规划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并由各部门负责人担任组员。各部门及时反馈规划实施情况,领导小组分阶段、分步骤严格检查规划实施情况,有效促进规划的目标达成。

  2.发挥党支部核心作用。带动党员干部落实规划,监督落实。工会组织发挥民主管理职能,带动教师强化责任意识,发挥团队精神,完成规划目标。

  (二)制度保障:优化学校管理体制

  1.学校进一步充实、完善学校管理网络。充实中层管理人员,优化各部门设置,协调各部门管理关系,形成合力,做到事事有人管,细节抓落实。完善学校周管理制度,加强日常值班领导工作落实,做到每天、每周工作有反馈。

  2.健全校务委员会制度、教职工大会制度、家长委员会

  -28-

  制度,形成决策、执行、监督、评价的运行机制。修订学校考核评价制度,形成积极的评价导向,发挥更好的激励作用。

  (三)后勤保障:筹措资金保障运行

  1.规范学校财务管理。加大对财务收支、基建维修、办公及教学用品采购方面的科学管理,有效使用和保养现有设备。科学调整经费使用结构,合理高效地利用资金,保证教育科研、教师培训、特色创建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进一步完善后勤制度建设。使校产管理、财务管理、生活管理更加科学规范,从而为教师有效使用教育设施设备,推进教育改革创造条件。

  (四)监控评价:形成计划、实施、评价、改进的工作体制。

  根据三年规划,制定学年、学期计划,特别是建立规划评估体系,加强各部门监督检查,每学期对规划内容实施情况进行自评,查找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控,不断改进。

  小学三年发展规划(2022.9-2025.8)

  一、现状分析

  (一)基本情况

  小学始建于1984年,坐落于商场西街161号,占地面积12087平方米,建筑面积5368平方米。学校现有教学班38个,在校生1980人,平均班额超过52人。学校现有教职

  -29-

  工97人,其中,研究生学历8人,本科学历85人,大专学历4人。初级教师37人,中级教师49人,高级教师11人。现有级优秀教师10名,市区学科带头人30名。学校教师年龄梯队老中青搭配,35岁以下36人,36-40岁13人,41-45岁9人,46-50岁16人,50岁以上23人,青年教师和老教师占比过重,中年教师力量配备相对较弱。

  (二)发展优势

  1.办学理念日趋成熟

  学校全面落实

  “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经过多年教育教学实践,进一步提出“育人为本,素养为先,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平台,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的办学理念,指导学校师生的可持续发展。

  2.教师队伍分层发展

  学校根据老师年龄结构和发展需求,构建并进一步完善了“3+2+1”即“三团二室一互助”的教师分层培养模式,让每个老师都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各个教师团队携手共进,以团队发展带动个人成长,教师素质得以快速提升。目前学校各个学科都拥有市区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引领,年轻教师也不断在区市级教育教学活动中崭露头角。

  3.课程建设日趋完善

  在规范落实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同时,学校还探索并

  -30-

  形成了具有小学特色的校本课程。以经典诵读为核心的传统课程滋养学生文化底蕴;以动手操作为主的劳动课程全面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以足球特色课程为核心的体育系列课程强健学生体魄;以培养“红色接班人”为核心的“5310”德育品牌课程润化学生德行;以丰富的社团活动等课后服务课程全面发展学生素养。

  4.课改创新不断提升

  学校秉承“学为中心,素养为本”的教改理念,推行“躬身实践,深度参与”主题式教研,提升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积极探索自主、合作、体验式学习模式,注重发展学生思维和素养,打造“高效课堂”,成效显著。

  (三)面临挑战

  1.硬件设施制约发展

  学校建校时间长,校舍陈旧,地面墙壁等多处出现难修复破损;我校现有教学班38个,在校学生1980人,班级人数均已超过52人。受校舍面积所限,各种活动室、功能室严重不足,影响各学科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微机室、多功能教室等信息化设施陈旧,制约了学生信息化素养的提升及学校数字化管理的开展。

  2.师资力量有待加强

  教师年龄两极分化严重,年轻教师和老教师比例偏大。老教师过多,教学思维固化,传统教学方式仍然占主导地位,-31-

  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教育模式的创新略显滞后。新教师虽满腔工作热情,有精力但没经验,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存在一定的力不从心。因此,学校需要创设足够的机会和平台,加大培训和学习力度,让处于不同阶段的老师都能步入各自的发展轨道。

  3.学校管理还需精细

  学校教师和学生人数在逐年递增,致使学校管理工作会存在一定的疏漏,为学校管理工作提出挑战。学校管理者的理念和工作方式也亟需与时俱进,不断提升服务意识和管理能力,精心精细之处方显管理成效之精彩。

  二、规划愿景

  (一)办学理念

  育人为本,素养为先,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平台,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二)总体目标

  1.办学目标

  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通过开展“正德、健体、尚美、创新”的素质教育,着力提升师生素养,彰显师生的品学兼优以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为师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努力打造令师生愉悦、家长满意、社会赞誉的优质品牌学校!

  2.培养目标

  -32-

  培养“德正、体健

  、尚美、创新”的西六少年。

  3.办学特色

  以“精彩西六

  享受成长”为主旨,以“尚德至善

  乐学致远”为校训,研发校本课程,让课程有特点;探索课堂模式,让教学有特色;打造发展平台,让师生有特长。打造“身正业精

  博学善诱”的教师队伍,培养“勤思好问

  乐学创新”的西六学子。

  三、重点发展项目

  (一)德育工作

  1.项目名称及主题

  德育品牌--党建引领队建

  传承红色基因

  2.工作目标

  强化党建工作对少先队工作的引领作用,以党建带动队建,积极传承红色基因,提高学生政治素养,打造“党建引领队建

  传承红色基因”德育品牌;以小课堂链接大课堂,完善红色文化校本课程,构建“5310”红色文化育人体系;依托课程体系开展红色教育活动,积极探索学生多元评价方式,促使学生在传承红色基因活动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3.目标达成标志

  2022——2023年

  (1)党建工作与少先队工作初步融合,形成学校党建

  -33-

  引领队建的工作实施方案。

  (2)结合党员先锋示范岗的创建,成立由党建为首,少先队为主的学校红色文化宣讲团;党员干部与学校各中队手拉手,共创“英雄中队”。

  (3)开展传承红色基因系列主题活动,实现1-5年级的学生70%参与红色寻访实践活动。

  (4)开展关于传承红色基因的课题研究。

  (5)学生在传承红色基因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政治素养初步提升,德育效果初见成效。

  2023——2024年

  (1)党员干部积极组织并参与少先队开展的系列红色宣讲活动。

  (2)继续开展传承红色基因特色活动,实现1-5年级的学生100%参与红色寻访实践活动。

  (3)依托红领巾奖章评价体系,出台学生评价方案,评选“西六好少年”。

  (4)学生政治素养进一步提升,德育效果明显。

  2024——2025年

  (1)通过“10个一”加强校园红色文化氛围建设,强化全环境育人。

  (2)构建“5310”的红色文化育人体系,形成小学《红色故事》、《红色诗词》、《红色歌曲》、《红色印迹》等校本资

  -34-

  源,全面打造红色文化传承示范学校。

  4.实施措施

  (1)党建工作与少先队工作进行融合,积极开展党员“四个一”活动,即每一名党员开展一次四史教育专题宣讲、上一堂红色教育主题队课、带动一个班级、负责一个学科组,发挥党员教师在红色教育教学上的模范作用。

  (2)坚持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线上线下相结合,构建“5310”红色文化育人体系,落实课程协同育人,实现红色文化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3)多渠道利用少先队活动阵地落实5种红色精神,即红船精神、抗战精神、长征精神、中华体育精神、两弹一星精神。

  (4)依托红色资源“初心地图”,寻访当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引导学生追寻革命烈士印迹,触摸“四史”,在实践中接受红色教育,感受党和国家的精神伟力。

  (5)创建“英雄中队”,开展“英雄故事荟”,用好少先队活动阵地,设置“学英雄中队角”、张贴英雄照片、积累英雄名言等,让英雄精神时时处处感染少先队员。

  (6)评选身边的榜样,鼓励队员们学习榜样精神,用身边可听、可看、可学的先进典型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激励队员们争做新时代榜样,使红色教育更加鲜活、更接地气。

  (7)通过“讲、书、画、唱、演、做”六种形式,结

  -35-

  合清明节、建党节、国庆节、建队节、抗美援朝纪念日、国家公祭日等十大节日、纪念日,开展传承红色基因主题系列活动,弘扬红色精神,凝聚前行力量。

  5.实施时间

  2022年9月-2025年8月

  (二)教育教学

  1.项目名称及主题

  教学特色--创建学科品牌课程,打造高效灵动课堂

  2.工作目标

  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主渠道,以校本研修为主抓手,全面实施特色课程建设、打造高效灵动课堂,全方位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通过特色课程的实践,丰富师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师生的学科素养,达成“德正、体健、尚美、创新”的育人目标。

  3.目标达成标志

  2022-2023年

  (1)初步梳理各科特色课程内容,分学段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与教学主题。

  (2)开展深度集体教研活动,组织教师专业培训,提升教师自身学科素养,为特色课程的教学打下基础。

  (3)尝试开展学科特色活动建设的实验与研究,初步形成1-3个学科特色活动实施策略,并进行初步展示。

  -36-

  (4)结合特色课程实施,初步形成“高效灵动课堂”评价标准,课堂教学指向学生思维发展,提升学生学科素养。

  2023-2024年

  (1)学校特色课程进一步完善,能初步形成特色课程教学资源包。

  (2)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形成各学科特色课程教学模式。

  (3)不断实践与反思、优化与提升,理论结合实践,形成特色课程相关研究成果。

  2024-2025年

  (1)形成完善的特色课程体系。

  (2)形成可操作性强的特色课程评价体系。

  (3)提炼特色品牌学科建设实施策略和实践成果,加大成果宣传、推广,让西六特色品牌课程走在市区前列。

  4.实施措施

  (1)确定学科特色课程,制定课程实施方案,落实过程管理措施,加强制度保障。

  (2)组织丰富的学科特色活动,建立学科活动资源库,借助学科特色活动打造特色品牌课程。

  (3)凸显课堂教学研磨历程,教学过程管理到位,做好特色课程的过程监控和课堂教学评价以及教学效果的阶段性和终结性测评,打造高效灵动课堂。

  -37-

  (4)开展各学科主题特色研究活动,及时反思特色课程实施,针对学科课程特点以及学生活动开展情况,完善特色课程的评价体系。

  (5)加强特色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校本研修、外出学习、请专家报告等形式提升教学工作理念和专业素养,为特色课程的开展奠定基础。

  (6)通过特色课程活动展示,实现由特色向品牌的转变和提升,打造西六特色品牌课程。提炼特色品牌学科建设成果,并进行宣传和推广,以此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5.实施时间

  2022年9月-2025年8月

  (三)教师队伍

  1.项目名称及主题

  教师发展--深度融合教研、科研,提升教师队伍素养

  2.工作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切实落实“科研兴教”、“教研强校”的教育发展战略;建立以广大教师为主体、以解决学校教育教学现实问题为任务、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目标的教科研工作新机制;以深度融合教科研工作为契机,以“四团三室”团队发展为载体,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养。

  3.目标达成标志

  -38-

  2022-2023年

  (1)建立健全教科研保障机制,为二者融合奠基。开发“科研反哺教学,教学升华科研”的良性“教—研”融合模式,形成一体化服务链条。

  (2)构建“四团三室”教师队伍发展模块,创生多元教科研融合载体和教研形式。

  (3)科学规划校本教研,形成教科研深度融合下的“四团三室”队伍发展规划。

  2023-2024年

  (1)借助“四团三室”发展平台,实施教、科研捆绑提升战略,各团室能够以相关科研理论为依据,通过区级以上课题研究立项或结题。

  (2)将科研成果深入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促进教师的专业水平与能力提升,各团队能够有一定数量教师成为在区级以上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师等。

  2024-2025年

  (1)统整教育科研成果,加大成果宣传推广,并在推广过程中再研究、再升华、再创新,不断完善各团室教科研价值取向,形成路径范式。

  (2)培养出一支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教师团队,让西六教师队伍发展水平走在市区前列。

  4.实施措施

  -39-

  (1)将按时参加教科研活动作为教师每月考评项目,从制度上引导教师提高对教科研工作的认识和重视;将“生根科研,实践教学,收获课题研究”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目标,由教师结合自身优势或困惑确定研究小课题,开展研究工作;通过加大教科研制度的管理,确保教科研活动开展的时间、人数和质量,做到循序渐进、有始有终。

  (2)通过科研提出教育教学中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然后借助教研平台,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措施,最终形成以校本教研为特色的教科研工作。教师通过教科研工作从幕后走到台前,从角落跨越到中心,从量变到质变。

  (3)开发教科研网络模式,形成一系列的实践轨迹,建立教师与学生一起成长、进步的学习共同体,最终将教科研的成果落实在实际教学中,使全体师生受益,并形成专业研究的参考资料。为体现教科研工作的灵活性、参与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可采取“三级教研模式”,通过同伴互助、互评,集体研课、磨课等形式,分别建立名师引领、骨干主导、青年教师为主力的教研共同体。

  (4)启动教研、科研捆绑推动战略,建构“四团三室”教师团队发展模块,以校本教研为契机,帮助教师成为反思性实践者,依托教育理论的支撑,更好地开展教学管理与实践。首先,分层开展校本培训,为教科研融合提供基础保障;其次,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为教科研整合“输入输出”;

  -40-

  最后,放宽线上线下学习政策,为教科研融合搭建平台。

  5.实施时间

  2022年9月-2025年8月

  (四)教育科研

  1.项目名称及主题

  心理健康教育--全学科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索

  2.工作目标

  (1)全科心育——形成学校全课程、全过程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局面。

  (2)全员心育——实现专职心理教师、心理团队与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队伍全面整合的全员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3)全体心育——形成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4)整体推进——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3.目标达成标志

  2022—2023年

  (1)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团队。

  (2)梳理出高、中、低年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分阶段目标,形成《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分阶段目标清单》。

  (3)从人文学科、自然学科、艺体学科三大类学科中

  -41-

  提取不同心理健康教育要点。

  (4)形成各学科策略和评价方式。

  2023—2024年

  (1)组织全学科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深度培训,明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目标,掌握基本的沟通技巧和心理辅导的基本技能等。

  (2)各学科组能结合学科特点,通过“团体辅导”“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情景剧”等灵活多样的活动和体验形式,将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2024—2025年

  (1)形成《小学全学科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案例集》。

  (2)形成《小学全学科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案例》。

  (3)在区级以上教研、科研领域形成一定影响力。

  4.实施措施

  (1)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教研团队,集合各教研组、备课组教师力量,从不同年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不同学科教学的实际出发,梳理出高、中、低年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分阶段目标,形成《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分阶段目标清单》;目标清单确立以后,工作室成员,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依据各学科不同特点,从人文学科、自然学科、艺体学科三大类学科中提取不同心理健康教育要点;然后全体学科教师

  -42-

  共同备课、精心设计,确立策略和评价方式,润物无声地将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到学科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

  (2)学校以专、兼职心理教师为主导,全面整合班主任及各学科教师、教辅工作人员,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全体总动员模式。为了保障心育效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组织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促使全员深度学习,明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目标,掌握基本的沟通技巧和心理辅导的基本技能等,并在工作中扎实运用;通过培训,学校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根据各学科特点,通过“团体辅导”“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情景剧”等灵活多样的活动和体验形式,将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而不是生硬地进行心理学知识普及和心理学理论的灌输。

  (3)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校逐渐摸索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模式,形成《小学全学科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案例集》;并积极参与区级的心理学科教研活动、科研课题申报活动,将全学科心理健康教育的西六经验向区级以上范围推广。

  5.实施时间

  2022年9月-2025年8月

  四、保障机制

  (一)组织保障

  -43-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由校级领导班子和中层正职组成的学校三年规划实施领导小组,负责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的宣传、发动和贯彻实施。由教务处、德育处、总务处、安全办等职能部门,组成三年规划子目标达成自评小组,适时调整、改进和完善规划。

  (二)制度保障

  为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学校、各处室、全体教师要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形成较详尽的计划方案体系,把规划内容落实到位。对规划实施者作出业绩评估,促进规划有步骤、高质量地实施。

  发扬民主监督机制,每年教代会向教师通报规划的实施情况和下一步执行的措施,并进一步明确各自应当承担的任务。

  (三)后勤保障

  科学制定年度经费预算,并严格执行。积极筹措资金,争取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以保证各项工作的有效运转。规范学校财务管理,加大对财务收支、基建维修、办公及教学用品采购方面的科学管理,有效使用和保养现有设备。科学调整经费使用结构,合理高效地利用资金,保证教育科研、教师培训、特色创建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改善教师办公条件和学生上课条件,教师教学环境舒适,学生学习环境优美,教育教学设备先进、齐全、安全,满足教学需要。

  -44-

  1.改善后勤服务工作,提高服务效率。

  2.加强学校部分设施维护工作,确保正常教育教学需要。

  3.做好校园绿化保养和环境管理工作,完善校园环境管理制度。

  4.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满足教学需要。

  (四)安全保障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安全发展的观念,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扎实开展安全工作。

  1.完善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全面落实“一岗双责”责任制。

  2.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加强地震及消防等演练工作。

  3.定期对校舍和教育教学设备进行检查整改。

  4.加强社会宣传,营造良好的校园周边安全环境。

  (五)信息化保障

  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学校管理电子化、教学手段信息化、教育资源系列化的数字化校园。在信息化网络环境下,推进“办公、管理、教学”的现代化,使工作效率、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提高,实现学校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1.每位教师均能按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50学时的网络研修和校本应用研修学习,每位管理人员及教师掌握3项

  -45-

  以上能力点,并会熟练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分层培训信息技术,对不同年龄的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强化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提升管理人员信息素养、技术人员信息素养、教师信息素养。

  2.教师利用多媒体实现课堂教学信息化率稳步提升;进一步推进教师利用网络学习空间、教师工作坊、研修社区等资源,提高应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能力。每位教师有一项以上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成果(应用教学设计、论文、课题、课堂实录、……)。

  3.以信息化校园建设为核心,建立科学、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库;培养造就一支信息素养高的师资队伍;建立较为完善的教育信息化管理体系;提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提高网络研修、校本研修的质量。

  -46-

篇六:乡镇小学三年发展规划

  

  金水区文源小学三年发展规划

  (2020-2023)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基础教育的发展与要求,促进学校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特制订本校2020-2023年三年发展规划。

  一、发展背景分析

  (一)学校概况

  文源小学是一所公办学校,是金水区着力打造的第一所“智慧校园”试点学校,建设规格符合现代教育理念,设施配置满足信息化教学要求。学校位于信息学院路与文劳路交叉口西100米路北,占地面积20亩,规划设置24个教学班。连廊式的教学楼、园林式的校园环境、人性化的空间布局、多样化的运动场地,校园文化触屏、电子班牌,未来教室、电子阅览室、电子书法教室、立体剪纸艺术馆等功能教室一应俱全。

  文源小学现有26个教学班,学生1572名,文源教师团队目前共有92位教职工,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其中硕士研究生8名,本科学历83名,他们中有省级骨干教师1人,河南省教学标兵、最具成长力教师、金水区名师1人,郑州市骨干教师7人,金水区骨干教师2人,区级优秀班主任9人。他们中的很多人在省、市、区组织的各级各类教育教学评比展示活动中,多次荣获大奖。教师团队积极向上、富有

  活力。学校力求将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深度融合,形成既继承传统、又面向未来的“智慧校园”。

  (二)潜在发展优势

  1.优质团队具备较高执行能力。

  学校通过教师经验交流会、制定课堂常规实施建议和确定教研组教研主题引领教师树立正确的课堂观、学生观,通过课程纲要分享课、示范课、随堂课等各种课堂教学展示及研讨,引领教师完善课堂评价,关注课堂常规,建设有效到高效的文源课堂。通过各种师生活动凝聚团队精神,大家相处和睦,团结合作,工作效率高。

  2.优质资源夯实学校发展基础。

  学校周边为文教园区,与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艺术职业学院、河南省商务学校等院校咫尺之遥,文化氛围浓厚。附近有金水区人民政府、河南中医学院、公园等机构或场所,便于学生开展各项实践活动。此外,学校东西紧邻东润泰和和中海锦苑两个文明小区,有利于学生深入社区开展活动。社区学生家长素质普遍较高,据问卷调查,家长中有博士6人,硕士44人,本科以上共计247人,占全校家长总数的56.1%。这为学校发展带来丰富的课程资源,也为学校课程发展带来超强动力。

  3.课程规划搭建师生发展平台。

  秉承“让兴趣成为学生终生发展的源泉”的办学理念,遵循“以趣求真,润源泽远”的校训,本着“智趣教育”的追求,紧紧围绕培养诚信、灵动、健康、纯美的育人目标,文源小学初步构建了“趣之源”课程体系,把学校课程设置为德之源、智之源、力之源、美之源四个类别,通过四大课程群的实施,实现学校的育人目标。

  (三)主要制约因素

  1.资源利用不够充分。

  家校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为学校发展提供了一些资源,还有更多的资源蕴藏在学校周边社区以及家长中间,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建立家校课程建设相应机制,引进更丰富的校外资源进入学校课程,是学校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2.团队建设还需加强。

  学校教师有较强的国家课程执行力,但校本课程研发实施能力不足,尤其对创新类课程和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课程,如创客课程缺乏开发与实施能力,有待通过培训使教师深入了解学校的课程观和课程理念,提高开发实施能力。

  3.硬件设施正在完善。

  整体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图书配置、未来教室、多功能厅等建设还在进行,尚需加强环境育人功能,发展信息化手段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二、指导思想和办学理念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践行“智趣教育”哲学,致力于养育、呵护学生探索科学知识、丰实人文底蕴的兴趣,努力扎实地探索构建出符合本校特点的教育教学管理机制。

  (二)办学理念

  1.办学理念:让兴趣成为学生终身发展的源泉。

  2.内涵界定:

  激趣与求真。激发兴趣,崇智求真。唤起每位学生的兴趣,树立崇尚智慧、追求真理的信念,给孩子进行丰富想象、批判质疑的学习空间。

  呵护与尊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呵护每位学生的兴趣,尊重每位学生的爱好,让每位学生都受到教师的关注,都浸润在学校文化之中。

  信任与鼓励。学会放手,鼓励成长。读懂学生的错误,读懂学生的行为,给孩子创造独立自主学习的空间,给孩子实践创新的机会。

  融合与开放。融合智慧,开阔视野。拓宽教育渠道,让学生学会合作,具有责任担当意识,开阔眼界,学习实践创新。

  三、学校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1.办学目标:遵循“让兴趣成为学生终身发展的源泉”的办学理念,依托课程建设,建设精良的师资队伍,,办人民满意的优质学校。

  2.培养目标:培养诚实、灵动、健康、纯美的文源少年。

  (二)具体目标

  1.学校管理(负责部门:教导处

  牛志强)

  (1)工作目标

  落实“让兴趣成为学生终身发展的源泉”的办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优化学校育人环境,发挥学校运用智慧的能力,如规划建设能力、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等,对学校的智慧资源进行系统管理,以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年: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各项工作运作规范,初步建立家校工作制度。

  第二年:学校管理逐步精细化、人文化,推进学校、家庭、社区现代化学校制度建设。

  第三年:学校管理由制度管理走向文化管理,形成友善互助、高效奋进的工作氛围。

  第四年:学校数字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不断增强,实现智慧管理。

  (2)具体措施

  确立“定位高远,目标专注,收放有度”的智慧管理思想,通过班子会议、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等加强领导班子作风建设,提升领导班子的学习力和执行力。

  通过教代会制定《金水区文源小学管理制度》,并逐步完善,不断优化评价机制,用评价激励全体教职工关注常规、履行职责、开拓创新。

  加强过程管理、细节管理,充分发挥教代会、工会、家长委员会等机构的作用,吸取全体教职工、家长等的智慧,优化学校育人环境。

  开展多样职工活动,丰富生活内容,提高团队凝聚力。

  2.教育教学(负责部门:教导处

  牛志强

  于洁)

  (1)工作目标

  坚持课程改革,制定学校课程规划,在开齐、开足、开好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有效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坚持教学管理常态化、精细化,通过分享课、示范课、展示课等各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引领教师聚焦课堂、关注常规,形成“智趣课堂”文化,提高教学实效;坚持学生学业水平监测工作的探索与实践,减负增效,提生学生核心素养。

  第一年:明确学校课堂常规要求,规划教学行为;制定学校课程规划,开发校本课程并尝试实施;探索智趣课堂文化的形成;通过学科评价活动提高教育教学实效;社团活动蓬勃开展;开展家长课堂活动。

  第二年:形成智趣课堂文化,确立智趣课堂模式;学科评价活动常态化开展,稳步提升教学质量;确立一批优质校本课程,充实学校课程内容;社团活动向社团课程迈进;确立一批优质家长课程,丰富学校课程资源。

  第三年:智趣课堂文化发挥实效,形成高效课堂;教师课程开发意识逐渐增强,课程建设成果凸显,形成一批区级优质校本课程;社团课程特色突出,形成一批区级星级社团;学科评价活动纳入到整个学生过程性评价中,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养成。

  第四年:各年级语、数学科教师中分别有1-2名,其它学科教师中分别有1名区级课堂教学大赛获奖者,带动本组教师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学研究氛围;校本课程和社团建设不断完善,形成较为完善的选课、上课系统;学生学业水平监测与过程性评价结合,形成较为系统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具体措施

  通过广泛征求建议与意见,制定学校课堂常规要求,引导教师按要求进行教学行动;开展分享课、示范课、一人一节展示课等各种课堂教学活动,促进课堂常规要求的落实。

  各学科以智趣教育为引领,确立课堂教学模式,形成智趣课堂文化及智趣课堂结构,提高课堂实效;教师积极参加区基本功和希望杯比赛,提升教学素养,带动本组教师提高

  课堂教学水平。

  通过专家引领,发挥团队集体智慧,吸取家长、学生意见和建议,制定学校课程规划,并不断完善,用课程规划引领学校课程建设。

  教师开发校本课程和社团课程,每学期进行一次校内优秀校本课程和优秀社团的评选活动,促进校本课程和社团有计划地开展;积极参加区校本课程评比和星级社团评比活动,形成一批区级优秀课程;家长走进学校课堂,丰富学校课程资源,形成一批优质家长课程。

  学科评价活动常态化开展,检测学生学业水平,巩固所学知识,教师总结、反思,制定措施,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三、队伍建设

  (负责部门:教导处

  德育处)

  目标:

  建设一支德才兼备、业务精湛的“智慧、仁爱、博学”教师队伍。

  措施保障:

  (1)强化师德建设,规范教学行为,营造积极向上、务实高效、爱生乐教的教学氛围。

  (2)扎实开展校本教研,构建并形成一个能够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不断发展的校本教研体系。

  (3)以培养青年教师为基础,骨干教师为抓手,通过“成

  长营”工作室、传帮带等活动,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快速发展,逐步形成一支业务过硬的教师队伍。

  四、教育教学

  目标:

  规范教育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通过用心、用情、用智慧实现教与学活动中的知、情、意和谐共进,创建“趣之源”高效课堂。

  措施保障:

  (1)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工作。

  通过随堂课、推门课、研讨课、展示课等不同形式的观课、研课、议课活动,加强监督管理,杜绝教师上课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规范课堂教学,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2)推进校本教研常态化。

  抓好教研组组内教研,使对话更趋常态化。继续引导教师发现、研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把问题作为学习的资源,在思维碰撞中相互启发、学习、提高,从而由问题形成课题,从教研到科研,让教师在学会在研究中工作,工作中研究。

  (3)构建高效课堂。

  以课例研究为平台,以“同课异构、基于标准的教学与评价、课堂教学展评”等活动为形式,让老师们用心、用情、用智慧,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互动、心灵对话、情智共生、和谐发展的舞台,逐步构建“高效”课堂。

  (4)加强对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价。教导处将不定期的对各学科作业进行检查,注重对教学过程的监控与评价,对出现的问题及时交流、总结分析、提出建议,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五、德育建设

  目标: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良好的行为习惯,做一名“诚信、灵动、健康、纯美”文源学生。

  措施保障:

  (1)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增强育人意识。通过各种培训,使辅导员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保证学校的德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2)加强学校、家庭、社区的联系,共同做好德育工作。

  (3)完善少先队活动课程建设,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使德育内容呈现多样化和层次化,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学会和美做人、踏实做事、快乐学习、自信生活。

  (4)开展争做“文源好少年”学生评选活动,引领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6、教育科研

  目标:

  围绕办学理念,使“趣支援”教育项目化、课题化,形

  成“教学——研究——课题”一体化的行动研究模式。

  措施保障:

  (1)加强教科研培训,增强教科研意识,形成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的科研氛围。

  (2)依托校本教研推进科研建设。坚持基于问题解决的教科研路线,引导教师在教研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使问题生成课题,以骨干教师带动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实现人人有课题。

  (3)完善教科研评价机制。学校开展教科研成果展评,评选教科研先进教研组和先进个人。

  7、办学特色

  目标:

  确立“体育、音乐、戏曲、家长课堂”为学校办学特色,构建有底蕴的校园文化,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学生。

  措施保障:

  (1)营造和谐校园氛围。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校园广播站播报、使学校处处彰显健康和谐气息。

  (2)强化教师培训。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内部资源有效利用;教学基地项目研究”等途径,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及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

  (3)依托特色名校,助推学校快速提升。

  8、设施建设

  目标:

  建立一所校园环境优美、功能室齐全、各项设施完善、教学资源丰富,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学校。

  措施保障:

  (1)继续改善办学条件,完善校园网络系统,优化教育教学环境。

  (2)不断完善学校各项功能室建设,实行规范化管理,使责任到人,管理到位。

  (3)增强服务意识,不断完善教学设施,丰富教学资源。严格学校财物管理制度,树立后勤工作为教育教学、师生服务的思想,提高服务质量,为加速学校发展保驾护航。

  八、发展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加强党、团、工会组织建设,营造团结协作、敬业奉献、廉洁奉公、高效运作的工作作风,形成富有战斗力的教师队伍。

  (二)制度保障。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努力使制度成为一种文化,深入师生心中,进而影响和约束师生的日常行为。

  (三)后勤保障。

  完善学校后勤服务支撑,多渠道筹措资金,努力优化校

  园环境,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为师生的学习、工作、生活提供最佳的服务。

本文标题:2023年乡镇小学三年发展规划(6篇)
链接地址:https://www.fukuyaka.cn/zhuantifanwen/zhenxingxiangzhen/140316.html

版权声明:
1.育才文库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2023年乡镇小学三年发展规划(6篇)》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关于育才文库网 | 在线投稿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帮助 | 投诉与建议 | 人才招聘 |

Copyright © 2017-2024 育才文库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育才文库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沪ICP备17018211号-1